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文言文閱讀題型及解題方法

文言文閱讀題型及解題方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10:11:12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彙總,幹貨滿滿,記得查收!

文言文閱讀題型及解題方法(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彙總)1

考點一:實詞釋義(含實詞辨析)文言實詞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這類題不僅要靠積累,還需掌握一定的推斷技巧。

技巧一:直接遷移法又稱“聯想推斷法”,即聯系已學課文中有關該詞的用法推斷詞義。如:“過而能知,可以為明”中的“過”字,如果能聯想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人恒過,然後能改”的“過”的意思,就能理解該句中“過”的意思為“犯錯”。

技巧二:語境推斷法解釋詞義時,要緊緊抓住上下文,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河北中考出現課外文言句“使者及門”的“及”,結合上下文語境可知“及”應為“到”的意思。

技巧三:組詞推斷法将文言文中的詞語進行擴充,組成現代漢語中的詞語,然後再根據具體語境确定文言實詞的詞義。如:“雜然而前陳者”中“陳”字的字義推斷,大家可以把“陳”組成幾個詞語,從中作選擇:陳列、陳舊……通過篩選不難找到“陳列”這個意思。技巧四:成語印證法成語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詞義,可以用熟知的成語來推斷文言文中的實詞詞義,如河北2015年真題中“而己有饑色”中的“色”,可聯系成語“面不改色”的“色”來理解,意思為“臉色”。

文言文閱讀題型及解題方法(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彙總)2

考點二:虛詞意義及用法辨析

技巧一:代入篩選法

如果我們知道某個虛詞的基本用法和意義,在閱讀和解題時,就可将它的每個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選其中講得通的一項,從而獲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見的文言虛詞,其用法有:①代詞,可譯為“他(她、它)”“這”“他(她、它)的”或自稱等;②結構助詞,譯作“的”;③助詞,不譯;④動詞,譯作“去”“往”“到”等。然後一一代入相應句中進行理解和篩選。如昆明中考9題B項“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跪而拾之以歸”,前一個“之”是助詞,不譯;後一個“之”是代詞,指撕碎的奏牍。

技巧二:句意分析法根據句子的大意推斷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技巧三:交換理解法如果給出兩個句子,讓我們判斷句中某個虛詞的用法是否相同,我們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虛詞意義和用法代入另一句來理解,看句子是否講得通,如果講得通,那意義和用法就是一樣的,如果講不通,意義和用法就不一樣。

文言文閱讀題型及解題方法(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彙總)3

考點三:句子翻譯

1. 緊抓關鍵詞文言文句子翻譯給分點往往是翻譯句中的關鍵字詞,關鍵字詞如果沒有準确翻譯出來,就會失分。如“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翻譯為:他們自己說他們祖先(為了)躲避秦時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譯出大意計1分,“妻子”“絕境”解釋各0.5分)

2. 翻譯特殊文言句式

(1)判斷句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不用判斷動詞“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進行判斷:① “則”表肯定判斷,可譯為“是”。例: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嶽陽樓記》)② “是”作動詞,表肯定判斷。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銘》)

(2)倒裝句 常見的倒裝句有以下四種:① 主謂倒裝。

在感歎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強感歎或疑問語氣。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語序應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② 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标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呢”。

③ 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将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例:“予謂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隐逸氣質的花”。

④ 介賓結構後置。A.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例:“能謗譏于市朝。”為介賓結構後置,正常語序應為:“能于市朝謗譏”,将介賓結構“于市朝”後置。B.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翻譯時,一般都前置作狀語。例:願陛下托臣以讨賊興複之效。将介詞短語後置做狀語,原句應是“願陛下以讨賊興複之效托臣”。

(3)省略句常見的有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和介詞省略,有時也省略數量詞和定語等。① 省略主語。如: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② 省略謂語。如: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③ 省略賓語。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論語》)④ 省略量詞。(文言文中數詞後常省略量詞)。如: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口技》)⑤ 省略介詞。如:有時朝發(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峽》)

(4)固定句式初中常見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① “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② “以……為……”:相當于“把……當作……”。如: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即“把叢草當作樹林,把蟲蟻當作禽獸……”。(《童趣》)③ “何……為”:相當于“為什麼要……呢”“為什麼會……呢”。如:此何遽不為福也?即“為什麼不會變成福呢?”(《塞翁失馬》)④ “何以……”:相當于“憑借什麼……”。如:何以戰?(《曹刿論戰》)

(5)被動句被動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二是沒有被動詞,但意思隐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3. 牢記翻譯基本方法“留、換、調、增、删”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初中語文知識點。“留”是保留原文中的詞語;“換”是替換詞語,如“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中的“觀”用“景象”替換;“調”是調整語序,如“何陋之有”翻譯為“有什麼簡陋的?”;“增”是增補詞語或句子的成分,“夫大國,難測也”翻譯為“大國的虛實是難以推測的;“删”是删去不譯的,如“陳勝者,陽城人也”中的“……者……也”不譯。

文言文閱讀題型及解題方法(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彙總)4

考點四:文意理解1. 文意理解(1)閱讀文言選段,把握主要内容。先通讀全文,明确文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譯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關系,以便能更準确地理解。

(2)分析題目要求,鎖定答題區域。就題目要求來反複閱讀相關文字,找準答題的切入點,依次思考答案;同時還要注意文段的出處和注釋,依次尋找突破口。(3)一一對應,仔細分辨。在找準信息點後,将選文與信息點一一對應,認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點,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題幹的内容。(4)抓住重點,準确翻譯。在分析信息點時,要注意準确翻譯,當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譯過來,此時需抓住重點,即對文意理解容易産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細閱讀。(5)聯系全文,整體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綜合理解文意,整體分析,不可以偏概全。(6)表述正确,文字簡練。在做答時要注意語言文字的總結概括,結合主要詞句,用簡潔的語言準确地概括出文章題幹所問問題。

2. 拓展延伸

(1)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是指通過比較閱讀,抓住重點句段,進行甄别、篩選和提煉,找出兩文的共同特點,解釋一般規律。如昆明中考有一年第12題要求“概括兩個選段中百姓對他們的舉動分别有什麼反應,并說說有何作用。” 那麼在文段中篩選提取有關兩人的事迹信息,然後再“同中求異”。注意從表象入手,要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達的深層意義,揭示個性特征。

(2)鑒賞分析類。這類題目要求說出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不同。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讀懂兩篇文章内容,然後在此基礎上找出兩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異同之處。解答此類題目時,要着重從文章本身出發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藝術特色。

(3)議論評價型。解答此類題時,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違背正确的價值觀;并且考生在做答時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并能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簡要地闡述。

(4)啟示感悟型。此類題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發掘出文章所蘊含的意義,又要結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來談。答題要求:①緊扣問題,尋找依據;尊重原文,深入發掘。②依據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③注意答題層次。啟示感悟類題目,往往設計問題時都有“你得到什麼啟示”“你是如何看的”“談談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時,先回答“我得到什麼啟示”“我認為……”等,再按順序寫出自己的幾點感受或理由。

(5)建議獻策型。此類題目要求考生仔細閱讀文段内容,從文段内容出發,再聯系生活實際來談。

(6)形象分析型。從正面和側面描寫入手,從人物的外貌、神态(表情)、語言、心理、行為、動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對兩文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整體對比分析,再得出兩篇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異同點。

文言文閱讀題型及解題方法(文言文閱讀答題技巧彙總)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