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事業單位市場調研報告

事業單位市場調研報告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9 01:27:49

事業單位市場調研報告?【注:本文作于2006年,作者:祁勝利題圖為作者照片】,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事業單位市場調研報告?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事業單位市場調研報告(企事業單位專訪原創文章回顧系列之廿七)1

事業單位市場調研報告

【注:本文作于2006年,作者:祁勝利。題圖為作者照片】

解密方正的秘密武器

文·祁勝利

對于方正集團這樣的技術為本的高科技企業,其競争優勢取決于技術是否領先、産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早在1988年,方正的主要開創者和技術決策人王選就創造性地提出了高新技術企業的“頂天立地”模式——“頂天”是指科研要瞄準最尖端最前沿的領域,在技術上始終保持國際先進水平;“立地”是指研發的成果應該能被社會廣泛采用。

事實上方正自成立以來,窺時順勢、發揮優長、追求卓越,從原來單一的電子出版系統技術和産品,發展到涵蓋方正印捷數碼印刷、方正暢流、方正報業新聞采編、廣告管理、發行、遠程傳版、安全公文、安全底紋、方正電腦、方正打印機、地理信息、數字視頻、阿帕比數字版權保護、信息安全、醫療管理、生物制藥、合成制藥、數字内容管理、信息系統集成、電子政務等多項技術和産品以及解決方案,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一次技術革命概要

1986年8月,方正的前身——北京理科新技術公司成立。這家北京大學校辦企業的成立源于該校王選教授主導創立的一項具有非凡意義的嶄新技術——激光照排,這還要從“748”工程說起。

1974年8月,經國家計委批準設立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來自北京大學計算機所的王選入選課題組并很快成為帶頭人。要知道,自千年前宋代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以來,該技術雖在不斷發展但并沒有根本性的飛躍。我國出版業和報業使用鉛字印刷技術近百年,落後于世界先進水平。

1975年,王選根據中文的特點,從技術和産業發展的戰略高度提出:中國發展電子排版技術不應該從仿制國外二代、三代機入手,而應創造性地從第四代激光照排機開始。同年,他構思了規則與不規則筆劃、輪廓加參數的漢字壓縮方案。

1976年12月,王選寫出了“漢字精密照排系統方案說明”,由他設計的激光照排控制器(後稱栅格圖像處理器,英文簡稱RIP)成為漢字激光照排的核心部件。

1979年7月27日,王選等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統成功輸出一張八開報紙底片,取得技術上的跨越。

1981年7月,我國第一台計算機激光漢字照排系統原理性樣機——華光I型通過國家計算機工業總局和教育部聯合舉行的部級鑒定,鑒定結論是“在漢字信息壓縮技術方面領先,激光輸出精度和軟件的某些功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82年5月,王選發明的“字形在計算機的壓縮表示”成為我國第一個歐洲專利。

1985年11月,由王選主導研發的華光Ⅲ型機問世。12月26日,王選發明的高分辨率漢字字形發生器獲得國家專利。

1986年4月,華光III型系統獲得第14屆日内瓦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

在方正參與到激光照排技術的改進之後,該技術迎來了飛躍——1987年2月,采用高分辨率字形發生器技術的華光IV型—TC86激光照排控制器研制成功,使得漢字處理速度加快,系統性能大幅提高,成本降低。5月22日,運用激光照排系統,世界上第一張整頁輸出的中文報紙誕生于《經濟日報》。

至此,王選等研制出的激光照排技術标志着華文印刷業将“告别鉛與火,迎來光與電”,堪稱中國科技進步史上一次颠覆性的創新,實現了劃時代的革命。王選被譽為“當代畢升”,并于2002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這是方正的核心技術第一次轉化為推動社會生産力發展的産品,方正因之于1987 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後,方正在激光照排技術上持續創新,不斷轉化為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産品,在向軟件領域縱深發展的同時不斷向國際市場橫向拓展,使中國報業技術和應用水平處于世界最前列,取得了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第一次革命中主要技術的演進

從1988年開始,方正與北京大學計算機技術研究所聯合從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開發與銷售。從此,以RIP為核心的激光照排技術在這裡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1988年10月,方正開始試生産華光IV型-TC88型漢字激光照排控制器,極大地提高了IV型系統的産品化程度。1988年底,由肖建國教授領銜主研的NPM大屏幕報紙整頁排版系統在解放軍報社運行成功,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基于DOS的中文交互式整頁報紙排版軟件系統,為方正電子出版系統走向全國報業出版市場提供了先決條件。

為了滿足照排設備高速度、高精度的需要,同時開拓中低端電子出版市場,方正在其第V代電子出版系統中首次使用大容量、集成化内存控制技術,即FIFO(先進先出)技術。這個代号為TC91的系統性能顯著提高,1991年3月推出後迅速地占領了中國出版印刷市場。

1992年是方正自主創新技術的豐收之年,這一年起,方正相繼發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基于Windows的中文交互式排版軟件維思(WITS)系列。方正彩色出版系統也于同年研制成功,并在《科技日報》和《澳門日報》投入使用,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張彩色圖片與中文一同處理和輸出的報紙。還是這一年,方正發明了通過衛星以頁面描述語言形式遠程傳送報紙版面的技術,使得我國報紙遠程傳版工藝跳過了當時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傳真方式,實現了全國同質印刷、同步發行。

1993年,方正将自己研制的中文頁面解釋器PSP(PostScript Processor)和與之配套的專用協處理器芯片,與多RIP技術結合,成功推出了代号為TC93的第VI代電子出版系統。該系統在香港《明報》的競标中擊敗國際知名對手,為方正出版技術全面走向海外市場奠定了基礎。

随着計算機操作系統和排版技術的進步,方正于1994年研發成功基于新的操作系統、新技術架構的高度集成的排版平台軟件方正飛騰FIT,發明了插件技術、對象鍊接和嵌入技術OLE,為二次應用和個性開發提供了大量的應用編程接口API。同年5月,肖建國教授主持研制成功高檔彩色出版系統,質量可與電子分色機媲美,實現了彩色出版技術的又一次飛躍。

1995年,方正推出全球首個基于Windows的中文新聞采編系統,開創了出版印刷業“告别鉛與火”之後“告别紙與筆”的新聞出版技術變革,并因此再次榮獲當年的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5月,面向日文電子出版市場的排版軟件Founder FIT 1.0和新聞組版軟件Founder Megalith 1.0正式發布。方正技術和産品向非漢字排版市場邁出關鍵一步。

1997年,基于Windows NT的方正第VII代電子出版系統采用多線程技術和PCI設備接口技術,對RIP進行了重新構架設計,使系統穩定性、兼容性和處理能力再度躍升。

1998年,方正首創新的網絡版飛騰軟件,将組版人員對稿件的修改痕迹自動保留到記錄中,實現了全流程的“文責自負”。

2001年方正開始探索西文市場。基于全面提高RIP對PDF标準的兼容性、迅速拓展國際市場的戰略構想,對RIP内核進行了重新設計,于2003年成功推出了第VIII代RIP内核産品——方正EAGLERIP3.0。該産品在世界權威機構SEYBOLD組織的評測中獲得優勝,技術水平躍居世界領先水平,為全面進入歐美西文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伴随以上核心技術的不斷進步,方正的配套技術齊頭并進,例如:

在字庫方面,1991年全球首家在Windows平台上研制開發的中文PostScript曲線字庫在方正誕生,由于其字體豐富、品種衆多、技術領先,成為我國主要漢字字形字庫标準,并被美國惠普公司、德國施樂公司等數十家大型外企采用。1998年還成功推出了書宋等10款跨平台曲線字庫,同時支持MAC、Windows和PostScript Level 2,首次實現了前端排版和後端輸出“所見即所得”;

在數碼印刷方面,1998年3月28日,融入了方正衆多技術成果的方正激光打印技術研制成功,進而推出文傑系列激光打印機,首先為方正數碼印刷系統工程積累了技術基礎,也标志着中國激光打印機的一個飛躍。2003年底方正研制出“印捷”數碼印刷系統,解決了短版、個性化印刷和按需印刷出版的需求,隻需通過網絡或衛星傳版,用戶自己就能打印。2004年12月18日,國内首創的方正印捷數碼印刷流程系統問世,打破了國外廠商對數碼印刷系統的壟斷。

此外,國内第一款基于PDF/JDF的方正暢流數字化工作流程管理系統1.0版于2001年11月18日正式發布,使方正的印前輸出解決方案躍上新台階。

至此,方正已在穩穩占據“漢字信息處理與印刷革命”的領導者地位,如今方正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占據國内85%、海外90%以上的華文市場,中文照排市場份額全球第一。

核心技術的延展——DAM

數字資産管理DAM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以數字資産的獲取、存儲與重複利用為目标的新技術,即利用IT技術實現數字化新聞信息的有效管理、利用,為企業資産的保值、增值提供信息化手段。主要應用于為社會提供大量新聞信息的新聞媒體、圖書出版、娛樂服務等行業。

而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方正首次研制的中文全流程新聞采編技術和廣告管理與制作技術便開創了中文報業生産與經營管理信息化的先河。此後曆經12年5代技術升級,先後開發13項發明專利、9類52個軟件産品、獲31項軟件著作權。克服了手工操作條件下的種種弊端,攻克了修改痕迹跟蹤、XML新聞實體數據描述、自動組版、海量文檔的高效在線加工、一體化版面協作、可視化模闆組件技術、電子版樣紙、Web模闆與信息片合成、觸發式發布等多項難題,填補了國内空白,實現了報業數字資産的高效、一體化生産和經營管理。

2005年3月,信息産業部的鑒定意見認為,方正報業數字資産管理系統的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并部分超過國際先進水平,該系統還獲得了2005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如今,方正報業新聞采編數字資産管理一體化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于人民日報、新華社、羊城晚報、新加坡聯合報系等全球400餘家中文報社,中文報業市場占有率達到85%以上。據介紹,報社在采用方正DAM系統後,新聞的時效性和報紙生産效率與經營業務大幅提升——新聞截稿時間由開印前4小時推遲為20分鐘;稿件處理時間平均縮短至1/3~1/5倍,總編幾乎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第一時間審查整版大樣和頭版頭條;版面的整體生産效率提高20~30倍,報紙擴版可達10倍以上;部分大型報社年廣告業務量突破20億元;節約了大量人力成本和紙張,使報業信息化水平一舉達到發達國家的最高水平。

然而在洶湧的互聯網大潮下,中國平面媒體的發展正經曆着一個拐點,發行量出現走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互聯網和數字化的東西。為了吸引和發展這一部分客戶,報社自然就會想到電子報紙等多媒體,而未來流媒體(聲音、圖像)将成為多媒體的一種報刊的表現形式,比如手機。國外媒體已經開始向這個領域試水,我國新華社也提出了全媒體的概念。

為适應媒體的這一發展方向,方正充分考慮對于資料的存儲和再利用。正在研制的電子報紙ePaper,将使人們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互聯網終端,把感興趣的報紙下載下來,再用耗電很少的電子墨水eInk打印出來,攜閱兩便。未來的DAM将使報業集團不但出模拟的、紙質的報紙,還出電子報紙;一篇稿件可以選擇簽發到哪份報紙,還可以簽發到網站等數字媒體上,實現跨媒體發布。

第二次技術革命概要

方正的激光照排技術本質上是一種信息處理技術,在新的市場環境下能否進一步發掘激光照排技術的潛力、延續和拓展方正在電子出版領域的技術優勢,再次取得順應時代發展的原創技術,成為方正能否在傳媒出版業再占先機的關鍵。另一方面,網絡通信、網絡市場(電子商務)、網絡生活、網絡社區、網絡社會、網絡世界正成為21世紀的主流。資料顯示,我國上網用戶以每月5%至6%的速度增長,是全球增長勢頭最迅猛的國家,而且近半用戶将獲取信息作為上網的最主要目的。

網絡出版是傳統出版業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産物,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提升的信息資源消費水平而快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産業。網絡出版是指具有合法資質的出版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渠道出版、銷售數字出版物。網絡出版物既包括多媒體出版物,如電子書報刊、網絡音樂,也包括以數碼印刷為基礎的紙介質出版物。不僅應用于媒體行業,還涉及網上教育、公文處理等。總之網絡出版業有着巨大的市場空間,網絡出版技術必将深刻地改變人類文明的傳播形式。

2000年,方正對自身進行了分析,認為方正在電子出版領域的技術優勢不僅适用于文字媒體,在流媒體方面也應該大有作為;方正的技術不僅服務于媒體,還可以廣泛的被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乃至個人使用。這無疑為方正在相關領域的二次創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機遇和資源,于是方正決定進軍網絡出版領域。

僅僅數年間,方正自主開發的版式文件技術CEB、數字版權保護技術DRM 、阿帕比電子書整體解決方案Apabi eBook等一系列原創核心技術就妥善解決了圖書資源數字化、數字版權保護、eBook安全分發和數量統計等三大關鍵問題,對網絡出版業産生了深遠影響,2003年11月21日,方正Apabi DRM被國家信息産業部評為六個“重大技術發明”獎之一,是唯一的軟件技術發明獎;2005年被列入科技部國家重點火炬計劃。方正網絡出版技術在國際上也居于領跑地位,曾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Technology Review雜志評為“将影響世界”的十大新興技術之一。

方正由此發動了中國傳媒業繼激光照排技術後的又一次技術革命,即網絡出版技術革命,這場革命将會使人們更早地進入“無紙出版、屏幕閱讀”的時代。

第二次革命中主要技術的演進

2000年,方正謹慎分析了互聯網産業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以敏銳的戰略眼光,看到了電子書發展的潛在空間,決定啟動電子書相關技術的研究。

圖書本是人類智慧與知識傳承的最重要載體,有了比紙制書更便宜好用的電子書,家中不必再書架林立,人們也不必費時勞力地跑書店或圖書館。行業專家分析:中國eBook的銷售額到2015年将達到100億元,出版社eBook的銷售額将占到總銷售額的20%,利潤貢獻超過50%,電子課本、電子書包将被學校廣泛接受。方正董事長魏新說:“盡管改變人們的傳統閱讀習慣并非易事,電子書取代紙制書似乎長路漫漫,但網絡出版作為一場革命早露端倪。再看看伴随網絡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這場革命即将蔚然成勢。”

2001年4月26日,方正Apabi eBook研制成功,同時發布了方正Apabi Reader1.0電子書閱讀器。Apabi利用高新加密技術,控制數字内容的分發途徑,精确統計電子書的下載銷售,防止對eBook非授權的使用。使出版社、報社、雜志社能以低成本迅速進入網絡出版;網站可以迅速建立電子書城;圖書館可以迅速建成電子圖書館;出版商能夠方便、快捷、安全地出版電子書。Apabi eBook複制了傳統圖書從出版社到發行方到書店再到讀者的流程,通過互聯網實現了電子圖書的制作、出版、發行、銷售和閱讀。

2001年9月25日,方正Apabi數字圖書館電子書解決方案發布,為圖書館提供來自出版社合法授權的正版電子書,使圖書館可以對電子書的借閱流程進行管理、追蹤,并能防止電子書内容被非法複制。2001年10月方正把Apabi DRM技術全面應用于圖書館的eBook系統,而國外的主流eBook版權保護技術提供商2002年底才推出類似技術。

現今,方正Apabi eBook系統已被世界各地1960家知名圖書館、520所大學采用;方正目前與400家國内出版社合作,已擁有版權受保護的電子圖書21萬種,電子書藏量世界第一。

DRM技術既是Apabi eBook系統的重要組成,又是貫穿網絡出版全流程的核心技術,可以有效保護文本文件、格式文件、音頻文件、圖形圖像等,防止未經授權的消費和擴散。“随着數字時代的來臨,版權保護意識的提升,急需對數字版權加以保護。如果不保護作者和出版社的利益,網絡出版就不可能健康持續成長”,因此方正把技術開發的切入點和側重點放在對網上電子圖書版權的保護上。

由湯幟等自主研發的第一代DRM能使網上圖書無法被随意複制,看書需要付費。第二代DRM更可以做到四個保證——1.綁定eBook與閱讀終端,eBook拷貝到别的計算機将無法閱讀;2.保證eBook内容、定價、出版社名稱等不被篡改;3.保證eBook可以計數,eBook以“本”計,出版社能準确知曉eBook的銷量;4.控制eBook的二次傳播,比如網絡圖書館借書給讀者,過了借期讀者便不能繼續閱讀。

在此基礎上,Apabi DRM還成功推出了電子公文保護這一典型應用。目前海南省已率先全面應用方正Apabi電子公文系統;國家電網公司則全面應用了Apabi電子公章系統;方正推出的電子政務公文系統還得到中辦、國辦等權威機構的認可,被确定為政府公文版式參考标準。

方正eBook、電子公文系統的一大優勢是采用了自主研發的版式文件技術CEB。CEB于2000年推出,亦是網絡出版領域的核心技術,能夠将用于排版、印刷的S2、S72、PS2、DOC、PDF等各種格式的文件原樣地轉化成統一格式,保留原有所有版式信息,達到高保真的顯示效果。至今國内外同類産品還無法支持如此全面的文件格式。

此外,方正2000年研發出的首款網絡安全産品——即插即用型橋接式防火牆FireBridge還圓滿完成了北京申奧官方網站的安全防護任務。

兩次技術革命的特點

綜上所述,方正發動的兩次技術革命之間有三點本質區别:

一是主體不同。第一次革命的主體是政府,“748工程”是國家科研項目,政府用指令為激光照排的研發、生産制造和應用構建起了一整套體系,方正是在激光照排從技術到産品的轉化過程中介入的。第二次的主體是企業,即方正主導整合各方資源,開發出原創性核心技術。

二是方式不同。第一次革命的核心技術激光照排是在“封閉狀态下的自主創新”,因為指望不上别人,隻能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技術攻關上發揮了政府指令、集體攻堅的優勢,而技術研發時期經曆了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第二次核心技術網絡出版則是在“開放狀态下的自主創新”,既不同于“閉門造車”式的獨立研發,也不是“照抄照搬”的全盤引進。方正面對開放的全球市場環境,準确地洞察技術趨向,把握市場需求,并及時、有效地實現技術向市場的轉化。通過國際合作尋求“為己所用”的資源,借助多種手段實現關鍵技術來源的多元化(比如先買進配套技術,再整合核心技術),形成了“自主品牌”的創新産品。

三是結果不同。第一次革命是一項原創性核心技術托起了一個企業,開創了一個市場,改變了一個行業,成本低見效快。第二次使高科技企業方正切入了産業鍊上增值較高的環節。

不過實際上,兩次技術革命之間還有着傳承關系,網絡出版技術的研發可以說是國家“748”工程的延續。因為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版權保護的要求日益迫切、電子書刊報的功能和作用不斷增大,方正在原有核心技術和市場資源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從研發應用軟件的巨擘發展到開發平台軟件的能手,并在傳承中增強了研發管理的能力。

獨特而成功的技工貿道路

任何一個企業,都離不開技術、工業加工、貿易。技術的獲得大緻有三種途徑:一是獨立開發,二是聯合開發,三是(購買或交換)引進。工業加工包括技術的産品化和産業化,貿易則指技術的商品化和市場化。可見技術是企業的根本。

縱觀目前我國企業,特别是知名企業,其發展路徑大緻可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稱作工貿道路,是國内大多數企業的發展模式,以民營科技企業為代表。這類企業沒有經過技術的基礎研究階段,而是利用市場中已經成熟的技術,研究國外的現成産品,走仿制的道路,開發出某種産品。所以這種企業雖有一定的開發能力,但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産權,隻能賺取微薄的末端利潤,發展缺乏後勁;且完全受制于國外技術,主動權掌握在别人手中,随時有被别人終止提供技術的威脅,抗風險力弱。知名企業如海爾走的就是這樣一條道路,雖然成功的工貿暫時彌補了技的不足,但畢竟根基不牢。

第二種稱作貿工技道路,以國有企業為代表。盡管華為目前在通訊領域的高端環節擁有了自主核心技術,并且在全球市場上獲得了較高附加值,殊不知華為近幾年的研發投入每年都高達數十億元,占其銷售額的10%以上,單靠華為自身利潤實難承受,其背後是政府巨手的推動與支持。相比之下,大多數這類企業開發能力低,需要利用國外的關鍵技術,進行研制和産業化運作,難以形成穩定的國産大産業,而且随着技術的進步在市場中越來越被動。一些企業正逐步認識到這個問題,例如聯想等相繼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但總體來說,中國企業還不很強大,無法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基礎理論的研究工作。

第三種稱作技工貿道路,在我國為數不多,方正集團為代表。方正的發展過程經曆了理論創新、技術開發形成産品、形成産業3個階段,完全擁有自己的知識産權。要建設創新型國家,這種模式理應成為我國新一代企業的榜樣。

總之,企業要想壯大,中國要想發展,隻有作出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和技術突破、形成我國的知識産權體系才能實現。

産學研模式的獨門心法

美國最先提出了“産學研結合”的理念,“學”是從技術概念到原理樣機的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突破的過程,實踐主體是高校;“研”是從原理樣機到産品樣機的科研成果産品化的過程,主要在科研機構裡完成;“産”則是企業将産品進行生産、銷售、獲取利潤,形成産業化的過程。

由于高新技術産業的興起一般而言要經過以上過程,各國紛紛效仿。在我國高校,最初的産學研結合就是發展校辦企業、實習工廠,但距離市場太遠的弊端很快暴露出來。

随着企業、科研院所的加入,産、學、研構架趨于完善,産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也被證明是高校科技産業發展最現實、最有利的途徑。然而很多情況下,技術産業形成三個階段之實施主體的方向目标不同,利益驅動不同,運作機制不同,比如企業關心産品開發、市場開拓和業績增長,和與生産緊密結合的研發和培訓;科研院所關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産力的有效轉化;高校則希望通過有效的教學活動,把畢業生培養成為市場歡迎的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如此三者難以成為協調的系統整體,甚至嚴重脫節:高校科研工作者不問經濟效益,在國家經費的支持下搞創新,經常是國家投入的巨額資金回報甚低,科研成果走入“先進→落後→淘汰→重新研究”的怪圈;企業難以推出滿足市場的新産品,期盼高新技術産品卻尋路不着;而在架起成果轉換與産業實施橋梁的工程技術人員,或因信息渠道不暢或因成果不适應市場需求,很難找到适合的産品開發。

為扭轉這種局面,有專家提出産學研結合的緊耦合模式——理論研究者是源泉,但必須依附于高校,因為隻有高校才能不斷地吸收高級人才、創新前沿技術、獲取有用信息;産品研制者是紐帶與橋梁,他必須使創造性服從于實用性;企業則是主體,三者分擔風險。

方正起初是北京大學的校辦企業,創立後不久,他們便認識到隻有将産、學、研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才能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不錯過最佳的市場先機。

北京大學是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學、研一體貫通。方正于是以學校為基礎,将基礎研究與應用技術有機結合,使北大雄厚的智力資源能夠較為方便地轉化成推動産業發展的現實力量。

1993年以前,方正的技術依托是北大計算機研究所,研究所無論在科研設備方面,還是人才配置方面都占有極大優勢。首先,研究所内設有國家漢字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良好的科研開發環境為持續的基礎性研究打下了根基,為形成長期的技術優勢提供了源頭。其次,研究所擁有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能夠不斷地把由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的理論轉變為可以大規模應用的現實技術。第三,研究所設有博士點和碩士點,吸引了衆多高科技人才,他們的工作為方正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持久的動力。方正将産、學、研三者結合簡化為産與學研兩者結合。

1994年,方正集團作為國家首批六家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設立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由此方正的“研”得到了加強,産與學研結合演變為産研與研學結合。

1995年7月1日,方正企業技術中心的重要研發基地——方正技術研究院成立,形成了研發與市場結合更為緊密、運轉更為高效的産業發展新體系,方正産學研達臻完全一體化的境界,方正集團各公司、方正技術研究院、北大計算機研究所三者不僅風險分擔,而且利益趨同,堪稱最佳搭配。

近10年來,方正産學研相協同,不但一直在本領域保持技術領先,而且充分整合資源,創造了遠大于整合前價值總和的價值。使公司的技術和人才更有保證,延長了科研人員的技術生命;使學校的教學科研充滿活力,有利于老師改進教學,把握科研方向,讓學生從社會中發現最生動的科研題材。

按照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确提出的“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調整優化科技結構,整合科技資源,加快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形成産學研相結合的有效機制”的要求,2005年11月1日,方正跨媒體出版實現中心在北京印刷學院成立。這是方正拓展産學研發展之路,開始更為廣泛的技術、人才和研發合作的又一創舉。

歸納起來,方正的産學研模式有以下特點:

1、方正的産、學、研結合密不可分,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方正的産、學、研互為引導,互為支撐。也就是說,既可以市場為導向組織研發,也可以就研發的成果開發到市場。

傳統的觀點認為,由于學校和科研機構允許失敗,以學研為主導往往導緻産學研結合的失敗,所以産學研應以産為中心,學研圍繞着産提出的課題研究開發,産處于主導地位,因為企業從應用創新出發,與實際聯系緊密,可以避免閉門造車和紙上談兵。

然而方正由于學研的目标非常明确,專門圍繞企業的發展方向開展工作,因而其研究成果幾乎都可以找到用武之地。

3、方正的産學研模式不斷創新。除了上述的例子外,日本方正的銷售服務前台在日本,研發後台在國内,同樣取得了非同一般的效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