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湖州農業數字化改革重點工作

湖州農業數字化改革重點工作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5 14:13:32

湖州農業數字化改革重點工作?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之稱的湖州,東鄰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宣城,北瀕太湖,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禀賦,杭嘉湖平原的肥沃土壤在這裡滋養生息,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湖州農業數字化改革重點工作?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湖州農業數字化改革重點工作(農業現代化建設高歌猛進)1

湖州農業數字化改革重點工作

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文化之邦”之稱的湖州,東鄰上海,南接杭州,西依宣城,北瀕太湖,有着得天獨厚的自然禀賦,杭嘉湖平原的肥沃土壤在這裡滋養生息。

放眼望去,大農機馳騁沃野,高科技落戶田間,綠色農業、标準化生産漸成潮流,希望的田野在魚米之鄉煥發勃勃生機。

近年來,湖州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為載體,紮實推進現代農業提升行動,狠抓農業“兩區一中心”建設,大力推進農業4231産業培育計劃,切實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着力強化農業科技支撐,不斷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農業現代化建設高歌猛進。

7月30日,從省農業廳傳來捷報,湖州全市的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為82.83分,位列全省第一!三縣兩區全部進入前16位,其中德清在全省有農業的82個縣(市、區)中排名第三!

◆“接二連三”産業融合

長興縣城山溝桃花園素有“世外桃源”之稱,每到春天,從庭院到田野,從河岸到山丘,上萬畝桃花漫山遍野,形成一望無際的絢爛花海。2013年,長興縣城山溝桃花園入選中國美麗田園,成為我省唯一入選的桃花景觀。

傳統農田向美麗田園轉變,農業園區向旅遊景區轉變。這些年,湖州加快推進像城山溝桃花園一樣的休閑觀光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強農業功能拓展,将生态優勢和農業産業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大力發展集産業發展、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科技教育、文化傳承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

德清枇杷文化節、長興楊梅節、安吉白茶開采節……立足産業特色和物産資源,湖州還實施“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大力發展富有特色的農事節慶活動,形成“一鄉一節、一月一節、一品一節”。在每一項農事節慶活動的背後,是農産品的聲名遠播、産業鍊的延長和農民的錢包更加厚實。2013年湖州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人數突破850萬人次,産值10.5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1.4%和10.0%。

“要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必須加快推進農業功能由單一的農産品生産向生産、生活、生态多功能并重轉變,使農業發展由傳統生産型向一二三産業聯動發展轉變。”湖州市農業局局長楊建明說,接下去,湖州仍将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業、營銷服務業、休閑旅遊業,拓展農業功能,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争取到2015年,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達到1000萬人次以上,收入20億元以上。

◆“兩區”建設引領發展

一年四季,稻花飄香、魚鮮蟹美、香果累累……在湖州市吳興區八裡店鎮南片的近3萬畝土地上,繪就着現代農業發展的美麗畫卷。

這裡是浙江省第一個新農村建設體制創新試驗區,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産業優勢,八裡店鎮南片着力加快農業科技試驗、示範、推廣和産業集群建設,優化農業結構,拓展農業功能,形成了瓜果蔬菜、特種水産、功能稻谷等3個萬畝現代農業主導産業示範園。

“像抓工業一樣推進農業現代化”,八裡店鎮南片是湖州大力推進農業“兩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把推進糧食生産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主平台和主抓手,湖州堅持不換頻道,隻做升級版,全力提升“兩區”建設成果。

據了解,到2013年底,湖州已累計建成糧食生産功能區48.85萬畝、現代農業園區37.7萬畝。其中省級糧食生産功能區、現代農業綜合區、主導産業示範區和農業特色精品園分别達到26個、5個、25個、49個,全省占比均超過10%,湖州市農業“兩區”建設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發展現代農業,特别是“兩區”建設,眼光不能隻局限在生産這一個環節,還必須呼喚強大的農業組織,培養新型農民。從全力推動土地流轉,到大力培育新型主體,再到創新合作經營管理模式,在農業主體培育方面,湖州有着自己的探索。

數據顯示,2013年底湖州全市土地流轉面積累計達到112.77萬畝,土地流轉率達到63.4%;全市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億元以上的農業龍頭企業累計分别達到102家、89家;到2013年底,湖州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到1487家(其中國家級52家、省級101家),農戶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社比重(含帶動)達到61.2%。

◆科技支撐高效生态農業

在湖州南太湖現代農業綜合區蔬菜主導産業示範區種植區内,種植戶們在抓緊采摘着一茬茬鮮嫩的葉菜供應市場的同時,已開始播種育苗,和過去不同的是,這裡的農民開始采用基質育苗新辦法。

“基質育苗的營養成分科學配比,有利于培養壯苗,而且是無土的、基質的,這樣土壤裡面的病蟲害就不會傳染給苗,此外由于是集中管理,出苗比較整齊。”技術人員介紹說,由于采用有機科學種植模式,這裡的蔬菜平均銷售價格基本穩定在每公斤20元,市場緊俏,價格也一直很穩定。

這種有機科學種植模式體現的正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傳統農業要向現代農業跨越,沒有科技支撐顯然寸步難行,在浙江農業版圖上舉足輕重的湖州市,憑借敢為人先、勇于探索、勤于實踐的精神,用科技支撐,走出了一條具有湖州特色的高效生态農業發展之路。

從“太湖鵝”的水禽旱養,到“稻鼈共生”的生态共養;從稻菜輪作的複種模式,再到“三生葡萄”的根域限制法,湖州“高效生态”農業下的每一種農副産品,都折射出農業科技的絢麗光彩,科技因子的注入,不僅徹底改變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窘境,更使得湖州的高效生态農業産生了前所未有的“核聚變”。

2009年,現代農業産學研聯盟的“1 1 n”構想在湖州首次被提出,湖州市政府與浙江大學等高校合作,建立了“1個高校科研單位專家團隊”加“1個本地農技推廣小組”加“若幹個經營主體”的農技推廣創新模式。

如今,湖州已構建了10個産業聯盟,共聯結科研單位專家103名、本地農技人員206名、生産主體1179家。依托聯盟專家教授強大的科研實力,組建了3個農業科技創新團隊,2013年申報實施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02項,引進推廣應用新品種109個、新技術28項、新模式40項。聯盟建立以來,為湖州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人才保證和技術服務,提高了農業綜合競争力,實現了湖州市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