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3日電(記者 袁思陶、史競男)在第24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新華網文化頻道特别策劃《名家談閱讀》節目,于近日舉辦的中國版權協會“遠集坊”講壇上采訪了史學家閻崇年、主持人白岩松、網絡文學作家唐家三少、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等名家,從他們的不同視角來解讀當下這個信息媒介高速發達、思想碎片化的時代,閱讀對我們的精神世界建構和生命還有什麼特别的價值和意義。
閻崇年
閻崇年:讀書貴恒、貴悟、貴行
86歲的閻崇年在接受新華網文化頻道采訪時說,讀書是人生永恒的主題,是獲取智慧和經驗的重要途徑。讀書的态度和類型是多元的,基本可歸納為六種:功利型、勵志型、修身型、休閑型、研究型、治國型。不同讀書的需求、類型、态度和方法,都有可取之長,也有不足之短,不應非此即彼,應該互相借鑒,更應彼此關照。
閻崇年分享了他讀書生活的三條體會:一是讀書貴恒,養成讀書習慣,終生手不釋卷;二是讀書貴悟,要善于思考、讀出頓悟,升華到新境界;三是讀書貴行,應當既重讀書、又重踐行,亦知亦行,知行合一。
白岩松
白岩松: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
“我們下大力氣做的閱讀推廣,是針對誰的?”白岩松坦言,閱讀推廣對于成年人來說收效甚微,重點是今天的孩子們能不能養成閱讀習慣?他認為,要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習慣既需要引導,有時候也需要強制。
閱讀的好處是什麼?白岩松說,讀書不僅能讓個人變得更加優秀,也能讓我們的民族更加理性。對個體來說,讀書讓我們得到了樂趣和進步,但最重要的是,讀書還給了我們面對世界的正确态度。
唐家三少
唐家三少:一定要多寫正能量的作品
唐家三少回顧了自己從9歲起開始看長篇小說的閱讀生活,他說他生命中的七分之一是在閱讀中度過的,閱讀帶給他的幸福感無可比拟。
上世紀90年代末,從事互聯網工作的唐家三少敏銳發現了網絡文學選擇性、便利性的優點,網絡閱讀的共享和便捷吸引了他,從2004年投身網絡文學創作的他,15年來幾乎從來沒有斷更過。
他說:“作為一名作家,首先要讓讀者經常看到你的文字,再者一定要多寫正能量的作品。衡量作品是否正能量有一個最簡單的标準,即你自己寫的東西是否敢給自己的孩子看?”他如此表達自己的創作觀。
唐家三少認為,閱讀是當前青少年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他推薦大家讀網絡文學要去正規的文學網站,閱讀年輕、積極、綠色、勵志、向上的作品,這既是他想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達的,也是想寄語當代青年朋友的。
魏玉山
魏玉山:閱讀的喜悅與憂傷
魏玉山在接受新華網文化頻道采訪時介紹,2008年至2018年間,我國綜合閱讀率從69.7%增長到80.8%,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從24.5%增長到76.2%,這說明讀者人群在不斷擴大,是閱讀的喜悅。但閱讀普及與發展成果的另一面顯示的是讀書的“憂傷”:在閱讀率不斷攀升的背景下,深度閱讀的人沒有增長。他分享了關于圖書閱讀率、人均讀書量、平均每天讀書時間、家庭平均藏書這幾個指标在10年前和當今的數據——我國國民2007年平均每天讀書時間為61分鐘、2018年這一時間減為19.81分鐘,反映了讀書不容樂觀的狀況。時間都去哪兒了?魏玉山繼續用數據告訴大家,時間到了“手機和互聯網”上了:2009年、2011年、2018年人均每日手機閱讀和互聯網閱讀時長分别為:5.52分鐘、31.34分鐘,13.53分鐘、47.53分鐘,85分鐘、65.12分鐘。
魏玉山提出讀書要廣閱和精讀相結合,回歸理性态度:不被排行榜左右,不被流行吸引,不被大數據畫像,不被算法設計。
閻曉宏
中國版權協會理事長閻曉宏說:“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個節日的創立是為了激勵創作和閱讀。閱讀是對待生活的理念,也是精神層面的追求,閱讀和閱讀推廣對人生、社會和國家均具有重要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