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巨源絕交書》是魏晉時期的嵇康,寫給朋友山濤(字巨源)的一封信。當時的山濤,擔任着類似于組織部長的職務,他想舉薦嵇康擔任選曹郎一職,嵇康便寫了這封絕交書。
嵇康在絕交書中說,人的秉性各有所好,而他自己賦性疏懶,更不能忍受禮法約束,不适合擔任官職。其實這背後,不光是跟摯友絕交這麼簡單,而是有深層的社會原因,讓嵇康選擇了拒絕。
一、寫書人、收信人以及他們的關系
1、寫這封絕交書的人,是有名的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魏晉時期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據記載,嵇康天資聰穎,博覽群書,廣習諸藝,喜愛老莊學說;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衆。不喜做官,大多時候隐居不仕,以打鐵、雲遊、音樂、清談等為主要生活内容。後因得罪司隸校尉鐘會,遭其構陷,而被掌權的大将軍司馬昭處死,時年四十歲。他工詩善文,作品風格清峻,有《嵇康集》傳世,同時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音樂作品《廣陵散》是他的代表作。
2、收信人,也就是标題中的山巨源,即是山濤。
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
山濤早年孤貧,喜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四十歲時,始任郡主簿,後被舉為秀才,累遷尚書吏部郎、大鴻胪等職。太康三年(282年),升為司徒,以老病歸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
3、嵇康和山濤的關系
雖然這封絕交書很有名,但實際上嵇康與山濤的關系交好,前面也提到了,他們時常一起出遊,讨論一些玄學問題,甚至在仕途上,山濤還曾舉薦嵇康擔任組織部長一類的職務。後來嵇康被殺之前,也是把兒子稽紹托付給山濤,山濤也是不遺餘力保護和提攜稽紹,可見嵇康對山濤充滿信任,山濤對嵇康也很看重,所以說他們是摯友也不為過。但是嵇康最終卻還是寫了這份給山濤的絕交書,而且故意弄得人盡皆知,究竟又是為了什麼呢?
二、絕交書到底寫了啥?這封絕交書是嵇康聽到山濤在由選曹郎調任大将軍從事中郎時,想薦舉他代其原任職務的消息後寫的。絕交書共分為五段:
第一至第三段:
這幾段,嵇康拒絕了山濤的薦引,對其略做抱怨,指出人的秉性各有所好,申明他自己賦性疏懶,不堪禮法約束,不可加以勉強,并一再強調更願意放任身心于大自然,表現出他對世俗禮法的蔑視,也反映出他崇尚老莊的無為思想。
第四段:
這一段至關重要。嵇康在開頭舉了個例子:阮籍受迫害之事,指出自己與朝廷禮法的矛盾更為尖銳。嵇康把這些矛盾概括成九條,就是很有名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這九條排比羅列,用我們今天的眼光看,狂得有些過分,而在當時,一則疏狂在當時算是社會上的一種風氣,二則是政治鬥争所逼,人心之中自有一種埋怨的态度。嵇康之所以這麼寫,表明了兩種态度:一是山濤企圖把他拉進官場去,那是心機耍盡、污穢不堪之地;二是他向往抱琴行吟、遊山觀水的接近自然的生活。相比之下,孰濁孰清,不言而喻。至此,嵇康也把自己的态度講清楚了。特别是“非湯武而薄周孔”一條,分明就是和是司馬昭集團決裂的宣言。這一條,也成為後來嵇康被殺的重要原因。
第五段:
也是最後一段,嵇康講了自己今後的打算:“離事自全,以保餘年”。這一段鋒芒稍斂。因為他在當時是竹林七賢的代表,名聲很大,更是司馬昭猜忌的對象,故不得不作韬晦的姿态。但還是說明:“一旦迫之,必發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意思是說,你是強迫不了我的,要不是心頭有深深的怨恨,也不至于到了這個地步。雖然這話好像是對山濤說的,但又何嘗不是對司馬昭集團說的呢?
三、嵇康寫絕交書的背景三國魏晉之際,嵇康、阮籍、山濤、劉伶、向秀、阮鹹、王戎七個名士人組成了有名的組合“竹林七賢”。當時,政治上正面臨着王朝更叠的風暴。當時因司馬師戰死,他的弟弟司馬昭上台繼承他的事業,開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并向做皇帝開始最後的沖刺。嵇康是他想團結的重要人物之一。可是嵇康先是外出躲了三年,後來他的好友阮籍、山濤都先後去做官,嵇康一看就很火大,所以寫文章、做事的時候,就站在了司馬昭的對立面。
司馬昭并不死心,讓鐘會前去探口風,結果嵇康卻讓鐘會受了冷落,鐘會對他懷恨在心,不出意外的将他告到了司馬昭面前,并提議殺了嵇康。司馬昭當然也有此意,畢竟他對嵇康的容忍不是一天兩天了,但還是想給嵇康最後一次機會。嵇康的老朋友山濤看出了其中的端倪,為了抱保住嵇康,緩和他跟司馬昭集團的關系,特意舉薦他出任職務,以緩和他和司馬昭集團的關系。嵇康自然都懂,但還是不想跟司馬昭集團同流合污,想拖過去,但後來高貴鄉公事件爆發,吉康對司馬昭集團更加看不慣了,想狠狠的罵一通司馬昭集團。
要罵司馬昭集團,肯定得有個由頭啊,于是嵇康想到了山濤讓他做官的事情,于是寫了這封《與山巨源絕交書》,來表明自己超群灑然的态度,順便責怪山濤,狠狠罵罵司馬昭集團,向司馬昭表明表明自己不合作的堅定态度。
其實通過這份絕交書,我們可以看出,嵇康雖然寫了這封絕交書,還故意弄得人盡皆知,他對山濤的意見不大,僅有的意見也是因為山濤去做了官,向當時的權貴服了軟,一定程度上丢棄了竹林七賢的真正追求,甚至嵇康寫這封絕交書,還有一份苦心在裡面:和山濤劃清界限,不想連累山濤。而嵇康真正有意見的,是最終殺了他的司馬昭及其勢力,絕交書中表現出的,也是對司馬昭勢力的不屑和抵制到底的反抗。
四、寫在最後隻有在對《與山巨源絕交書》的背景作全面了解後,才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意義,從而在理解文章内容上不出現偏差。
我說的有道理嗎,也歡迎各位同道點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