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非遺保護成效顯著

非遺保護成效顯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3 23:53:43

編者按

文物和文化遺産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産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離不開法治的保障。今天,本版刊發一組地方相關調研文章,分享具有地方特色的經驗做法,探讨如何發揮法治保障作用,助力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工作。

非遺保護成效顯著(營造依法保護非遺良好氛圍)1

陳衛中甘肅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系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标識,是我們國家的文化名片,也是人類文明的瑰寶。

甘肅省擁有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依法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至關重要。近年來,甘肅省文旅系統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法治思想,以嚴格落實“文化強省怎麼建、文旅産業怎麼幹、文旅隊伍怎麼帶”三大核心任務為工作抓手,矢志擔當作為,以定了就幹、馬上就辦的幹事創業勁頭,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完善保護傳承制度,強化社會保障條件,盤活用好各類非遺資源,非遺系統性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一、非遺保護工作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強調,要堅持依法科學保護。健全非遺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全面落實法定職責,明确參與各方責任,提高社區和民衆的非遺保護主體意識。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分類保護、精準施策、精确管理。

法治是非遺保護的重要保障。為不斷加強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利用工作,近年來,甘肅省文旅廳制定編制了《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方案》《甘肅省黃河文化遺産保護利用規劃》《甘肅省“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等一系列文件。

不久前,《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以下簡稱《甘肅條例》)經甘肅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修訂通過,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此次《甘肅條例》的修訂以非遺法為遵循,充分吸納和體現了近年來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經驗和做法,創設了許多具有甘肅特色的新制度、新措施。比如《甘肅條例》創新了非遺傳承傳播與利用制度,将非遺保護工作融入社區建設,加強社區傳習展示場所建設,打造社區特色文化;将非遺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農耕文化保護、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城市建設相結合,支持非遺特色村鎮、特色街區建設,鼓勵發展鄉村旅遊和研學活動。可以說,《甘肅條例》為進一步加強甘肅省非遺保護傳承、合理利用、傳播普及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支撐,對于推動實現甘肅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将起到積極作用。

此外,近年來,《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花兒傳承保護條例》等綜合性、專題性的保護法規也陸續出台并頒布施行,這些都有利于讓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好地貫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

二、讓依法保護非遺理念深入人心

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法律的權威在于實施。一方面,領導幹部要自覺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推進非遺保護工作貼近基層、貼近群衆、貼近生活。另一方面,通過持續進行普法宣傳工作,提高人民群衆的法治意識,使人民群衆樹立依法保護非遺理念,感受優秀傳統文化魅力,激發弘揚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熱情。

近年來,甘肅省文旅廳黨組深入、廣泛地開展宣傳普及“一法一條例”(即非遺法和《甘肅條例》)相關活動。通過轉發文件、組織開展全省非遺保護工作者培訓班等,提高全省非遺保護工作者對立法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重要性的認識。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期間,甘肅省文旅廳要求全省各地将“一法一條例”的宣傳貫徹作為一項重要内容,舉辦各種形式的宣傳貫徹活動,通過制作專題展闆,編輯、散發宣傳資料等方式,在文化場館、街道社區等公衆場合和學校進行普法宣傳,利用門戶網站、報紙媒體開展宣傳普及活動,營造依法保護非遺的工作氛圍。

2021年,甘肅省文旅廳在全省“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主會場蘭州老街安排宣傳展位、懸挂條幅、發放宣傳手冊、在媒體上刊發圖文報道等方式,對各類非遺法律法規進行廣泛宣傳推廣普及,推動非遺保護理念深入人心。

近五年,通過委托部分高校開展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培訓班,将解讀相關法律法規作為重點課程,進一步提升非遺傳承人依法履行傳承義務、享受傳承人權利的意識,使其為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甘肅省文旅廳把法治元素融入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全過程,在黃河上遊打造一批主題鮮明、特色突出、法治文化氛圍濃厚的黃河法治文化精品,形成覆蓋全省黃河文化旅遊帶的法治文化陣地帶。在全省沿黃地區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将法治理念、法律知識與黃河自然景觀充分融合,豐富普法内涵,築牢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法治根基。不斷提高文化和旅遊系統幹部職工和沿黃群衆的法律素養,使依法保護生态環境、依法治理黃河、文明旅遊、生态旅遊的觀念深入人心。

這些工作舉措,讓非遺系統性保護成為甘肅省廣泛關注的一項熱點工作,成為深受甘肅人民群衆歡迎的一項惠民工作,有利于激揚文化自信、積蓄起文化強省建設的深厚底氣。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對于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都具有重要意義。甘肅省文旅系統将進一步發揮法治固本強基的服務保障作用,圍繞推動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确保各項部署有效落實落地,為實現新時代甘肅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來源: 法治日報--法治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