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醬醬飯團,點擊上方“關注”按鈕,每天學習一篇個人精進幹貨。
你有過這種行為嗎?
看到人多的時候,你就故意繞開走。
有時候遇到熟人,假裝掉頭系鞋帶。
聚會的時候,不是一旁發呆就是玩手機。
公司開會發言,永遠都是被淹沒的一個。
想站在舞台中央,卻又害怕成為焦點。
我們總有一種想逃離的沖動,祈禱不要被點名,能不發言就不發言,能遠離社交就盡可能遠離。
可是,看到别人升職加薪,自己又很懊悔,想變得外放一點,可是又很擰巴難受。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講如果你不擅于社交,就不必勉強自己,當你自身很牛的時候,自然會引起他人關注。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很對,既然不不願開口那就踏實幹活,早晚會被發現。然後我就順其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不想發言就裝透明,聚餐不想社交就眯着。
是很舒服,不用擰着自己,可是工資永遠不漲,職級不變,好像沒我這個人。
直到後來我看到《幸福的陷阱》中有一句話:你越是去竭力回避不适的感覺,就越是難以推進生活中的重要轉變。
才發現以前大錯特錯,其實一切順應人性的事物,都極有可能是陷阱。我們内向不善社交,才更要鍛煉自己,外向是可以後天習得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接受自己有點内向,其實性格很大原因是天生或者從小養成的,我們都年過半載,想徹底換個人是不太可能的。
我們要做的是加法,在原有内向的基礎上,加上一些外向特質,看起來像外向的人就好了。
和天生外向的人,唯一的區别就是,我們内向的人刻意使用外挂後,需要回家進行“自我充電”,來恢複被虛耗的精力。
所以,别害怕我們天生是一個内向的人,要做的隻是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外向的人,不随着性子掉進陷阱就行。然後,用安全感的方式去彌補自己,以此形成一個“外向——彌補——外向”的正向循環。
比如聚餐社交後,回到家閉關、沉默、玩手機,彌補自己的不舒服,舒服了才能繼續下一次的外向社交。
我們為什麼要去習得這些外向行為呢?因為任何正向的改變都會讓我們進一步,進一步的歡喜比蜷縮的安全感更讓人欲罷不能。
以下分享5個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全文2500字,用時2分鐘,耐心看完會有不同的收獲噢~可以先點贊收藏~
1、不為了外向而放棄原本的自己,承認自己“很優秀的那些點”。
舉個類似的我的經曆,我們要學會分辨,哪些該學哪些我們本身就很優秀。
我上學的時候,趁同桌不在,偷偷看過她的筆記本,筆記很潦草看不清,當時的腦回路很清奇,就覺得學習那麼好寫的字都這麼潦草,而我學習不好,還那麼認真寫,會不會被人說奇葩。
我們可能不如外向的人混得開,但是内向的人更适合深度思考,更能沉下心去學新的技能。
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我們培養對自己的認可,這些點是優于外向人的,是需要我們保持的。
這不難,因為我們天生很适合自我反省。找出這些點有助于緩解社交的壓力,這就像一個開關,遇到某些情況,大腦直接反應:
“奧,我知道,針對這類情況,我本身的處理方式很好,就算我不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按自己想法來肯定沒錯。”
2、面對“不足的點”對标出正确的外向特質。
利用第一步的自我反省,找出那些需要改變的點,比如什麼樣的社交讓我們焦慮,又在焦慮哪些方面,是什麼樣的人讓我們難以适應。
然後對标外向的人,找出他是怎麼處理的,他的行為模式是怎樣的。我可以給自己添加哪些外向的特質?
是表達能力很強?很善于破冰?跟陌生人也不冷?應對問題時,不容易退縮?
明确了需要改善的點,剩下的就是刻意的去練習。你會發現,原來内向的性格,也可以通過鍛煉,讓别人誤以為你很外向。
比如我剛上大學的時候,本來就内向,加上忽然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更是不敢開口。但我告訴自己 : 你很内向,需要積極點,主動找同學聊天。
直到混熟之後,死黨跟我說 :“一直以為你很外向,當初第一次見面,你就挽着我的胳膊,聊個沒完。”
我心想雖然我當時很别扭,回到宿舍平複了好久,但其他人覺得很自然。說明我的破冰模闆是對的,以後遇到這種情況,照做就可以了。
3、刻意練習,主動做不願意做的事。
任何成長都需要經曆改變的陣痛,溫水煮青蛙很舒服,但也緻命。主動去做,願意去做,打心裡接受新的挑戰,慢慢的就會适應,實現自我提升。
比如我不善于發語音,那就用微信語音輸入功能,說出你要跟别人說的話,然後轉化為文字,再發送給别人。
剛開始可能需要修改很多次,通過反複練習,我們的表達能力就會得到鍛煉。以後你想說什麼,直接語音輸入一段話,轉化為文字發過去就行了,改都不用改。
4、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内心強大一些。
内向的人就是太敏感,風吹草動都會放在心裡,比如我們做一些改變就覺得所有人都在看我們,好像身上長了刺,手都不知道怎麼放,總在擔心自己表現的不好等等。
其實,這很正常,就和忽然讓外向的人獨處一個道理,我們習慣了過去的行為,忽然改變,慣性保護而已。
這時候一定不能放棄,心安理得的接受自己的落後,放下對别人可能出現的惡語和反應的恐懼心理。
一個人不社交很舒服,但不可能一直這樣,想混的風生水起就必須讓自己逃離這種舒服。
5、别總想着我要“成為誰”。
記住,我們是給自己加個外挂,不是換角色,不要總想着我是成為誰誰那麼善聊多好。
善聊可能給人感覺有點滑,而我們沉靜内斂,反而讓人覺得踏實。
假如這時候我們又學了一點外向技能,比如能迅速破冰,能和第一次見面的人迅速找到話題,不冷場。
那我們任何社交都可以遊刃有餘了。
所以,不要企圖改變個性,隻是學個技能而已。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很想改變,但又害怕改變。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為心存一絲希冀,而不願與瓦礫碌碌為伍。
其實,你想成為怎樣的人,是由你自己決定的。盡管我們的“内核”依然是一個内向的人,但通過鍛煉,我們就像裝了個開關,遇到需要,很自然、很随意地就能跟外界“打成一片”。
希望我分享的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你實現外向生長。也希望你能夠加持下來,久而久之我們會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這是我【最近寫過】的個人幹貨,歡迎閱讀:
7個方法,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讓你說出來的話頭頭是道
讓你【升級大腦】的絕招:
每天堅持做這6件事,升級你的大腦,你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讓你【越來越優秀】的小習慣:
5個習慣讓你成為一個卓越和優秀的人
作者介紹:
醬醬飯團,專注個人成長幹貨和自律精進,90後寶藏姑娘,關注我一起自律、精進、暴富吧。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