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具體内容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具體内容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14:37:22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具體内容?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作為我國第一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以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為立法目的,構建了個人信息處理的基本規則,本文就《個人信息保護法》有關個人信息處理的規則進行了簡單梳理,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具體内容?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具體内容(個人信息保護法關于個人信息處理規則之梳理)1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具體内容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作為我國第一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專門法律,以保護個人信息權益、規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促進個人信息合理利用為立法目的,構建了個人信息處理的基本規則,本文就《個人信息保護法》有關個人信息處理的規則進行了簡單梳理。

一、個人信息的定義和分類

個人信息是以電子或者其他方式記錄的與已識别或者可識别的自然人有關的各種信息,既包括可單獨識别特定自然人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信息,也包括與其他信息結合後可識别特定自然人或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動情況的信息。除此之外,由特定自然人在其活動中産生的信息(如個人位置信息、個人通話記錄等)也視為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并不包括匿名化處理後的信息。匿名化作為一種數據處理技術,可以移除或修改數據中的個人身份信息。經過匿名化處理的數據無法與任何自然人進行關聯匹配,當然不屬于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舉例:

個人基本資料

個人姓名、生日、性别、民族、國籍、家庭關系、住址、個人電話号碼、電子郵件地址等

個人身份信息

身份證、軍官證、護照、駕駛證、工作證、出入證、社保卡、居住證等

個人生物識别信息

個人基因、指紋、聲紋、掌紋、耳廓、虹膜、面部識别特征等

網絡身份标識信息

個人信息主體賬号、IP地址、個人數字證書等

個人健康生理信息

個人因生病醫治等産生的相關記錄,如病症、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護理記錄、用藥記錄、藥物食物過敏信息、生育信息、以往病史、診治情況、家族病史、現病史、傳染病史等,以及與個人身體健康狀況相關的信息,如體重、身高、肺活量等

個人教育工作信息

個人職業、職位、工作單位、學曆、學位、教育經曆、工作經曆、培訓記錄、成績單等

個人财産信息

銀行賬戶、鑒别信息(口令)、存款信息(包括資金數量、支付收款記錄等)、房産信息、信貸記錄、征信信息、交易和消費記錄、流水記錄等,以及虛拟貨币、虛拟交易、遊戲類兌換碼等虛拟财産信息

個人通信信息

通信記錄和内容、短信、彩信、電子郵件,以及描述個人通信的數據(通常稱為元數據)等

聯系人信息

通訊錄、好友列表、群列表、電子郵件地址列表等

個人上網記錄

指通過日志儲存的個人信息主體操作記錄,包括網站浏覽記錄、軟件使用記錄、點擊記錄、收藏列表等

個人常用設備信息

指包括硬件序列号、設備MAC地址、軟件列表、唯一設備識别碼(如IMEI/Android ID/IDFA/OpenUDID/GUID/SIM卡IMSI信息等)等在内的描述個人常用設備基本情況的信息

個人位置信息

包括行蹤軌迹、精準定位信息、住宿信息、經緯度等

其他信息

婚史、宗教信仰、性取向、未公開的違法犯罪記錄等

(來源:GB/T 35273—2020 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

依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二章的規定,個人信息細分為一般個人信息和敏感個人信息。

敏感個人信息是指一旦洩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導緻自然人的人格尊嚴受到侵害或者人身、财産安全受到危害的個人信息,包括生物識别、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迹等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未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均屬于敏感個人信息。敏感個人信息之外的其他個人信息屬于一般個人信息。

敏感個人信息舉例:

個人财産信 息

銀行賬戶、鑒别信息(口令)、存款信息(包括資金數量、支付收款記錄等)、房産信息、信貸記錄、征信信息、交易和消費記錄、流水記錄等,以及虛拟貨币、虛拟交易、遊戲類兌換碼等虛拟财産信息

個人健康生理信 息

個人因生病醫治等産生的相關記錄,如病症、住院志、醫囑單、檢驗報告、手術及麻醉記錄、護理記錄、用藥記錄、藥物食物過敏信息、生育信息、以往病史、診治情況、家族病史、現病史、傳染病史等

個人生物識别信 息

個人基因、指紋、聲紋、掌紋、耳廓、虹膜、面部識别特征等

個人身份信 息

身份證、軍官證、護照、駕駛證、工作證、社保卡、居住證等

其他信 息

性取向、婚史、宗教信仰、未公開的違法犯罪記錄、通信記錄和内容、通訊錄、好友列表、群組列表、行蹤軌迹、網頁浏覽記錄、住宿信息、精準定位信息等

(來源:GB/T 35273—2020 信息安全技術個人信息安全規範)

二、以“告知-同意”為核心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

個人信息的處理包括個人信息的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删除等,覆蓋個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

依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四條、第十七條的規定,個人信息處理者在處理個人信息前,應當将個人信息處理者的名稱、聯系方式,個人信息的處理目的、方式,處理的個人信息種類、保存期限,個人行使法定權利的方式和程序等事項,真實、準确、完整地向個人告知。由于個人信息處理具有技術門檻,涉及一定的技術性與專業性,《個人信息保護法》還要求個人信息處理者在向個人進行告知時,應以顯著方式和清晰易懂的語言進行告知。隻有在個人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願、明确表示同意後,個人信息處理者方可進行個人信息的處理。

以上便是《個人信息保護法》關于個人信息處理中告知-同意規則的基本規定,也是個人信息處理的一般規則。

具體到個人信息處理的對象、階段和應用場景等,對“告知-同意”亦有着不同的要求。就“同意”而言,縱觀《個人信息保護法》全文,存在“(一般)同意”“單獨同意”“書面同意”“重新同意”“監護人同意”等不同的表述,對應的則是對個人信息處理活動的不同要求。

就個人信息處理的對象而言,敏感個人信息關乎個人的人格尊嚴、人身和财産安全利益,敏感個人信息的處理較一般個人信息的處理而言,對告知、同意等事項均有着更高的要求。依據《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一方面,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向個人告知處理敏感個人信息的必要性以及對個人權益的影響;另一方面,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應當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法律、行政法規要求書面同意的,還應當取得個人的書面同意。而未滿十四周歲未成年人個人信息作為敏感個人信息的一種,應當取得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同意。依體系解釋,此處監護人的同意應當是指“單獨同意”。

除了在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時,需要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在面對下列情形,個人信息處理者也應當要取得個人的單獨同意:

(一)個人信息處理者向第三方個人信息處理者提供處理的個人信息的;

(二)個人信息處理者公開處理的個人信息的;

(三)個人信息處理者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提供個人信息的;

(四)将公共場所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别設備所收集的個人圖像、身份識别信息用于維護公共安全之外的目的。

此外,個人所作出的“同意”并非是當然涵蓋個人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全部處理環節,在個人信息處理的目的、方式和處理的個人信息種類發生變更時,個人信息處理者均應當重新取得個人的同意。在個人信息處理者向第三方個人信息處理者提供處理的個人信息,若個人信息接收方變更原先的處理目的、處理方式的,個人信息接收方也應當依法重新取得個人的同意。

三、“告知-同意”規則的例外

《個人信息保護法》建立了“告知-同意”的個人信息處理基本規則,但身處大數據時代、信息社會,一味強調個體對個人信息的知情同意權,顯然是會在無形中增加社會運轉的整體成本。必要時,個人的知情同意權是要作一定的讓步。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個體的個人信息知情同意權顯然是要讓位于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的。

因此,《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了“告知-同意”規則例外适用的情形,也就是個人信息處理者面臨法律規定的情形,可以不用取得個人的同意,即可處理個人信息,具體如下:

(一)為訂立、履行個人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合同所必需,或者按照依法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和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實施人力資源管理所必需;

(二)為履行法定職責或者法定義務所必需;

(三)為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緊急情況下為保護自然人的生命健康和财産安全所必需;

(四)為公共利益實施新聞報道、輿論監督等行為,在合理的範圍内處理個人信息;

(五)依照《個人信息保護法》規定在合理的範圍内處理個人自行公開或者其他已經合法公開的個人信息。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四、結語

身處于一個飛速發展的信息社會,公共和私人組織越來越依賴大數據收集和分析作為決策的基礎。大數據收集和分析,無疑會對個人信息權益有所侵害。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台,正是為了規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避免此種現象的發生。《個人信息保護法》中“告知-同意”的個人信息處理規則,作為規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的基本規則,為大數據時代下個人信息權益保護構築了第一道防線。

【版權聲明】

“常聞律師”由江蘇常聞律師事務所注冊并運營,該賬号發布的原創内容均為江蘇常聞律師事務所自有版權或取得授權作品。

歡迎轉載,轉載須征得江蘇常聞律師事務所同意,并在顯要位置注明來源于“常聞律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