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仁義道德和儒家的關系

仁義道德和儒家的關系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0 03:51:20

仁義道德和儒家的關系?仁義,是後天人為的道德,是先天自然規律,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仁義道德和儒家的關系?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仁義道德和儒家的關系(仁義道德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兒)1

仁義道德和儒家的關系

仁義,是後天人為的。

道德,是先天自然規律。

換句話說,

仁義是人們提倡的正念價值觀;

道德是老天杵在那裡的沒有好壞的自然規律。

仁義,本是人們真心想要變好的願望,結果卻事與願違,常被罵:“别滿口仁義道德啦!”。連累“道德”一起被罵!

究其原因何在?

兩千多年前的老子莊子已經說出了答案。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也。”

善、美,便是人們提倡的“仁義”。但是如果人人都為了善而善,為了美而美,結果會是怎樣的呢?會是天下大善大美嗎?

不會的,善和美之所以被稱為善美,就是因為有不善不美存在,這是不可更疊的規律。因為“有無相生,難易相乘,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随”,怎麼可能消滅其中一個,而隻存留另一個呢?

那有沒有可能隻提倡宣揚傳播一端,另一端就會自然衰弱甚至消失呢?

莊子說:“且夫待鈎繩規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纆索膠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禮樂,呴俞仁義,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

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鈎,直着不以繩,圓者不以規,方者不以矩,附離不以膠漆,約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誘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纆索而遊乎道德之間為哉,使天下惑也!”

莊子這段話非常清晰地解答了我們的疑惑:我們用“仁義”的鈎繩規矩去修正人們的言行舉止,是違背其本性的,用禮樂仁義,來籠絡天下人心,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曲者,圓者,方者,附離者,使其各得其所,自然向着他們意願的方向生長。

而他們意願生長的方向卻是在不知不覺中被誘然而生的。

那怎樣使“天下誘然而生而不知其所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

這是個千古難題!

老子給出的解答是:“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為弗辭,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這個答案操作起來會很難,但是确實會有效。

就拿一個家庭教育的例子:以身作則,行不言之教,确實比滔滔不絕講大道理好;

而再擴大一些:各種單位管理,社區管理,城市管理,國家管理,能否都可以這樣做呢?

這就十分困難了。人性的複雜就是橫亘在這個簡單終極解決方案前的大山。

人的五髒之情,貪嗔癡疑等,會讓“仁義”“多方于聰明之用”,成為“多骈旁枝之道,而非天下之正也。”

慈善宣傳,樹典型立榜樣,殺一敬百,恩威并施,各種标簽人設等等,都是“仁義”在作怪,“仁義”又“奚連連如膠漆纆索而遊乎道德之間為哉,使天下惑也”,仁義介于道德之間,讓人弄不清楚到底是自然規律,天地正道還是人為宣揚誘導?

所以,為什麼宣揚“仁義”卻最終仁義不常在。

為此,釜底抽薪的辦法便是:“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為弗辭,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每個人作為這世間一個小小的單位,做好自己,不貼标簽,不立人設,真真實實地做人,老老實實地做事,即便一時半會兒會吃虧,但是長遠來看我們每個人都在為整體人類進化而做貢獻。

#今日頭條###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