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莞時間網-i東莞
在暑假,不少學生都開啟“瘋玩”模式,而在萬江簡沙洲的一個龍船模型“工作室”裡,魏永豪正在專心地捯饬自己手中的龍舟模型。開料、刨木、拼裝、紮繩、打磨、上油、龍頭上色……一根普通的柚木闆,通過十幾道工序,搖身一變成為一條精緻的純手工龍舟模型,每一道看似複雜的工藝,對于萬江這個“00後”小木匠來說,已經是遊刃有餘。“這個暑假就在家做龍船了!”魏永豪笑着說道。
因濃厚興趣而自學成才
在萬江簡沙洲土生土長的魏永豪,骨子裡流淌着水鄉的血液,心裡懷揣着濃濃的水鄉情懷。回憶起第一次對龍船産生興趣,魏永豪已經記不清是多少歲了,似乎關于龍舟的記憶,在他的童年裡從來沒有缺席過。初一的時候,魏永豪偶然在萬江文化館看到一條小小的龍舟模型,船頭、船身、船槳都由木塊雕刻拼裝而成,這一幕在魏永豪看來相當熟悉,永豪的外公正是村裡有名的老木匠,家裡的家具甚至是小時候的玩具幾乎都是外公用木頭做出來的。站在文化館的小龍舟模型前,永豪突然萌生了要自己“造船”的想法。
家裡可謂萬事俱備,材料、工具都有,就欠永豪這股熱情了。當時年僅14歲的他,一頭紮進龍舟模型的研究中。他從龍舟賽的文創攤位上買回了一條小龍舟模型,忘我地觀察龍舟模型的結構、拼接的弧度、需要用到的原材料、龍頭上色的原理等,他還經常前往龍舟制作技藝傳承基地,向老師傅們請教問道。時間長了,他摸索出萬江龍舟模型的特點,并自己總結出“開料”“刨木”“拼裝”“紮繩”“打磨”“上油”等一套完整的工序。
還是學生的魏永豪平時忙于學業,隻能利用周末和寒暑假的時間去鑽研,半年之後,屬于他的第一件作品——一條128厘米的龍舟模型誕生了。有模有樣的小龍舟獲得了大家的贊許,魏永豪對于龍舟模型的喜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漸漸地,簡沙洲的這個年紀小、手還巧的“00後”造船小木匠在萬江街頭巷尾口耳相傳。
小木匠造4米大“龍王”
三年來,他利用業餘時間制作的龍舟模型大大小小總共有二十餘條,這其中不乏企業用于形象展示而下單制作的龍船。越來越多的人找魏永豪制作龍舟模型,為了更好地讓大家識别,魏永豪還自創了“魏豪記”這個品牌,而他的家就成了他小小“工作室”。
走進魏永豪的“工作室”,牆上的一條約4米長的龍船模型相當引人注目。據了解,龍舟模型總長4.05米,配有60把船槳、54個座位,船上的鑼鼓、船槳、旗子都惟妙惟肖,正是江中奔馳的龍舟“迷你版”,以藍黑為主色調的龍頭更是威風凜然。
據魏永豪介紹,龍頭的顔色非常講究,必須要根據萬江每條村廟宇内供奉的神像顔色而定,簡沙洲的本土村民見到這個龍頭,必定會認得這是本村的龍船。這條龍船可謂魏豪記的鎮店之寶,永豪稱之為“龍王”,他坦言,這應該是目前為止萬江最長的一條龍舟模型。
起初,魏永豪抱着挑戰自己的心态,希望能制作出一個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為了做成這條大船,魏永豪花掉了初二整個暑假的時間,還經常搗鼓到深夜。“完成之後真的非常開心,也很意外,因為一開始沒想着會成功,我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了。”作為萬江為數不多的年輕“造船”小木匠,魏永豪談及自己親手制作的這條龍舟模型,盡是驕傲。
所謂傳承,就是一直做下去
萬江作為東莞每年龍舟月的發起地,萬江龍舟承載着的不僅是屬于國家的文化寶藏,更多的是東莞水鄉的魅力與情懷。在優秀的傳統文化面前,魏永豪用自己的“造船小技”一點點地為龍舟文化增色。
在“造船”這件事上,魏永豪是孤獨的,他身邊的同齡人中,沒有一個像他一樣整天泡在一條隻能看的木船上,但是他的專注和堅持總能感染身邊的人。輝哥是魏永豪的“老朋友”,談及他心中的這個小孩子,輝哥說:“他是有天分的,他會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下去,這在現在這個社會是很難得的。”
始于興趣,終于熱忱。龍舟文化節是萬江每一年的大慶典,大家熱衷于在江上掌舵,在岸邊呐喊,卻很少有人關注到狂歡背後一群“守藝人”的堅持,魏永豪無疑是這份堅守中最年輕的一股力量。關于龍舟傳統文化的傳承,年紀尚小的他回答得十分純粹——“就是一直做下去吧。”
文字:張喜林 通訊員:黃美卿
攝影:通訊員供圖
編輯:張葉
本文來自【東莞時間網-i東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