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健忘、神經衰弱、睡眠不好,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今天就來講講這個問題。
一個國家或一個組織的領導、決策人物,我們稱之為首腦,這種稱謂與西醫對大腦的功能認識有關。西醫認為,大腦位于我們的頭顱中,是人體的高級神經中樞,我們人體的一切行為、記憶力、智力、語言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歸其管理,腦是我們人體名符其實的首腦。一旦腦部生病、受到傷害,我們的行為能力、語言能力等方面都有可能出現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例如腦出血、腦血栓等疾病,可以引起面癱、偏癱(行動能力出現問題),以及語言障礙等。
但是,祖國醫學(即中醫)對于腦的認識,與西醫的認識有很大的不同,這一點對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對于沒有醫學背景的同志來說)要注意在學習和應用中區别對待。
傳統中醫方面對于腦的認識非常有意思,認為腦的功能大多都從屬于心,主管人們的精神、思想、意識,所以把腦也稱之為“心神”。當人們出現健忘、頭痛、失眠、多夢等身體不适現象時,在中醫學中,就會經常以“養心安神”為出發點進行調理。
同時,中醫學認為,腦由人體的髓彙集而成,故腦又名“髓海”。而腎主骨生髓,也就是說腎中的精氣來生成和滋養人體的骨和髓。這樣看來,腦與腎也息息相關。因此,當中老年人出現健忘、智力減退等早衰現象時,我們就可以考慮其與腎虛有關(古有:人老腎先衰,樹枯根先竭之說)。故而,我們中老年人要預防早衰現象,尤其是腦功能的衰退,就可以從養腎益髓入手。如下圖所示:
傳統中醫學對腦的認識示意圖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哪些身體的異常現象(症狀)來初步判斷是“腦”的問題,以便我們盡早進行有針對性的防止。傳統中醫學關于“腦”病的辨證歌訣,可以給大家很好的參考。
“腦”(病)的辨證歌訣
病位在腦名心神,癫狂癡仆主神昏。
痰火閉猶瘀阻竅,謇蒙暈痛及腦鳴。
健忘失眠且多夢,氣陰虧虛神不甯。
原著解讀:
病位在腦,也稱為心神,主要有神态錯亂(癫)、狂亂、癡呆、突然昏迷等表現,多因痰濕、火熱、淤血等(病因)閉擾心竅(心神),可見言語不利、吐字不清、頭暈、頭痛和腦鳴等表現。經常健忘、失眠、多夢,多因氣虛、陰虛等(原因)導緻心神不甯而出現的現象。
老杜解讀,如下圖所示:
病因(病性) |
腦病常見“不健康”信号 |
處理建議 |
痰濕、火熱、淤血閉猶心神 |
神志錯亂,癡呆,突然昏迷,經常頭痛,頭暈,腦鳴,言語不利。 |
立刻去醫院就診 |
陰虛、氣虛,傷心神 |
經常健忘、失眠、多夢 |
引起重視、恰當養生 |
健腦益智的日常養生方法
藥膳養生:多食小米、大棗、核桃、黑豆、菠菜、海帶、黑芝麻、胡蘿蔔、蓮子等食物,可以養心補腎,健腦益智。
食療方:小米黑豆健腦粥
取小米、黑豆、黑芝麻、核桃仁各适量,分别炒熟、打粉,加少許食鹽,早晚用沸水調糊狀食用。
功效與适用人群:補腎健腦益智,可用于中老年人的日常養生保健。
丹參山楂養心健腦茶
取生山楂、枸杞子各适量混合,每次取少許泡水如茶飲。
功效與适用人群:活血、養心、補腎,可用于老年性癡呆患者,以及中老年人的日常養生保健。
經絡養生:健腦益智操
第一步,站位或坐位均可。站位:直立,雙手自然垂下,雙腳與肩同寬,雙眼微閉,舌尖抵着上颚,自然呼吸,心情平靜。坐位:自然坐位,雙眼微閉,舌尖抵着上颚,自然呼吸,心情平靜。
第二步,雙手搓熱,捂在腰部腎區,反複5~7遍。
第三步,雙手搓熱,從前發際到後發際作梳頭動作,反複5~7遍。
第四步,雙手搓熱,作摩面捂眼動作,反複5~7遍。
第五步,用食指與中指分别推按耳周,反複5~7遍。
第六步,分别揉按合谷、神門穴,每穴1~3分鐘。
第七步,結束,把口中的唾液徐徐咽下,用意念引導至下丹田(臍下約3寸處)。
功效及适合人群:補腎健腦,适用于失眠、多夢、健忘等患者,以及中老年人的日常保健。
音樂養生:平時可以多聽一些節奏明快、清新優美的樂曲,可以養心甯神,健腦益智。例如:《馬賽曲》、《金蛇狂舞》、《梅花三弄》、《寒江殘雪》、《春江花月夜》、《紫竹調》、《瑤族舞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葫蘆絲)、《繡荷包》(葫蘆絲)等樂曲。
其他:中老年人可以多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集體活動、公益活動、戶外鍛煉等(老年性癡呆患者應在家人的陪伴下酌情參加),增加與人相處、協作、溝通的機會,可以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延緩腦衰老。
注意:第一,平時少用鋁、銅等材料制成的勺、鍋等烹食工具。
第二,禁吸煙限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