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豆腐酸甜味道

豆腐酸甜味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1:54:08

豆腐酸甜味道(豆花就是故鄉的味道)1

——序高仁斌《豆花:一座城市的浪漫主義》

聶作平|文

美食給人的印象最是深刻而恒久。慣常,當我們在說起曾經走訪過的某一地方時,第一時間湧出記憶閘門的竟不是那裡的風景與人情,而是令我們曾經為之傾倒的美食。――至少,對我這個喜歡吃喝的俗人來說就是如此。

勿庸置疑,作為我的故鄉,富順承載了我太多的光陰與記憶。我在那方沱江河縱貫的紫色丘陵上生活了二十年,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二十年,它屬于成長和對外部世界的想往與沖動。對于富順的山川風物,民情習俗,我當然是了解的,因為我就在它們的掩映之下生活過。因此,如果有人要我用某種事物來作為故鄉的象征時,也許我會在文廟,西湖,劉光第,鹽井,豆花之間略有猶豫,但最終,我可能會選擇看上去顯得很市井很鄉土的豆花。

與文物級别的遺址和偉人級别的英雄相比,豆花的确太過普通了些,但對普通百姓而言,它也就更加親切可人。有無數多的富順人,就是吃着豆花,喝着甜湯長大的。多年以後,當他們像被命運的陣風吹向遠方的種子,在遙遠的異鄉生根發芽時,他們對故鄉的懷念,往往會具體到一碗白嫩的豆花,一缽令人暗咽唾沫的蘸水。那時候,豆花就不僅是一味小吃,那時候,豆花就是故鄉的味道,親人的味道和思念向着童年的方向飛奔而去的味道。

給富順豆花寫一本書,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雅事。豆花因而從顯得有些上不了台面的鄉村美食,一下子上升到了文化的層面――其實,豆花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制作豆花的鹵水,乃是井鹽生産中捎帶出來的副産品,豆花文化事實上就是井鹽文化的延伸。隻是豆花的這一特性被大多數人忽略了而已。

富順這個曾經影響甚夥的中國最大的井鹽基地――幾十年前的富順,其幅員涵蓋了今天自貢市除榮縣外的大部分地區――當井鹽作為夕陽産業而日益走向曆史深處時,豆花卻從民間小道上走進了千家萬戶。平易近人的豆花是一種象征,它象征着才子之鄉所具備的綿長的草根精神。而對遠方的遊子來講,豆花則是一味治療相思與鄉愁的良藥。當千裡風塵的遊子回到故鄉時,兩碗豆花下肚,故鄉和往事都會在一個滿意的飽嗝之後變得具體而生動。

(聶作平,四川富順人。著名作家。從事過企業秘書、報刊編輯、文化公司老總、自由作家等職。現居成都。已出版有《曆史的B面》、《曆史的恥部》、《畫布上的聲音》、《自由落體》、《舌尖的纏綿》、《1644:帝國的疼痛》、《長大不成人》等著作二十餘部。《中國國家地理》長期撰稿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