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寒
細究下來,古登堡做木刻可能性不大,受雕版啟發,生發出複制文本新思路的可能性是有的。在有了木版印刷的實踐之後,歐洲人發展出活字印刷并不困難,和數萬個表意的漢字相反,用20多個字母就能拼出全部文句,擺印時也不需要識字工匠,依樣排列組合即可。而拉丁文字母圓轉之處甚多,刻工不易下刀,雕版相對費事費力一些。其實關于誰最先在歐洲“發明”了活字印刷,有不少争論。部分荷蘭人堅信哈勒姆人科斯特(Laurens Janszoon Coster)是最早發明家,他先從木活字入手,而後研制鉛活字、錫活字,據說他以木活字印制了一本關于祈禱的書——《人類拯救探視》,比《古登堡聖經》早30年,不過沒有标明确切年代的印本佐證。又有人稱意大利醫生卡斯塔爾迪(Panfilo Castaldi)才是“歐洲活字的創始人”,因他1426年在威尼斯用大号木活字印刷過一些大型對折本,曾保存在小鎮檔案館裡,今佚失。比起上述二位,定居亞威農的布拉格人普洛科普·瓦爾德福格(Procopius Waldvogel)的事迹靠譜些。這位銀匠在布拉格時以制造餐具出名,後來因戰争爆發,不停遷居,輾轉到亞威農後換了個新的行業謀生。原來在布拉格時,他即掌握了東方鑄字印書的一些信息,結合自己多年從事金屬工藝的經驗,瓦爾德福格開發出“假寫技術”,即不用手寫,以字塊拼合,印出來的文字與手寫無異。他的名字出現在好幾份留存下來的合同中,其中一份與合夥人猶太人卡德魯斯約定,向其提供刻有希伯來字母的金屬活字,卡德魯斯給予資金支持。可惜,1446年後,“瓦爾德福格”從曆史記錄中消失了,有學者猜測,瓦爾德福格及其合夥人1441—1446年間在亞威農已從事金屬活字的制造,但他們沒有堅持下去,很快就散夥,沒有印刷任何書籍。看來,古登堡隻是比瓦爾德福格多“堅持”了一陣子,即便“以身試法”,被官司所擾。
古登堡印刷機模型
瓦爾德福格的啟發來自東方,古登堡又是受誰影響,還是說“他對世界其他地方的發明并不知情,他認為自己是在發明一項全新的技術?”有關古登堡的資料本來就少,很難構建一個确切的關系鍊,“目前并無文物證據證明中國的活字印刷曾傳入歐洲”,不代表不會有去過中國的飽學之士将活字印刷信息帶回歐洲(隻是未被記錄下來)。古登堡獨立發明活字印刷的說法值得懷疑,畢竟是在歐亞頻繁往來的大背景下,“如果印刷術由東方傳到西方的過程中有過那麼一個中間環節的話,既熟悉雕版印刷又熟悉活字印刷的回鹘人,極有機會在這種傳播中起重要作用”,“回鹘文木活字,有可能起着中國印刷術與古登堡制造鉛合金活字之間的橋梁作用”,敦煌莫高窟發現的上千枚回鹘文木活字即為“物證”,它們不僅是現存最古老活字印刷實物,也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以字母為單位的活字實物,使用時間約在十二三世紀,此時西夏活字印刷正興盛,回鹘與西夏關系密切,難免受其影響。回鹘文源自粟特文,屬音節文字,與漢文是完全兩種不同的體系,與古登堡鉛活字所用的拉丁文倒是同屬腓尼基字母的“後裔”,基于回鹘人活動的地區處于中原與西方的中間地帶,有此猜想合乎情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