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關于肝髒疾病的科普文章和視頻中,都幾乎提到了一種症狀:肝區疼痛!
沒錯,肝病的确是可能會合并肝區疼痛,且常見與較為嚴重的肝髒疾病,比如急性肝炎、爆發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這種痛感多來自于肝包膜被侵犯和過度牽拉、病變侵犯到了周圍組織和神經等,表現為肝區鈍痛、牽拉痛、刺痛、觸痛、叩擊痛。
所以,出現肝區疼痛之後,首先要懷疑是肝髒病變。但是,大家要知道,内髒器官是非常複雜的,肝區疼痛未必隻有肝病一個因素,膽囊疾病、慢性胃病、胰腺疾病等,都可能會造成類似于肝區疼痛的症狀出現。
且導緻肝區疼痛的原發性肝病類型也有很多,因此,肝區疼痛隻能看做是身體生病的信号,而不是診斷疾病的症狀。
那麼問題來了,出現肝區疼痛,都需要做哪些檢查呢?
1、肝功能篩查:如上文中所說,肝區出現疼痛感,最為常見的病因就是肝髒病變。
所以,在進行檢查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肝功能篩查,這包括了各種酶類實驗,特别是對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的實驗檢查,能敏感的反應出肝細胞的損傷與否以及損傷程度。
除此外,反應肝髒分泌和排洩功能的篩查,也非常必要,這包括了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以及總膽汁酸等;
2、甲胎蛋白:到目前為止,可用于原發性肝癌側面診斷的生化檢驗指标隻有一種,也就是“甲胎蛋白”,它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診斷,通常在肝癌患者出現症狀之前的8個月,甲胎蛋白指數就已經開始升高。
同時,甲胎蛋白指标檢查還應用在了肝癌手術療效檢測、術後随訪以及高危人群的篩查中,一旦發現甲胎蛋白指數升高,就需要提高警惕;
3、影像學檢查:在所有肝髒疾病的篩查中,最不能缺少的一項就是影像學篩查。
這包括了超聲檢查、CT、核磁共振成像檢查等,這些檢查項目可對肝髒、膽囊進行詳細的檢查,既能夠發現肝髒存在的病變,同時還能進一步判斷病情的進展程度、發現肝髒占位性疾病。
無論是肝硬化、肝癌還是肝纖維化,都可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問題;
4、肝穿刺檢查:肝穿刺顧名思義,就是對肝髒組織進行穿刺活檢,由于它具有創傷性。
所以臨床也不把肝穿刺作為常規檢查項目,它一般用于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診斷、早期肝硬化、肝髒癌變、不明原因的肝髒腫大、鑒别内科和外科性黃疸等方面。
同時,它還是判斷患者病情、醫生指導治療以及評估預後的診斷方式,穿刺活檢的準确率能達到80%以上,是目前最佳檢查和診斷肝髒疾病的辦法。
寫在最後:如果經過檢查之後,發現肝髒沒有存在問題,那就要考慮是否為其他器官疾病作祟。
而一旦在影像學和肝功能篩查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就需要按照醫生建議,進行下一步精确的診斷,以便能全面了解肝髒疾病的各種情況,并開始針對性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