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語文書上的西天取經

語文書上的西天取經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4 21:18:10

語文書上的西天取經?點擊視頻,看作者本人薦讀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各種版本層出不窮,對其各種角度的解讀也屢見不鮮,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語文書上的西天取經?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語文書上的西天取經(找出取經路上妖怪的出處)1

語文書上的西天取經

點擊視頻,看作者本人薦讀

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各種版本層出不窮,對其各種角度的解讀也屢見不鮮。

《西遊妖物志》共30章,聚焦“《西遊記》中的動物視角”,按“動物妖精”在《西遊記》原著中的出場順序,細緻考證了各類菩薩、取經團隊成員、取經路上制造出八十一難的各類魔怪的身世演變及其在現實中的動物原型。全書充滿趣味橫生的觀點交融與文化混搭。

《西遊妖物志》,趙爽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出版

在書中,人神魔,佛道儒,民俗文化、動物科普……“虛”“實”兩個世界穿插且互為印證;移花接木、借屍還魂、層疊嵌套、抟土重塑……對比曆史版本如元雜劇,分析故事轉移、嫁接、人物重塑等演變,一窺吳承恩《西遊記》的形成過程。

《西遊妖物志》作者趙爽

作者文思活躍,文筆跳脫,用另類視角品讀西遊,帶來一番酣暢淋漓的閱讀體驗。

精彩書摘

黑熊怪是“熊”是“罴”?

黑熊怪,是唐僧遇到的第一個正經的“妖怪”。在收服悟空和白馬之前,唐僧在雙叉嶺遇到的“寅将軍”“熊山君”“特處士”,隻知道見人肉就吃,連唐僧肉都不知道,等級太低。黑熊怪則不同。

如來給了觀音三個金箍,本是讓她在路上找三個神通廣大的妖魔收服了,用金箍、咒語約束好,做取經人的徒弟。後來, 隻有孫悟空戴了金箍,而豬八戒、沙和尚比孫悟空本領低得多、也好管得多,所以另外兩個箍兒,觀音就留為己用,一個套住了紅孩兒,一個就套住了黑熊怪。

紅孩兒是借助三昧真火才幾次赢了大聖,而黑熊怪,純粹是硬碰硬,兩次跟大聖打了平手, 武功也算一流。

黑熊怪在其他方面也很另類,他對唐僧肉沒興趣,而喜歡修道。他周圍的朋友:灰狼淩虛子、白衣秀士白花蛇怪,雖都是妖精,湊到一起談的卻是“立鼎安爐,抟砂煉汞”,總之是跟修道有關的事。連觀音菩薩也喜歡他的黑風山,才看中他做“守山大神”。

盡管“黑熊怪”是這麼一個“不俗”的妖精, 卻也有不能免俗之處,那就是“貪”。

都是“貪”字惹的禍

提起貪念,故事開篇的觀音院金池長老,更有代表性。金池長老的“修煉”水平不能算低。近旁住着黑熊怪這樣的鄰居,還是很得實惠的,“那黑大王修成人道,常來寺裡與我師父講經,他傳了我師父些養神服氣之術”,所以老和尚活到了270歲。可惜,活了那麼多年,“侍奉”觀音菩薩這麼多年,“貪”字卻沒有戒除。

唐僧師徒來到這荒山野嶺孤寺借宿,發現這兒的和尚們生活真是有品質:喝茶的器具是“一個羊脂玉的盤兒,有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鐘,又一童,提一把白銅壺兒,斟了三杯香茶。真個是色欺榴蕊豔,味勝桂花香。”

招待遠方來客,備上美食美器、喝點好茶還算是盡地主之誼,就算是炫耀也還有限。單說這位老和尚,出家二百五六十年居然攢了七八百件袈裟,一件一件從櫃子裡拿出來挂在衣架上,真個“滿堂绮繡,四壁绫羅”。

夠氣派,但也很可笑。人,尤其是男人,和尚,又不是衣服架子,要這許多袈裟做什麼呢?

話說袈裟這物事,本是和佛教一起從印度傳過來的。印度的和尚之所以要披袈裟,是因為印度地處熱帶,一般人都以白衣為主,出家人為了在身份上區别于俗人,才披上了這種“雜色”的袈裟。早期的袈裟以樸素為主,而且必須是多塊碎布拼接而成的。中土佛教中的袈裟類似于一種禮服,一般在重要場合穿着,材質上自然會講究一些。

隻是出家人本該以修行自律為主,反觀擁有十二大櫃子、七八百件錦繡絲羅袈裟的金池長老,哪裡還是修行的和尚,明明是喜歡炫富的土财主、守财奴。

孫行者看不慣金池長老的嘚瑟樣,一定要展示一下自家的錦斓袈裟,唐僧則不同意:“莫要與人鬥富”。小說中的唐長老,和真實版的玄奘已經很不一樣了,是個有不少缺點的“凡人”,不過他在觀音院說的這一番話,卻很有水平,洞察人心極其透徹:“古人有雲:‘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僞之人。’倘若一經人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如是個畏禍的,索之而必應其求,可也;不然,則殒身滅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看着有點眼熟不?孫悟空的“授業恩師”——菩提祖師也說過類似的話。想當年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孫悟空剛學會“七十二變”,禁不得師兄弟們撺掇,當場就變了一棵樹給大家看,結果被菩提祖師一通教訓:“我問你弄甚麼精神,變甚麼松樹?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假如你見别人有, 不要求他?别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這件事的後果可不僅僅是“徒弟”被“師父”臭罵一頓,還被趕下了山!

不得不說猴子是真不長記性啊,上一次是“七十二變”,這一次是“錦斓袈裟”,起因都是猴子的“賣弄”之心。而前後兩位“師父”,教訓的也都是同一個道理——高調、賣弄容易招禍。其實,孫行者這種凡事要争個高下的脾氣,是另外一種“貪”,貪圖的是“赢”,以及“赢”帶來的“名聲”和心理滿足。

唐僧的直覺是準确的,果然,一見袈裟,金池長老就起了歹心,想要不顧一切占為己有。1986年版電視劇《西遊記》中, 表演藝術家程之先生将金池長老的“貪”演繹得淋漓盡緻。很多人都熟悉這個段落。老和尚先是借口燈光昏暗,要借袈裟一個晚上回去細看。唐僧不願意但又不好意思說,孫悟空要顯示大方,還是借給了他。然後,老和尚回到禅房對着袈裟直哭到二更。衆僧詢問再三,他才說,袈裟光看不過瘾,要是能穿上一天,“死也閉眼——也是我來陽世間為僧一場!”可惜衆多徒子徒孫,都沒聽明白“師公”的弦外之音,還出主意說可以多留唐僧幾天,就能多穿幾天了。其實呢,“師公”心裡想的壓根兒是另外一回事:“縱然留他住了半載,也隻穿得半載,到底也不得氣長。他要去時,隻得與他去,怎生留得長遠?”

接下來“師公”和“徒孫”的對話,基本上是策劃犯罪:

小和尚“廣智”出主意殺了唐僧師徒滅口,可是——雖然并不了解孫行者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大家卻都已經看出那“毛臉雷公嘴”不好惹,未必殺得成;另一個小和尚“廣謀”又提出了第二方案——火燒比刀砍要強。于是,全寺和尚半夜起床,一起搬柴火準備火燒唐僧。

果然如唐僧所說,“既動其心,必生其計”,貪念一起,觀音院瞬間變成強盜窩。不過,老和尚和小和尚都沒想到,他們遇到的是不惹事就會死的孫行者。

發現和尚們要放火,猴子就上天去找廣目天王借來了“避火罩兒”,罩住了唐僧住的禅房,又在房檐上助了點兒風,觀音院整個被燒。火光又招來了黑熊怪,順手牽羊帶走了袈裟。經營了200多年的“家當”沒了, 挖空心思想占有的袈裟也沒了,對于視财如命的金池長老來說,“命”已經沒了,再加上害怕孫行者來索要,隻有一頭碰死。

是“熊”是“罴”?

金池的“貪财”有了終結,孫行者的“貪名”卻引來了下一個“貪”——本意是來救火的黑熊怪,看見袈裟也起了貪念, 不但“拿”回了家,還要大開“佛衣會”。黑熊怪的“貪”又與金池不同,帶着點“不拿白不拿”“賊吃賊,越吃越肥”的味道。說實話,老和尚金池長老把袈裟當收藏品,倒也還有些道理, 黑熊精一個修習道家的妖精,要佛家的袈裟有什麼用呢?

黑熊怪的貪性,倒是符合古人對熊這種動物的認知。熊體大而貪吃,所以古書中早就将它與“貪殘”聯系在一起。先解決一個知識性問題,黑熊怪,到底是哪種熊呢?

看起來是沒什麼疑義的,因為作者一直在強調他的黑,“碗子鐵盔火漆光,烏金铠甲亮輝煌。皂羅袍罩風兜袖,黑綠絲縧斓穗長。手執黑纓槍一杆,足踏烏皮靴一雙。眼幌金睛如掣電,正是山中黑風王。”搞得行者都笑了:“這厮真個如燒窯的一般,築煤的無二!想必是在此處刷炭為生,怎麼這等一身烏黑?”

這麼黑,當然應該是黑熊。可是,在回目标題上,又出現了“熊罴怪”。這就有點歧義了。罴,指的是——棕熊。

是的,棕熊以北美的棕熊最為有名,美國人以它們為原型創造了不少可愛的卡通形象。

其實,棕熊不僅分布在北美,在亞洲、歐洲都廣泛分布。真正的棕熊是相當兇悍的,又叫“人熊” 或者“馬熊”,是熊科動物裡體型最大的,戰鬥力也最強。

“熊”“罴”二字在中國的古書中出現得很早,而且常常是放在一起用。《尚書·牧誓》中有:“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軒轅氏,也就是黃帝,“教熊罴貔貅貙(chū)虎,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貔”“貔貅”是傳說中的一種猛獸,據說是龍的兒子之一。“貙虎”指的一種長得像狐狸但是又比狐狸體型大的猛獸。從字面意思來看,黃帝似乎是一位馴獸高手,會驅動熊罴、貔貅、貙虎等猛獸做戰士,與炎帝打仗,後世也常用“熊罴”來比喻雄師勁旅,與“虎狼之師”是一個意思。

還有一些和熊有關的神話傳說,比較著名的是關于大禹的。

傳說大禹的妻子塗山氏,在大禹治水的時候去“探班”,沒想到看見大禹變成了一頭大熊,正在推山,塗山氏當場就被吓得變成了石頭。治水需要“移山倒海”,所以大禹變成了力大無比的熊,可見古人對熊的膂力的認知和崇拜。吳老先生稱黑熊精為“熊罴怪”,應該是沿用了這種自古就有的習慣用法,為了強調這個妖怪的戰鬥力之強。

“黑大王”慢生活

“黑大王”的确有着“熊罴”的勇猛,論武藝,他能和孫悟空打個平手,可是,他又不是好勇鬥狠一路的。兩人一天之中兩次交手,都是“黑大王”喊停,第一次的理由是中午了, 該吃飯了;第二次打到日頭偏西,人家又說天晚了不好打了, 明天再打。真是個懂得養生的妖精,他的邏輯是,任什麼事也不能耽誤吃飯睡覺。不但懂得養生,心還挺大,趁着“中場休息”,把“佛衣會”請客的事兒也安排好了——注意,安排的還不隻是事務性工作,怎麼布置會場、怎麼準備酒席之類的,還寫了很多封給各洞妖王的請柬。

從後文孫悟空截獲的給“金池老友”的一封來看,真稱得起文采生動、花團錦簇:

侍生熊罴頓首拜,啟上大闡金池老上人丹房:屢承佳惠,感激淵深。夜觀回祿之難,有失救護,諒仙機必無他害。生偶得佛衣一件,欲作雅會,謹具花酌,奉扳清賞。至期,千乞仙駕過臨一叙。是荷。先二日具。

這一封以 “佛衣會”為主題的請柬,顯然不是批量抄寫的那種,而是個性化的,單獨寫給金池長老的。明明是趁火打劫“順”來的袈裟, 卻寫成了一封大大方方的邀請函,文字功底也是不差。

這裡插幾句關于“佛衣會”的來曆。其實,這個“會”最早是孫悟空辦的。

故事是在楊景賢雜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之一“通天大聖”,不但從王母娘娘那裡偷了仙桃百顆,還偷了“仙衣一套”“銀絲長春帽一頂”,與搶來的老婆金鼎國公主擺酒取樂,名之為“仙衣會”。

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經過重塑,“好色”的毛病已全部“轉移”出去,“仙衣會”呢,則化身“佛衣會”,出現在了黑熊怪這裡,也正好讓唐僧的“寶貝袈裟”有個露面的機會。

而“黑風山黑風洞”,在雜劇《西遊記》中原是豬八戒的住所——對,豬八戒本應是一頭黑色的野豬,不過在小說裡,這個住處“轉移”給了“黑大王”黑熊怪,倒是更搭。

繼續說黑熊怪。和人打架,還能不耽誤吃飯睡覺,還能靜下心來寫信,急性子孫悟空碰到這樣的對手,也是醉了。跳着腳罵确實很過瘾,“你這個孽畜,教做漢子?好漢子,半日兒就要吃飯?似老孫在山根下,整壓了五百餘年,也未曾嘗些湯水,那裡便餓哩?莫推故!休走!還我袈裟來,方讓你去吃飯!”——可是,人家就是閉門不出,你罵夠了自然得先回去, 有啥辦法?

其實黑熊怪這種以靜制動的策略,倒是和熊的慢性子有些相關。熊雖然威猛,但是因為個頭大,行動算不上敏捷迅速, 大多數時候都是慢吞吞的。居住在北方地區的熊,到了冬天還有冬眠的習慣,連飯都免了,一睡幾個月。“慢生活”的基本要素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閑下來養養心性,思考思考哲學, 這些,正和黑熊精的修煉成果相吻合。連孫悟空都不得不對他的這種修道模式贊一下:“行者進了前門,但見那天井中,松篁交翠,桃李争妍,叢叢花發,簇簇蘭香,卻也是個洞天之處。又見那二門上有一聯對子,寫着 :‘靜隐深山無俗慮,幽居仙洞樂天真。’行者暗道:‘這厮也是個脫垢離塵,知命的怪物。’”這些,也是觀音菩薩能看上黑熊怪的原因——别看他長得烏漆麻黑,可是既有和“齊天大聖”打平手的本事,又有慢慢修道的耐心,審美、文字都不差,“菩薩看了,心中暗喜道:‘這孽畜占了這座山洞,卻是也有些道分。’因此心中已此有個慈悲。”

為了将這樣一個“人才”帶回落伽山加以培養,觀音菩薩真是下了本,居然不惜變成灰狼靈虛子的樣子,攜帶孫悟空變的“仙丹”混進黑風洞,騙黑熊精吃下。接下來的事,就交給“仙丹”吧。西天路上,孫悟空多次鑽進妖精的肚子,這一招必殺技從不失手,在“黑風山”是第一回試驗。

“收悟空”“收龍馬”“收黑熊怪”這三個連續的故事裡,觀音菩薩一直都在參與。“收悟空”的時候給唐僧送金箍、傳授“緊箍咒”;“收龍馬”時不但親自出面将“龍”變成了“馬”,又派落伽山山神送來一副鞍韂辔頭。此外還許了孫大聖許多好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我也親來救你。”

更重要的是,還送了三根救命毫毛,到了“獅駝嶺” 一段,孫悟空鑽透大鵬怪的“陰陽二氣瓶”,靠的就是它們。而“黑熊怪”故事的“第一現場”居然是——觀音院,正像孫悟空和觀音耍無賴時所說的:“我師父路遇你的禅院,你受了人間香火,容一個黑熊精在那裡鄰住,着他偷了我師父袈裟,屢次取讨不與,今特來問你要的。”事情發生在自家的道場裡,的确是夠諷刺的,作為“家主”,這事更是必須管。

之所以有“觀音三章”,或許因為觀音菩薩是保證取經順利進行的主要負責人,而此時“取經團隊”剛剛開始組建,尤其孫悟空又是一隻不好管的猴子,所以菩薩必須多管,“扶上馬再送一程”。

作者:趙爽

編輯:薛偉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