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在脫貧攻堅工作方面取得成績

小學在脫貧攻堅工作方面取得成績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05 09:02:15

  

  讀書,寒門學子的内心渴盼;貧窮,寒門學子的命運羁絆。

  脫貧攻堅戰号角在關中大地吹響後,臨渭區官底中心小學積極響應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的号召,精準實施教育幫扶計劃,把扶貧當己任,視群衆為親人,愛心澆灌學生,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的“全程幫扶”。他們以勇于擔當、滿腔熱忱、傾注真情的責任和執著,填寫了一份成效斐然、令人振奮的教育扶貧答卷。尤其是在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裡”之際,為了不讓任何一個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辍學,不讓任何一個思想上有困難的學生落伍,不讓任何一個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掉隊,官底中心小學向貧困發起“最後一戰”,将家庭教育課程融入到教育扶貧之中,為貧困學子插上了一雙飛翔的翅膀,點燃了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火……

  真愛溫暖貧困學子心田

  大雪時節,寒風瑟瑟,落葉蕭蕭。推開四年級三班老師辦公室的門,一幅溫馨畫面映入記者的眼簾:張苗老師伏案給學生帥帥輔導作業,徐燕霜老師将一杯熱氣騰騰的熱水端到帥帥面前。老師臉上慈母般的微笑,學生認真聽講的專注神情,桌面上冒着熱氣的水杯,讓人感到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

  “我懂了,張老師、徐老師!”不大一會工夫,帥帥臉上露出豁然開朗的笑容,一聲道謝之後,開開心心而去。

  說起帥帥的遭遇,兩位老師不禁眼圈發紅。徐燕霜老師告訴記者,今年10歲的帥帥是個不幸的孩子,父親病故,母親現已重新組織了家庭,他與年逾七旬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生活困難重重。家庭的變故,生活的艱辛,父母之愛的缺失,讓本該充滿童真心靈的孩子心裡承載了過多的悲傷,失去了甚多兒童應有的快樂,以前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不愛說話、愛鑽牛角尖。

  “不能讓任何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感到孤單!”帥帥的冷暖牽挂着官底中心小學每一個老師的心。根據區局要求,老師與貧困家庭學生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從幫生活、幫學業、幫志向入手,讓貧困學生在生活上有老師關心,在學習上有老師輔導,在心理上有老師安撫,從而形成對貧困學生的“全程幫扶”。

  愛心化春雨,幼苗初長成。經過張苗和徐燕霜兩位老師的“定向幫扶”,帥帥逐漸變了。孩童快樂的笑容挂在了他的臉上,幹淨清爽的儀容展現出他的朝氣蓬勃,日益提高的學習成績讓他流露出往日少有的自信……

  帥帥,是官底中心小學在打赢脫貧攻堅戰中對貧困學生“全程幫扶”的一個生動事例和縮影。記者了解到,在官底中心小學還有30多名像帥帥一樣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

  良言一句暖三冬。這樣的感人故事,在官底中心小學老師的身上經常上演。他們把學生當親人,用心中的大愛溫暖着每一個孩子的心窩,驅走心中的“寒冷”,幫助貧困學生樹立生活和學習的信心。

  來自紫郭村和惠豐村的六年級一班學生磊磊、蕊蕊,雖然學習成績挺好,但自信心不足,不主動參加活動,課堂上發言不積極。為了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班主任薛銀玲讓宋周研、趙曉雯兩名學生和他倆結成“愛心對子”,進行“傳幫帶”。4人在該校第八期才藝展示中表演的三句半《誇誇我們的班》,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從那以後,磊磊、蕊蕊看到了自身的優點,慢慢地找回了自信,如今,成了班裡的“活潑分子”。

  “扶貧先扶志,扶志須扶心。貧困學生自卑心理強,必須想方設法增強他們的信心,才能從根本上阻止貧困的代際傳遞。”該校校長孟永鋒告訴記者,他們以學校的“星願文化”為載體,通過紅歌賽、經典誦讀、才藝大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嶄露頭角”的機會,發揮特長,展示才能,讓自信的種子在全體學生尤其是貧困學生中生根滋長,不讓貧困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真情激發貧困家庭夢想

  冬日的暖陽灑下道道金光,灑在人們的身上,讓人感到無比溫暖而親切。而對于官底鎮保王村貧困戶王建業來言,讓他感到比暖陽還溫暖和親切的,是家裡來了兩個特殊的“親戚”——臨渭區官底中心小學的曹歡和薛秀亞兩位老師。

  “叔,鑫鑫在校的成績一天好過一天,但在家裡需要您多和孩子交流溝通,正确引導孩子做人做事,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詢問完家庭情況,曹歡、薛秀亞兩位老師與王建業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我一定多陪孩子說說話,和老師一道把鑫鑫培養成性格堅強、積極向上,信心十足的好孩子!”王建業笑呵呵地說道。

  這是官底中心小學利用扶貧日幫扶活動,讓家庭教育課程融入貧困家庭中的一個鏡頭。

  “治貧先治愚,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抓好,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是扶貧根本之策。”2013年元旦前夕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時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烙在校長孟永鋒的心中。在今年9月初召開的一次學校扶貧專題會議上,他倡議将家庭教育課堂與精準扶貧進行有機結合,将校園内幫扶與校園外扶貧進行有機統一,将學生自信幫扶和貧困家庭扶志幫扶有機融合,在校内,讓學生學知識,在校外,讓家長長技能,上下齊動,裡外聯合,實現家校“同頻共振”,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裡”。

  從此,官底中心小學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利用扶貧日和節假日,老師們帶着責任和愛心紛紛走進貧困學生家中,與家長共同探讨如何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健全的陽光性格,如何引導孩子做人做事學會感恩?同時,該校将家長請進學校,通過定期開設“家長課堂”的方式,對家長進行集中培訓,引導家長走出育子誤區,正确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

  “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且永不卸任的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且永不畢業的學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有着學校無法替代的作用與力量。”該校副校長吳君絨深有感觸地說,在開放多元信息化的時代,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家庭、父母是最值得信賴、最可靠的資源與力量。組織實施家庭教育課程項目是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促進青少年長足發展、幫助貧困家庭“挖窮根、摘窮帽”的長久之策。

  “我們農村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認識欠缺,對孩子教育一知半解。通過老師的上門傳教和家長課堂,讓我們受益匪淺!”五年級二班學生新新家長的話,說出了衆多學生家長的心聲。四年級一班學生舟舟的父親王彥喜說,家長課堂不僅讓他學到了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還讓他了解了國家扶貧政策,樹起了過上好日子的信心和決心。

  “實施家庭教育課程不是要教給家長多少知識和方法,而是為了激發廣大家長學習的自覺性,讓父母覺得教育孩子是自己的第一責任,激發父母這種教育的責任意識、主體意識。”校長孟永鋒說,家庭教育課程将根據各學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時間節點和學校教育教學實際,遵循孩子成長規律,确定各學段家庭教育工作重點,系統構建目标明确、内容豐富、特色鮮明、動态完善的符合時代發展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為打赢脫貧攻堅戰發揮應有的“蝴蝶效應”。

  真意教師走教傳遞愛心

  作為中心校的官底中心小學,不僅将本校内“全程幫扶”貧困學生、點燃貧困家庭緻富夢想的扶貧戰役打得有聲有色,還與其他小學建成“互助體”,構築“一體化”幫扶機制,形成幹部幫扶、年度支教、體音美幫扶、大教研、外出培訓、每周工作及頂崗交流等“七大戰略”,通過教師走教的“實施戰術”,同享“扶貧戰果”。

  “教師走教,猶如吹動一池春水,蕩起圈圈漣漪,使校園散發出欣欣向榮的春天般的氣息!”提起官底中心小學開展的教師走教活動,臨渭區筱村小學校長郭俊敏對記者如是形容。

  張琳是一名專業音樂老師。在學校開展的教師走教活動中,她來到基礎條件相對薄弱、隻有不到20個學生的筱村小學。每當她走進校門口,看到教室玻璃窗後或者門框邊一個個笑嘻嘻的小腦袋和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時,那一刻,她的心被孩子們點亮了。她深刻體會到了農村孩子尤其是貧困家庭孩子渴求知識的心情,不知不覺中,她的眼眶濕潤了!

  張琳老師:“打花巴掌的六月六,我們從小愛石榴……”

  一個學生:“打花巴掌的七月七,我們從小愛下棋……”

  而衆多的學生則是睜着一雙雙迷惑眼睛,一臉的迷茫。

  課堂的畫面,時時浮現在張琳老師的眼前。她動情地告訴記者,在鄉村學校的孩子們,藝術熏陶的氛圍是極其匮乏的,花一樣年齡的他們太需要藝術教育了,孩子們的心靈深處需要藝術與美的充實。

  扶林是一位專業的美術老師,讓她印象最深的是在筱村小學走教中講美術課《可愛的小魚》時的情景。課堂氣氛活躍,每位學生認真聽講,踴躍動手畫畫,但畫的魚千奇百怪,形狀各異,讓人哭笑不得。“孩子們美術基礎太薄弱了!”扶林老師暗下決心,一定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專業水平,讓孩子們畫出心中最美的世界。在扶林老師的精心培育下,興趣濃厚、天資聰穎的孩子們繪畫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孩子的笑挂在了臉上,扶林老師笑在了心中。

  “扶林老師教我畫出了我們一家人過上紅火好日子的畫面。”筱村小學貧困學生豆豆腼腆地對記者說道。

  “教師走教是學校因地制宜、延伸校際扶貧成效的有效舉措。”該校教育處主任徐燕霜說,他們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核心,按照“雙向交流,共同提高”的要求,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和管理幹部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以教師走教形式,促進全鎮薄弱小學快速發展,以此推動鎮内教育扶貧成效。截至目前,該校教師走進各村完小學校幫扶支教146人次,有效提升了“互助體”小學的教學水平,為教育扶貧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舉全市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征程中,官底中心小學以持之以恒的韌勁和敢為人先的睿智,不斷推進鄉村教育的創新發展,讓教育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抓手和建設幸福美麗家園的堅實力量。

  (出于對貧困學生的尊重,本文貧困學生皆為化名)(郭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