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魚,确實有說不完的話題,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魚類也是組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如果說對于魚類品種的了解,尋常人一定知曉的不多,除非是對魚特别感興趣的,或者是從事漁業工作的人,還有一種就是釣魚人。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裡,有時候還真能把很多魚相互認錯,就比如鲶魚和叉尾鮰魚,鳊魚和鲂魚,以及今天我們要聊的黃辣丁和牛尾巴魚!
對于它們的極緻相似程度,不要說非專業人士可能認錯,即便是有時候那些對魚類認知較多的人,可能也會偶爾出現辨别錯誤的可能!
作為一個釣魚人,自認為對魚類的了解也算是比較全面了,可是,在釣到黃辣丁和牛尾巴時,特别是釣到小個體的兩種魚時,也是時常會将這兩種魚給混為一談了。
黃辣丁和牛尾巴魚就那麼像?區别真就如此艱難?
黃辣丁和牛尾巴魚,它們同屬于小型河魚,并且分布也是極為廣泛,特别是很多農村山區河流中,那是時常相見,是為數不多的美味河鮮常客。
不過相比于黃辣丁,牛尾巴魚就要相對稀少一些,并且,它們的經濟價值也是天差地别的。黃辣丁的價格通常都在二三十左右一斤,貴點的也就五十上下;而牛尾巴魚就不同,常見的價格最低也要賣到五十上下,而有些特定産區,價格更是貴的吓人,就如黃河産的牛尾巴魚,更是能賣出高達500每斤的高價!
牛尾巴為何能高出黃辣丁如此程度,它有何奇特之處?
牛尾巴魚,學名:拟鲿。屬雜食性魚類,喜栖息在底層水域,為中小型魚類。
牛尾巴魚的特征,頭寬而大。吻鈍圓,身材細長,色澤整體金黃,通體無鱗,于黃辣丁相似,牛尾巴魚也有3根堅硬的骨刺,長有4對觸須。牛尾巴魚如果論體長,那它可是當的起中型魚的,它的常見個體在20~30厘米,最長的可達到1米,由于修長的身體,宛如牛尾巴一樣,故而也被稱之為牛尾巴魚!
牛尾巴魚屬于肉食型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水域裡的浮遊生物、小魚小蝦、蛤貝幼體、以及水藻為生。
牛尾巴魚的分布也算較廣,主要的産區為長江、黃河、黑龍江等地。
牛尾巴魚的經濟價值很高,營養豐富。它的脂肪含量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所以,在餐桌上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美味之一。
其實,區别牛尾巴魚和黃辣丁也很簡單,最大差别點就在于兩個,一就是體型,黃辣丁和它對比就是長度不一樣,二就是體色,黃辣丁背部黑褐色,肚淺黃,牛尾巴則是通體金黃。
黃河絕鮮,東北72雜之一,如今又少又貴!
牛尾巴魚的美味是毋庸置疑的,肉質細嫩,特别是适合老人小孩食用。
牛尾巴魚之所以會在味道上更勝黃辣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質。
是的,沒錯,就是水質。
牛尾巴魚對于水質的要求很高,最喜栖息在清澈的溪流,江河的中上遊。而黃辣丁相對來說,對魚水質的要求沒有那麼高。
如此說它,也不是沒有根據的,我是一個釣魚人,各種各樣的水域也都有涉足。很多時候,我們在一些城市的小河道裡垂釣時,就能時常釣到黃辣丁。而這種河道的水甚至都發綠發黑,可就是這樣的地方依然有黃辣丁存在,而牛尾巴魚就完全不可能存在。
牛尾巴魚最大的兩大産區,一個在黃河,一個就是在東北幾大水系。
而它更是東北七十二雜魚之一,在整個東北地區,要說對美味魚兒的熱度評價,一句話概括所有,它就是“三花五羅七十二雜”,能排進這份名單的,無一不是味美的代名詞。
其實,牛尾巴魚之所以有如今這種價格差别,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早在上世紀80年代,牛尾巴魚的存量是不少的,甚至我國多地水域都有它的身影,長江,黃河,鄱陽湖,烏蘇裡江,鴨綠江,洞庭湖,四川的萬峰湖等等。
但是,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在近幾年裡,牛尾巴魚的存量就變的極為稀少了,這也造就了如今野生狀态下的高昂價格。
不過說來牛尾巴稀少的原因,其實無外乎幾種:
一,産地水質污染(工業污染)。
二,惡捕濫捕(電、網、偷捕現象猖獗)
三,生存水域環境破壞(大壩,截流)。
這三種情況也是我國很多特色魚類稀少的主要原因,無論哪一種都是對它們是一種緻命傷害。
當然,有些魚兒是幸運的,它們如今已經實現了人工養殖,而有些魚兒就沒那麼幸運,人工養殖條件苛刻,投資成本較大,漸漸的也就淡出人們的視野。
總結
美味,鮮甜,牛尾巴魚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是美好的,但是,一種事物一旦被人惦記着它的好,那麼,有時候對它們而言其實也是一種災難。特别是對于我們這個,有着悠久的美食文化曆史的國度,對飲食文化的重視度,頂級的食材永遠都不缺追求着,即便有着高昂價格,也依然會絡繹不絕的去索取。不過牛尾巴是幸運的,随着人工養殖的成熟,以及流入市場的存量。也間接的保護了野生牛尾巴魚的生存,繁殖。
我是啊峰,喜歡的點贊關注,謝謝大家的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