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蛤蟆去相親,相親的對象看了它一眼,說:“小青蛙你還沒成年吧,看你那一臉青春痘。”這個笑話雖然有點冷,但如果真的問起青蛙和蛤蟆的區别,可能很多人也就隻能回答出來“一個好看,一個難看”。那麼,青蛙和蛤蟆的區别到底都有哪些呢?
首先,從分類學上來講,青蛙和蛤蟆都是無尾目的成員,但青蛙屬于蛙科,蛤蟆屬于蟾蜍科,可礙于大多數人不是從事生物專業的,無尾目的成員又衆多,所以現代人一般都把皮膚光滑、長得好看的叫蛙,長得好看難看的叫蛤蟆。具體來說,青蛙體形狹長,頭呈銳角三角形,而且後肢的腳趾很長,趾間還有有發達的蹼。這些特點使得青蛙在水裡是遊泳高手,在陸地上是跳躍高手。而蛤蟆身體臃腫呈橢圓形,頭部為鈍角三角形,四肢也都很短,各種因素都導緻了它在水裡遊不快,在陸地上又隻能以爬行為主,不善于跳躍。可是如果遇到天敵,青蛙可以一逃了之,行動不便的蛤蟆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需要它的那些“青春痘”了。蛤蟆“青春痘”的專業說法叫“皮脂腺”,最大的一對皮脂腺是位于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這些皮脂腺可以分泌一種白色的有毒液體,中藥裡常用的蟾酥就是由這些毒液制作加工而成的。
青蛙
抛開長相,青蛙和蛤蟆在骨骼上也有很大差異。做過兩栖類動物骨骼标本的同學可能深有體會,蛤蟆的骨骼相對于青蛙而言要扁平的多,骨骼之間的連接也不如青蛙緊密,在處理标本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弄散架。這是由于蛤蟆比青蛙重,又不需要像青蛙那樣經常遊泳和跳躍,所以它的骨骼韌帶比較發達,關節間的軟骨比較多。但是在四肢的骨骼中,因為蛤蟆經常需要爬行,所以它的肱骨的三角肌隆及股骨的臀肌隆比青蛙發達。
除了骨骼,在肌肉上,青蛙也是“多運動,多健康”,青蛙小腿的腓腸肌因為經常進行跳躍和遊泳,比蛤蟆要發達得多。反觀蛤蟆,因為運動量少,其後肢的肌肉不但短,還不發達。另外,青蛙吃得也比蛤蟆好。青蛙的口腔上颌邊緣和犂骨之下都有牙齒,這些牙齒可以幫助青蛙更好地咬住昆蟲,同時,它的舌頭倒生與口腔之内,舌尖分叉,這都有助于它捕食各種飛舞的昆蟲和水裡的魚蝦、螺類等小動物。而蛤蟆的口腔上颌邊緣和犂骨之下既沒有牙齒,舌尖也不分叉,所以它隻能吃在地上爬的甲蟲、螞蟻、蝸牛等動物。
蛤蟆
雖然從多個方面看,青蛙都比蛤蟆要出色,但在對環境的适應方面,青蛙略遜一籌。兩栖類動物的呼吸可以由肺和皮膚共同完成。蛤蟆皮膚的角質層比青蛙厚,還有皮脂腺,所以呼吸作用不如青蛙好,為了彌補這個缺陷,蛤蟆進化出了一種非常複雜的肺,除了有蜂巢狀的肺泡之外,隔上還有突起,這都有利于氣體交換。再加上厚實的皮膚作保護,蛤蟆的活動範圍可以包含一些幹燥的地區,遠大于青蛙。
說了這麼多,可能有很多人都想親自去河裡撈點卵或者蝌蚪來養了,但面對着那麼多的卵和蝌蚪,我們怎麼區分出誰是蛤蟆,誰是青蛙呢?首先,蛤蟆的卵一般是呈帶狀連在一起的,而青蛙則是粒狀聚在一起;其次,蛤蟆的蝌蚪身體呈黑色,尾巴較長而顔色淺,青蛙的蝌蚪則體型更圓一些,尾巴長但顔色與身體差不多。不過如果你要親自撈來養,還是建議從卵開始撈,因為不同品種的蝌蚪在體貌特征上各有差異,難以簡單說明白、區分開,容易想着青蛙,撈到蛤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