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習社 |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杖”,本指一種手持的棍棒,被發展出了多種功能。
有時,它是行動不便群體手中的依靠,陶淵明“策扶老以流憩”中的扶老就是手杖;有時,它是傷人身體的兵器和刑具,《新唐書》中提到的五刑就有“笞、杖、徒、流、死”;有時,它甚至無甚實際作用,僅僅作為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北宋 韓伯瑜泣杖磚 故宮博物院藏
杖名目繁多,或以材料分類,有竹杖、筇(qióng,一種竹子)杖、藤杖、藜杖、錫杖、鐵杖、金杖、玉杖等等;或以顔色分類,青、紅、朱、赤等,都是文人筆下的常客;或以造型分類,如瘦藤、短策、鸠杖、九節杖等等。
有些經典的手杖,甚至還有着别樣的含義。
鸠杖,即頂端做成斑鸠鳥形狀的手杖,這種手杖又被稱為“王杖”或“玉杖”,可以說是古代的“老人證”。
南陽漢畫像石 執鸠杖吏
手杖本身就是老人的必備工具,連神話傳說中的老人都不例外。如沈複在《浮生六記》中提到的“月下老人”就是“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懸婚姻簿,童顔鶴發,奔馳開非煙非霧中”。
而我們最為熟悉的壽星公,出現時也往往會配一根杖。這根杖還不能瞎配,據說“凡壽星之扶杖者,杖過于人之首,且诘曲有奇相。兮杖直而短,僅至半身,不祥物也。”
清 紫檀百寶嵌壽星人物挂屏 研習社藏品
故而,早至先秦時期,杖就成為了長者身份和地位的一種象征。據說漢高祖劉邦首賜老人鸠杖,這種傳統也流傳了下來。不僅北魏、唐代皇帝推行此令,西域地區也曾流行這一制度。
據《禮記·王制》記載,漢代老人70歲後就會得到國家賜予的鸠杖。而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中就先後出土了8根鸠杖。
漢 “王杖簡” 甘肅省武威市磨嘴子漢墓出土
與其一起出土的還有《王杖诏令冊》的木簡,木簡中不僅規定了70歲以上老人可享受一定俸祿,可在禦道上行走,在商業經營活動中可以不繳納賦稅等等優待,還記錄了因傷害持杖老人而受到嚴厲懲處的案件。
而為何賜予【鸠杖】也有多種說法。一說是楚漢相争時,劉邦戰敗逃跑途中躲藏于灌木叢中,幸好樹上的斑鸠沒有停止鳴叫,才使得追兵放過搜尋這塊地方。
漢 錯金銀青銅鸠杖首 ?
一說則是因為鸠吃東西不會被噎住,這是身體不佳的老人所向往的,所以它是一種長壽健康的象征。
其實,《周禮》中就有“獻鸠以養國老”的說法,鄭玄還解釋過鸠是一種變舊為新的春鳥,代表着蓬勃的生命力。也有說是因為“鸠”通“九”和“久”而有此象征的。
此外,錦州博物館曾采集到一個東漢銅鸠杖首,有着大鸠哺育小鸠的獨特造型。且《梁書》中還有鸠鳥陪伴孝子哭喪的故事,這代表在古人眼中,鸠鳥這一形象承載着慈孝的教化作用,故而也會被聯系到杖上。
東漢 銅鸠杖首 錦州市博物館藏
錫杖則是一種與佛教關系密切的手杖。佛經中甚至有一部專門講述錫杖的,名為《得道梯橙錫杖經》,講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都執持錫杖。
錫杖象征着功德之本,是聖人、賢士等有功德有德行之人的标志物,《西遊記》中如來交給觀音囑托其贈予取經人的寶貝中,正有一件九環錫杖,據說持此錫杖,可“不遭毒害”。
唐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法門寺博物館藏
從錫杖延伸出去還有許多說法,例如僧人雲遊可稱為“飛錫”,僧人留宿就叫做“挂錫”或“留錫”,而僧人外出傳教就叫做“巡錫”,錫杖幾乎成為了指代僧人之物。
當然,在結合了佛教、道學、玄學等理論而形成的禅宗中,杖也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十誦律》中所記:
若故睡不止。佛言:“聽用禅杖。取禅杖時應生敬心。”
雲何生敬心?言:“以兩手捉杖,戴頂上,應起看餘睡者以禅杖築。”資持記下二之三曰:“禅杖竹葦為之,長八肘。下座手執巡行,有睡者點起付之。”
明 陳洪绶《行道羅漢圖》 美國弗利爾博物館藏
也就是說,禅杖是用于警醒沉睡之人提醒修行的一種工具。
但錫杖沉重不易攜帶,而禅杖的功能很容易被他物替代,故而,禅宗弟子其實使用更多的是普通拄杖。這種工具甚至還可以在行路時用來探測水深,所以也有“探水”之稱。
佛教中甚至還流傳着一些僧人用杖大顯神通的傳說,如《宋高僧傳》中就記載了西域僧人釋難陀在蜀地的一個故事。
清 《胤禛行樂圖冊·杖挑蒲團》 故宮博物院藏
釋難陀在蜀地行事無狀,攜三少尼大醉狂歌,聚衆說法,當地将領就想要把他抓起來。釋難陀被抓住後用刀砍倒尼姑,當場血濺三尺,然後衆人才發現三個尼姑其實是筇竹杖,流出來的血實際上是酒。
而在中國古代文人尤其是宋代文人的手中,杖也是一個流行物什。據學者統計,僅蘇轼一人詩文中就提到了幾百次“杖”字,文人對杖的喜愛可窺一斑。
清 石濤《橫塘曳履圖》 故宮博物院藏
為何文人雅士偏愛此物?
一則,文人雅士中不少都是佛門禅宗的俗家弟子,所以也會仿效其使用拄杖。蘇轼就曾贈與自己修禅的好友張方平一支鐵拄杖,還為此做了兩首祝壽詩,其中便有“每向銅人話疇昔,故教鐵杖鬥清堅”一句,以鐵杖比喻其清正堅貞的人格。
二則,古代文人士大夫幾乎人人都向往且熱愛出遊,而拄杖就是他們出遊時必備的一種工具。
蘇轼在西湖附近閑逛,“策杖無道路,直造意所便”,高濂在《遵生八箋》裡特别提到了秋天的一種樂趣就是“策杖林園訪菊”;而張岱在天瓦庵讀書時,和朋友試膽,半夜從爐峰下山,也是“相與策杖下山”。
宋 《柳溪閑憩圖》
故而,文震亨寫《長物志》時也沒忘了把“杖”列入器具一類:
鸠杖最古,蓋老人多咽,鸠能治咽故也。有三代立鸠、飛鸠杖頭,周身金銀填嵌者,飾于方竹、笻竹、萬歲藤之上,最古。杖須長七尺餘,摩弄滑澤,乃佳。天台藤更有自然屈曲者,一作龍頭諸式,斷不可用。
屠隆在《考槃馀事》中還特别提到了自己暮年出遊使用的手杖,和文震亨推崇的最古杖頗為近似,但和文震亨在藤杖上的觀點不同:
有方竹,上生九節,其崇不滿七尺。有棕竹、合竹俱可作杖。有三代時立鸠、飛鸠,周身金銀填嵌,用以飾杖,上懸二三寸小葫蘆、小靈芝,及《五嶽圖卷》,暮年攜之探奇曆怪,多有相長之益。若萬歲藤藜藿為杖,形雖奇怪,此為老衲行具,恐非山人家扶老也,姑置弗取。
南宋 馬麟 郊園曳杖圖纨扇頁 上海博物館藏
三則,文人年邁力衰時亦需杖扶持,故而此時再提起杖難免帶了些對生命無常的喟歎,陸遊就曾在病時吟詠過“病扶藤杖覓殘梅,牢落情懷怕酒杯”。
對杖的态度其實也暗含着對生命的态度,杜甫尤愛詠“杖”,或是卧病一秋時,或是發已半白時,如《回棹》中就有“幾杖将衰齒,茅茨寄短椽”,而整首詩中也充盈着他人生中的悲苦艱難。
清乾隆 會昌九老圖玉山(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四則,杖也沒有“逃過”被文人賦予人格特征或精神象征的宿命。
有人認為杖質樸簡單,是隐逸田園生活的象征。從子路遇見的“以杖荷蓧”的丈人到劉克莊筆下的“背伛肩高,幅巾藜杖,敝袍穿履”,杖往往有安貧樂道的隐喻。
元 王蒙《青卞隐居圖》 上海博物館藏
而魏晉時期的阮修用杖頭挂錢買酒的故事又為杖籠上了一層潇灑的“文人風度”,這一典故直到清代還屢屢被文人雅士提起,“杖頭錢”一詞也成為了買酒錢的代稱。
同時,以自然材料做成的杖也迎合了文人崇尚自然野趣的審美和對閑适生活的熱愛。可見小小一支杖上,其實承載着文人們深厚的情趣與心志。
除此之外,石器時代的杖在有些地區還扮演過權力的象征。
這也是中西方文化中一種截然不同的現象,權杖是古代歐洲君權象征這一說可用許多君王的肖像畫來證明,但在中國古典文化中,我們卻很少見到皇帝或君王使用杖來宣示地位。
史前的良渚文化遺址中曾出土過一套有首有尾的玉器,據學者研究這可能能還原成一種權杖,是墓主人地位的象征。
金杖 三星堆遺址出土
而非中原地區也有一些關于權杖的考古發掘,如三星堆祭祀坑中就曾出土過一件金皮包裹的木杖,據考古學者研究,這應該是古蜀國國王的遺物,其上雕刻的飛鳥與遊魚指的是古蜀王能夠上天入地的神通。
- END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