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桃李葳蕤 芳華成蹊

桃李葳蕤 芳華成蹊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09:04:53

桃李葳蕤 芳華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本是漢代的民間諺語桃樹、李樹素稱“嘉木”陽春三月,桃花、李花為大自然點綴了美麗景色;桃子、李子成熟,就成為人們愛吃的甜美果實桃樹、李樹本無聲息不會言語,但人們絡繹不絕來觀賞桃李之花、采摘桃李之果,以緻樹下踏出一條小路,樹下自然形成了蹊徑比喻隻要品德高尚,對人真誠,即使不事張揚,也會受到人們的信賴與尊崇,亦作“桃李成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桃李葳蕤 芳華成蹊?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桃李葳蕤 芳華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

桃李葳蕤 芳華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本是漢代的民間諺語。桃樹、李樹素稱“嘉木”。陽春三月,桃花、李花為大自然點綴了美麗景色;桃子、李子成熟,就成為人們愛吃的甜美果實。桃樹、李樹本無聲息不會言語,但人們絡繹不絕來觀賞桃李之花、采摘桃李之果,以緻樹下踏出一條小路,樹下自然形成了蹊徑。比喻隻要品德高尚,對人真誠,即使不事張揚,也會受到人們的信賴與尊崇,亦作“桃李成蹊”。

中國人自古喜歡桃李花色之美。《詩經·召南·何彼穠矣》說:“何彼穠矣,華如桃李。”桃樹種類頗多,花多粉紅之色,開花時節,芳菲爛漫。《詩經·周南·桃夭》贊頌桃花之美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正因為如此,人們常以桃花的顔色來形容美女面容,如“面似桃花”“人面桃花”。李樹大者高丈許,樹之枝幹如桃,葉綠而多,花多白色。相比而言,李花不如桃花豔麗,但李花淡泊雅潔,月夜仰頭觀賞,花團錦簇,有如仙子降臨,又非桃花可比。至于果實,桃子養生,民間有西王母仙桃會的傳說。李子美容,《歲時紀麗》雲:“立夏日,俗尚啖李。諺曰:‘立夏得啖李,能令顔色美。’是日婦女群作李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語,最早見于司馬遷《史記·李将軍列傳》。李将軍即漢武帝時的名将李廣,生平具有傳奇色彩。他善于騎射,一次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箭镞沒入石頭。他曾與匈奴大小70餘戰,匈奴人畏之,呼之“飛将軍”。李廣一生清廉,所得賞賜皆分給部下,家無餘财。他忠心耿耿,但不善言辭,命運不佳。其死後,天下人皆為之流涕傷感。《史記·李将軍列傳》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将軍之謂也。餘睹李将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谕大也。”這是把李廣比作了桃李之樹。唐代顔師古解釋說:“蹊,謂徑道也。言桃李以其華實之故,非有所召呼,而人争歸趣,來往不絕其下,自然成徑,以喻人懷誠信之心,故能潛有所感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給我們如下啟示:

一是行在言先。中國人本是重視“實踐”和“實效”的民族,不尚空談和清談。在《論語》中,可以看到孔子有這樣一種思想,在“身教”與“言教”關系上,強調“身教”先于“言教”。《論語》載:“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古之人不敢輕立德言,怕自己做不到。《論語》又載:“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說行動要走在言論的前面。《周易·系辭傳》也說:“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這是說教育應培養學生講求務實,先躬行而後論說,反對專逞口舌之辯、嘩衆取寵的浮躁學風。嘩衆取寵雖然可能博得人們一時關注,所謂“别有妖妍勝桃李,攀來折去亦成蹊”,但最終還是要被人們唾棄。

二是公道自在人心。按舊史所論,李廣射藝精湛,戰功也多,屬于該封侯而未封侯之人,因而後人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之語。雖然李廣一生中未曾得到他應得的榮譽,但在當時士大夫和老百姓的心中,他赢得了尊重。所以司馬遷作《史記》,濃墨重彩專門書寫了他一生的事迹,并加上贊語,給予褒獎,可謂“公道自在人心”。所以明代何良俊說:“夫仕宦者,不難于獲上官之譽,而難于得下民之心;不難得民心于一時,而難系民思于身後。”

三是得道多助。類似李廣的情況,各朝各代所在多有,班固《漢書》專門有《循吏傳》,一些為民請命的好官非但未能得到朝廷褒獎,反而因為不合“上意”被罷官,班固因而感歎說:“夫君子之為政也,仁愛深矣。故其恩德淪于骨髓,風烈播于弦詠,攀轅遮道,而惜其罷去;号呼啜泣,而形于戀慕,以至邀車駕而願借留,守關門而求代罪,……申奉祠之禮,修服喪之報,緻恭于丘墓,……蓋‘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非可驅而緻之也已。”地方好官在任為民辦事,得到人民的衷心擁戴,被永遠銘記。宋代王欽若等編著的《冊府元龜》專門設《遺愛》編,記錄自古以來為人民所愛戴的地方官,記載了許多人們願為之生、願為之死的感人情景。

中國自古就有“德不孤,必有鄰”、“得道者多助”的說法,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的“道義自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當代中國無疑正是“桃李”一般的嘉木,世人會看到一個更加進步的中國、更加開放的世界和穩健發展的未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