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我讀大學那會兒,有個貴州室友特别有意思。
她簡直是老幹媽的野生代言人,每天都得吃,一周消耗1-2瓶。
月初有錢就奢侈點,吃牛肉、雞肉辣椒醬;月末拮據,就吃經典款風味豆豉。
一到飯點,“嘭”一聲開蓋,舀一勺淋上,就能讓食堂裡平平無奇的白米飯、白饅頭瞬間“發光”。
有次她在宿舍煮面,加了幾勺老幹媽。
隐約傳來一股子酸馊味,大家都以為是她買的老幹媽過期了,勸她趕緊倒掉。
她連忙解釋,老幹媽在她手裡絕不會放過期,這是水豆豉,就這個味兒,聞着怪,吃着噴噴香。
出于吃貨的好奇心,我捏着鼻子嗦了一口。
綿軟的豆粒纏着粘答答的細絲,綴着紅剁椒,挂在面條上,吃到嘴還真不臭,反而有種異香。
鹹酸微辣,一口開胃,然後就有了無數口,連面湯都吸幹淨,最後室友隻好又煮了一鍋。
說起來,前幾年鬧得沸沸揚揚的老幹媽商業機密洩露案,被洩密的正是風味水豆豉的配方,據說損失了上千萬。
如今倒真是想念這一口,咱們老手藝人,當然是自己做——水豆豉。
水豆豉,是不經曬幹的豆豉,含水量較高,有些地方也叫黴豆豉、臭豆豉。
在西南一帶,過去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制,居家旅行、調味佐餐必備。
如今這手藝隻有老一輩人才會,家庭制作并不多,但在菜市場、超市還是随處可見。
好的水豆豉,應是豆粒飽滿水潤,色澤呈褐黃,粘連浸潤在淺黃色液體中,帶有獨特的發酵酸香,似臭非臭,叫人愛恨交加。
看到這,你可能覺得,這不就是納豆麼?
其實納豆起源于中國豆豉(古稱“幽菽”),屬于黃豆豉的半成品。
水豆豉在它的基礎上,還要再加生姜、剁辣椒、白酒等配料,一起密封腌制而成。
傳統做法是将黃豆蒸熟後,包入稻草或豆豉草中,置于溫暖濕潤處,由草提供發酵所需的枯草杆菌。
黃豆在細菌作用下,分解蛋白質,産生粘稠的絲質,同時釋放出鮮味物質谷氨酸,和臭味來源氨氣。
後來,日本人分離出了促進發酵的納豆菌,改良了發酵方式。
我這次就借鑒了納豆菌恒溫發酵法,更方便省時、安全穩定。
隻需蒸熟黃豆後,加入納豆菌,送進烤箱恒溫放置一段時間,接下來就交給時間魔法。
直至豆子表面網着白色黏液,開蓋能聞到微酸微臭的氣味,且一拌就拉絲,就發酵成功了。
到調味這步就很簡單,各地吃辣程度不一,按個人喜好即可。
我參考川辣調味,還加了鮮花椒,但用量克制,是大多數人都可接受的微麻微辣。
最後冷藏浸漬一晚,就能吃上媲美老幹媽的水豆豉啦!冰箱可保存一個月~
- 水豆豉 -
[ 食材 ]
黃豆250g 納豆粉1包 鹽15g 糖15g 辣椒面15g 花椒粉5g 白酒15g
剁辣椒:紅尖椒80g 小米辣20g 生姜10g 蒜瓣30g 鮮花椒10g(可選) 鹽25g 白酒15g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黃豆洗淨,加水浸泡6小時以上,隔夜浸泡最佳
2.泡發好的黃豆洗淨,倒入高壓鍋,加清水沒過,大火上汽後轉小火壓25分鐘,或蒸鍋蒸2小時,蒸至輕松碾開,放置一邊晾涼至50度以下,摸起來不燙手
剩餘的黃豆水過濾,加入1小勺鹽密封保存
3.納豆菌加入少許涼白開或礦泉水調開,倒入晾涼的黃豆拌勻
4.拌好的黃豆倒入消毒的罐子,加上保鮮膜戳幾個洞,放入烤箱43度發酵16-24小時,隔壁放一碗熱水保持濕度
如果家裡有恒溫酸奶機,可替代,出品效果更好
發酵至起表面白膜,發黃不發黑,聞起來微酸,攪動起絲
5.洗淨晾幹的紅尖椒、小米辣、蒜瓣、生姜、鮮花椒晾幹水份,剁碎,加入25g鹽、15g白酒拌勻,放入無水無油的瓶子,冷藏發酵一晚,剁辣椒完成
如果不想自制,用超市售賣的無油剁椒替代即可
6.第二天發酵好的豆豉,加入30%剁辣椒,15g鹽、15g糖、5g花椒粉、10g辣椒面拌勻
剁辣椒根據個人辣度添加,目前配方微微辣
放入無水無油的玻璃瓶,最後加入白酒封住,冷藏腌漬一晚即可食用,可冷藏保存一個月
不愧是西南人們的“當家腌辣”、開胃神器,水豆豉的吃法可太豐富了。
既是佐餐小菜,還是萬能調料,可涼拌、下飯、煮面、炒菜、做火鍋、做蘸水……樣樣行!
水豆豉與各類素菜都情投意合,至簡莫過于涼拌。
貴州人喜歡拿它與折耳根、芫荽、苦蒜等涼拌,清涼微苦、解膩開胃。
而當大蔥遇上水豆豉,刺激的辛辣被平衡,醇厚而溫和,又不失其清辛本色,入口瞬間口水湧動。
若與秋葵搭配,頓增纏綿之感,冰鎮後再吃,竟有别樣的香辣生脆。
我更偏愛熱食,喜歡拿它炒蔬菜、炒回鍋肉。
最妙的還是水豆豉肉沫,是能化腐朽為神奇的澆頭。
經過高溫翻炒後,水豆豉比肉還香,纏綿的粘絲不複存在,酸臭化作異香,口感也發生微妙變化。
一碗清湯寡水的米線,舀上一勺水豆豉肉沫,鹹鮮有豉香,糊辣但清爽。
烤盆五花、烤點爆漿豆腐,水豆豉蘸水摻合進來,立馬有滋有味。
風卷殘雲般包住一大口,大嚼特嚼,巴适得闆!
連一開始擺手拒絕的小夥伴,吃過後都直接給了滿分好評!
室友畢業之後回了貴州,在當地一個景區做文案策劃,朋友圈裡全是故鄉的山水與吃食,過上了我們都羨慕的“躺平”生活。
也不再天天吃老幹媽,她說以前就是離家在外,覺得食堂飯菜寡淡才這麼幹,如今在老家随時能吃到地道貴州味,自然就不需要了。
說實話,有點想她了,也想去她家鄉看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