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宋代著名詞人賀鑄因為一句“梅子黃時雨”而得名“賀梅子”一樣,很多其他的詩人也因為詩作中一兩句著名的詩句而重新得名,“紅杏尚書”、“櫻桃進士”都是如此。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一首古詩、這個詩人也是如此。
雲物凄清拂曙流,漢家宮阙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鲈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這首古詩就是唐代詩人趙嘏的《長安晚秋》,其中最經典的詩句莫過于“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雖然寥寥數語,但是卻勾勒出了非常豐富的内容。淩晨時分,西半邊天上還留有幾點殘餘的星光,本身就有寂寥之感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正在詩人沉浸在這景色之中的時候,卻突然聽到一聲長笛。尋聲望去,在那遠處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杆吹奏橫笛。
也因為這兩句古詩,詩人博得了“趙倚樓”的雅稱。
這首古詩寫于公元832年,當時的詩人26歲,科舉不中客居長安,獨在異鄉看到深秋凄涼的景色,生出思歸之情。
古詩的一開始就點出深秋的季節。“雲物凄清拂曙流”,深秋淩晨的景色,“漢家宮阙動高秋”,樓台殿閣高高聳立觸天空。
“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是這首古詩當中最經典的詩句,運用多個感官勾勒獨特意境。“殘星幾點”是目見,“長笛一聲”是耳聞:“雁橫塞”取動勢,“人倚樓”取靜态。14個字動靜結合,就像是一道美麗的剪影,也更容易打動人。
“紫豔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此時天已大亮,詩人目光也從空中回到地面,已經能夠憑借晨曦看到的野花野草。菊花似開未開,儀态萬分,但是水裡的蓮花卻都是紅衣脫落,隻留下枯荷敗葉,滿腹愁苦。而這種景色也契合了詩人内心的悲苦。
“鲈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在外漂泊多年卻沒有收獲想象中的結局,如今秋風乍起,正是思鄉之時。更何況家鄉鲈魚的風味此時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卻囚徒似的留在這是非之地的京城,何必?
古詩對景色的描繪非常動人,思鄉之情的字字抒情更是打動人心。尤其是三四句,讓詩人受到了唐末杜牧的特别推崇,并贈其雅号“趙倚樓”。詩人因一句詩,而流芳百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