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裡,每到春夏,鄉村必然會響起布谷鳥的叫聲,一聲聲“布谷”,充滿了生機和趣味,萬物欣欣向榮,布谷鳥叫,是自然與村莊最和諧動聽的音樂。聽到布谷鳥叫,就讓人想到了遙遠的故鄉,遙遠的童年。
布谷鳥又叫杜鵑,子規,春暖時它亦活躍起來,遍布各處,古人的詩詞裡,也有不少關于布谷鳥的描寫。
布谷聲中日又斜,石橋流水兩三家。
鄉村春色無人管,開盡棠梨幾樹花。
——明·張金《古塘即事》
布谷鳥聲聲叫喚,太陽又西斜,石橋下是潺潺的流水,附近住着兩三戶人家。鄉村的春光明媚而甯靜,無人來欣賞,看那幾樹棠梨自顧自地開着,就快要謝去了。時光不等人啊。
布谷鳥歸來的時候,春意已經很濃了,天氣和暖,百花争豔,是一年中最令人感到舒适的季節。
雉麥剡剡翠欲齊,四圍山色傍人低。
花明柳暗前村路,布谷春鳴日正西。
——清·何世璂《東阿道中》
詩人行走在田間小路上,隻見麥苗青綠,山色碧碧,皆與人十分親近。望見前面的路,還是花兒明豔,柳樹翠綠,風光十分怡人。而一聲聲布谷啼叫灑落,擡頭看時,已是夕陽西下,這傍晚的鄉村春色,真叫人流連。
春景如畫,而布谷鳥穿梭其間,仿佛也為之醉倒了。
山廬好,畦壟菜花肥。
嫩茁茅針連茹拔,忙催布谷帶聲飛。
無數綠陰齊。
——魏晉·高燮《望江南六十四阕其二十一》
山上的日子實在舒坦,田野裡菜花正肥,采着春蔬,聽着布谷鳥的叫喚,隻見綠陰無邊無際,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布谷鳥叫時,也正是春耕開始的時候,布谷鳥的啼叫,好像在催促着人們,珍惜時光,莫誤了農事!
幾處花飛淡遠天,夕陽芳草帶晴煙。
聲聲布谷催人急,野老荷鋤歸暮田。
——清·施國義《望山莊其一》
隻見花兒飄落,遠天淡淡,夕陽映照下,一片青青芳草籠罩在晴朗的煙霧裡。布谷一聲聲催得人急,傍晚時分,老農夫扛着鋤頭,結束了繁重的勞作,才從田裡歸來。農事關系着一年的收成,和日子的好壞,可不能馬虎啊!
春天裡,農人隻要聽到布谷鳥的歌唱,就會懂得時節到了,開始忙碌起來,布谷鳥兒各處飛,人們也忙得不分南北東西。
社前社後雨紛紛,山北山南處處聞。
田父不知牆壁字,此聲便是勸農文。
——宋·趙時韶《布谷》
春社前後,雨水紛紛飄灑,布谷的叫聲到處都能聽到。種田的人雖然不識得牆壁上的大字,但布谷鳥一叫,這就是現成的曆書啊,該犁地了,也該耕田了,布谷鳥不會騙人!
鄉村的春天很美,但人們更關心的,是農事,種下的,是無盡的希望。
江南好,綠野有躬耕。
萬樹篩陰聞叱犢,數聲布谷勝啼莺。
閑話豆花棚。
——近現代·姚鸩雛《望江南其八》
江南春天好,美麗而充滿了勞動的氣息。青綠的原野上,人們忙着耕種,無盡的樹木,篩下細碎的陽光,一聲聲布谷鳥叫,聽來真是比黃莺叫聲還美妙呢!偶爾得閑,在豆花棚下聊聊天兒。聊的,也是春種秋收,平淡日子吧,但平淡的日子裡,有着最樸素最溫暖的幸福啊。
布谷鳥又叫杜鵑,子規鳥,對于農人來說,它是歡快的,是忙碌的,但在文人墨客的筆下,它更帶着濃濃的哀愁色彩。布谷鳥據傳是古蜀國國君望帝所化,他死後仍牽系百姓,日日凄慘啼叫。布谷鳥在傳統文化裡,也成了最憂愁的鳥兒。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宋·王令《送春》
三月花兒謝了又開,低矮的屋檐下,燕子日日飛來飛去。半夜時分那眷戀着春光的子規鳥苦苦啼叫,似乎要啼出血來。它不信,喚不回東風,留不住春天!苦情的杜鵑鳥啊!對于春天的癡心,令人動容。
杜鵑叫聲凄慘,怪不得古人形容其為“啼血”,甚至相信,是它的鮮血染紅了春花,它是用自己的生命來熱愛這個世界,無怨無悔啊。
碧竿微露月玲珑,謝豹傷心獨叫風。
高處已應聞滴血,山榴一夜幾枝紅。
——唐·雍陶《聞杜鵑》
碧綠的竹林上,明月初升,而杜鵑鳥在春風裡啼叫得十分凄苦悲傷。詩人感慨,它飛過高高的地方,不知滴落了幾多鮮血,染紅了一枝又一枝山榴花!
寂靜的夜裡,聽到布谷鳥的叫聲,無眠的人兒,更是心驚。
子規啼不歇,到曉口應穿。
況是不眠夜,聲聲在耳邊。
——唐·王建《夜聞子規》
夜裡子規鳥啼叫不休,隻怕到了天明時,它的嘴都會磨穿吧!更何況在這不眠的夜晚,一聲聲的子規啼叫聲,更加增添了人的憂愁,更難以安睡了。子規不歇,人亦不寐,夜何其漫漫!
布谷鳥從春天飛來,卻也将春天送走,春天雖好,卻太短暫了,而人們雖然留戀,卻無可奈何。
春山杜鵑來幾日,夜啼南家複北家。
野人聽此坐惆怅,恐畏踏落東園花。
——唐·陳陶《子規思》
春天的山野間,杜鵑才來了幾日呢,夜裡從南邊飛到北邊,不停地啼叫。鄉野之人聽到此聲,怅然獨坐,隻怕踏壞了東園的落花。春天,終是要離去了!讓人感傷而無奈。
布谷鳥的叫聲,又仿佛是“不如歸去”,因此外地的遊子,更怕聽到布谷鳥叫。
夜半山中布谷啼,離人歸路夢中迷。
深鄉三月青苗老,猶有荒田未得犁。
——元·劉崧《夜聞布谷》
半夜時,聽到山中布谷鳥的啼叫,詩人從夢中驚醒,歸路卻在何處?他想起了遙遠的故鄉,三月時青苗都快老了吧?可自家還有沒有犁的荒田!他想要回去,将田地拾掇好,不管怎點什麼都行,可滞留他鄉,隻能一聲空歎而已。
春天來又去,漂泊的日子不知何時才結束,布谷鳥啊,就不要再叫了,徒惹人傷感而己。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
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唐·佚名《雜詩》
寒食節快到了,煙雨籠罩,芳草萋萋,風中麥苗搖曳,柳樹掩映着長堤。雖然有家,卻不能回去,杜鵑鳥兒,你又何必在我耳邊啼叫,日日提醒呢?思念已經讓人難以承受了啊!
布谷鳥叫時,杜鵑花也開了,紅豔豔得十分漂亮,也許,它也是杜鵑的血染就的吧。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詩人曾在蜀國聽到過子規鳥的叫聲,在宣城又見到了杜鵑花。杜鵑鳥一叫,就令人肝腸寸斷。明媚的陽春三月,詩人深深的思念着故鄉三巴,看着杜鵑花,想着故鄉的杜鵑鳥叫聲,仿佛自己也是一隻苦苦不得歸的杜鵑鳥了。
無論是叫布谷,還是子規,或杜鵑,這種在春夏時節十分常見的鳥兒,在古老的文化裡,占據着一席之位。它是忠貞的象征,也是憂愁的化身。但從個人的經曆來看,我倒覺得布谷鳥叫得很歡快,很讨喜,每到春天,夏天,鄉村裡的人們經常會聽到布谷鳥的叫聲,它意味着農忙開始了,勞動使人快樂,更給鄉村增添了活力。這才是我記憶中的布谷鳥,布谷,布谷,真是好聽極了!快樂極了!
-作者-
禾雨,喜歡詩詞的女子,在四季中尋找一個個美麗的細節,願時光留下溫暖的記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