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過年放鞭炮在民間由來已久,傳說放鞭炮能驅趕鬼魔邪氣,讓人安心定神開始新的一年的幸福生活,迎來新年新氣象,家業子孫興旺,這些都會受到先人的庇佑,身體安康,期待好年景。
一、民間美好的傳說記得老人說過,過年過年,你得先過“年”關。記得姥姥形容“年”是一個兇狠殘忍的怪物,除夕夜它會從你不知道的地方跑出來吃人、害人,尤其是小孩子尤其要當心。記得小時候除夕夜,母親不讓我們出門,我也會很怕這些“妖魔鬼怪”出沒,内心總有一些莫名的恐懼感。
除夕夜,家人們會聚在一起商量着怎麼對付“年”。傳說後來人們就想出一個絕妙的好主意好辦法,即把爆竹放在一個大鐵桶裡點燃,那爆竹聲與鐵桶發生共振響聲震天,又讓你不知道在哪裡,不知道是什麼,雲裡霧裡之中難以辨别清楚其威力到底有多大。
“年”聞訊趕來不知所以然,就被這突如其來的震天之聲吓得逃之夭夭。
“年”沒影了,大人孩子們逐笑顔開,拍手稱快。後來怕“年”再來,就爆竹聲聲不斷,直到看不到其影子。從此世間太平,人們開始過着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爆竹聲聲除舊歲”,喜氣洋洋迎新春新氣象。
其實,用鐵桶燃放爆竹也有安全因素的考慮,對生态環境也有利。
民間這一巧妙做法,也曾經在缺衣少食、缺乏兵源和實力的戰争年代被經常當作“槍炮”運用,就是真真假假迷惑敵人,讓自己占據主動和勝算的有利條件之地位。
二、過年放鞭炮,喜慶氣氛濃郁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美好詩句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寓意深刻吉祥。
小時候燃放煙花爆竹的喜慶氛圍似乎一直都在内心深處:那爆竹聲聲迎新春的童年并未走遠。
小時候,家裡很窮,但是再窮都會買幾挂鞭炮在除夕夜、大年初一、正月十五等日子燃放。那紅色的鞭炮,看着就紅紅火火,内心的喜悅油然而生。燃放之前我們都很想數清楚有多少個,但總是越數越迷糊。媽媽說“不能數,沒有數才好”。
爸爸和弟弟,就用一根長竹竿挑着燃放。那聲音好聽,自己家的鞭炮聲感覺就是和别人家的不一樣,那聲音會傳遞到心裡,也會到夢裡。
除夕,吃着年夜飯,最喜歡聽那“噼裡啪啦”的聲音了,那緊湊的鞭聲、“二踢腳”、“鑽天猴”、花炮、各種煙花齊上陣,感覺窗外形成了一道震耳欲聾的“屏障”,哈哈“年”被吓跑了。
剛才老公說,他小時候感到好奇,喜歡手拿“二踢腳”燃放,結果炸傷了手,如今再也不敢用手拿着燃放了。确實,記得那時候不少人家的男孩子會拿着“二踢腳”燃放,總覺得他們挺勇敢,其實真的危險。
而我覺得小時候最快樂的事,就是大年初一跑到院子外面撿拾未燃盡的“小鞭”,那種穿着花棉襖、吃着糖果蹦蹦跳跳甜在心裡的感覺真好,感覺幸福源自内心深處。
這些年,我們大連一直沒有禁燃煙花爆竹,還會舉辦“煙花爆竹節”,在美麗的星海廣場燃放給市民看,成為城市的一道靓麗的風景線,市民每年都會很期盼。
如今放鞭炮已被廣泛延伸和應用。寓意掃除陰霾、吉祥喜慶、大吉大利。例如婚喪嫁娶、店鋪開業、民間蓋房子、舉辦慶典等系列重要的日子都會燃放,讨個吉利。
三、燃放煙花爆竹是傳統文化的良好習俗如今各地情況不同,符合時宜的按規定燃放煙花爆竹就好。有條件的地方,按要求燃放以表達喜慶氣氛、内心的喜悅,也是傳承民族風情和風俗文化的一種方式。
在很多傳統文化的習俗中,燃放煙花爆竹還是很具有濃郁民俗風情的,如果規定允許放,也還是要适當燃放,我覺得這畢竟是民間過年的傳統喜慶形式。
但近年燃放煙花爆竹确實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問題,所以還是要加以注意。燃放煙花爆竹隻是表達一種過年的氣氛,不應該借此“炫富”,經常看到有人發達了過年放煙花爆竹鋪天蓋地,響起來沒完沒了,也是很擾民,也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其實适可而止表達喜慶的心願和寄予的情感就好。
就要過年了,去采購,除夕夜放鞭炮。
提前祝朋友們新春愉快!
圖片來源網絡,感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