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界的著名作家梁曉聲,他曾用四句話來概括文化:
植根于内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别人着想的善良。
反複品味這四句,每一次思考都有新的更深的理解,講的是文化,其實是做人,是修養,是人生。真正理解了其中的一句話,也會讓你受用一生。
第三,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一談到自由,我們都會想起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自由與愛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抛。四句二十個字,用層層遞進的對比手法,強調了人們對“自由”的渴望與追求,為了自由,人們可以抛棄愛情,抛棄生命。
但是,無論是哪個人,都不是脫離社會的獨立存在,你的一舉一動無不和其他人産生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追求自由本沒有錯,但是,你追求的自由絕不能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妨害他人自由的基礎上。
在公共場合,你高談闊論的聊天、你如癡如醉地聽歌、你随心所欲地吃東西,甚至是你不停地吸煙……都是你的自由,但是,也許就在你的邊上,有人正在靜靜地思考或閉目養神,有人對你所吃東西的味道不大喜歡,有人正擔心你吸煙産生的二手煙影響身心健康,所以,你追求的自由影響到了别人的自由了,而有素質有教養的人總會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影響了别人。
但是,總有一些沒有文化、修養較低的人以自己的自由損害别人的自由。正因如此,才有了法律,有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從而對一些人起到強制的約束。
自己對自己自覺的約束,才是修養的最高境界。
有的人,開車路過水坑的時候,總會減速,因為他要防止髒水濺到兩邊的路人。開快車是你的自由,但是你擔心自己自由的行為給别人帶來不好的影響,于是克制住了,這就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一個人的教養。
在家裡開生日派對,要大聲喧嘩,這是你的自由,但是你能考慮到可能會影響到隔壁鄰居的生活,于是約束自己,把聲音減到最小,這就是你的文化教養。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我們都想要自由,可是我們的生活卻到處是枷鎖,我們也離不開枷鎖,這句話就很好地诠釋了什麼叫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