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昌樂火山口研學活動感受

昌樂火山口研學活動感受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7:08:52

自制模型進行實驗,現場展示水位落差不同;自編情景劇,在“導遊”的帶領下學習了解不同的岩石特點;用三句半的形式,将珍珠雞的研究成果表演出來……2月24日上午,在北京市門頭溝區“迷你”學期研學實踐展示彙報活動中,8個課題研究小組在付家台中心小學展示了為期一周的實踐成果。

記者了解到,“迷你”學期是門頭溝區依托城鄉教育發展聯盟開展的學期制改革探索,以北京八中京西附屬小學和付家台中心小學聯盟為試點。在“迷你”學期期間,城鄉學校學生雙向輪換,采取同吃同住同學同研的方式開展跨學科融合的研學實踐。

現場演示實驗過程,學生們分組展示一周研究成果

“你們知道我們家的電是從哪裡來的嗎?”“發電站。“一想到電,你們就想到了發電站,那我們有發電站嗎?”“有。”“那發電站是如何工作的呢?”一唱一和的對話,讓人跟随着“永定河研究小隊”的講述,進入了課題展示。

昌樂火山口研學活動感受(北京門頭溝探索)1

“永定河研究小隊”用自制模型做實驗。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攝

“永定河研究小隊”通過設計實驗方案,研究不同高度的水位落差帶動水輪轉動圈數變化。在彙報中,該課題研究小組展示了如何通過查找文獻資料、實地探究,發現水電站的發電原理,是利用水位落差,将勢能轉化成電能。同時,提出了研究問題:水位高度和水輪轉速有什麼關系?該小組五名隊員相互配合,在現場利用自制的模型展示了水位落差發電的原理。

當天上午,“英雄本色 紅色印象——探秘一元春藥鋪”“道路交通對門頭溝經濟發展的影響——以豐沙線為例”“探秘山區飛羽精靈與河流‘明星’生物”“生态校園環境調研與可持續發展設計”“探究混居狀态下珍珠雞的生活習性”“付家台地區頁岩、白雲岩對比觀察研究”“不一樣的深山生活”等課題研究小組也一一進行了展示。

記者注意到,在不少課題小組的展示中,學生們都花心思準備了“道具”。比如,“永定河研究小隊”利用礦泉水瓶、話筒架、吸管、方形塑料盆等自制了迷你實驗工具;“頁岩、白雲岩研究小隊”将地質錘帶到了展示台上;“珍珠雞研究小隊”則帶着鑼、鼓、镲等,利用三句半的形式展示了研究成果,“小小研究家”們生動有趣且充滿“家鄉情懷”的彙報展示得到了在場師生家長們的一緻好評。

“永定河研究小隊”成員、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六年級學生石花雨告訴記者,實驗道具經曆了三次升級,僅以支架為例,就從最初的以手為架、用竹子做架子到最終使用話筒架,“手不太穩定,竹架容易跑偏,話筒架就很穩定了。”

小學生做科研,确定研究題目、提問題很重要

記者了解到,為了幫助學生們真正在研學中有所得、有所獲,來自中國林業科學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和首都師範大學的專家團隊和研究生們以及區級研修員等專業力量全程跟進,為實踐課程的實施提供專業保障。

昌樂火山口研學活動感受(北京門頭溝探索)2

每個課題組都有老師的全程指導。受訪者供圖

專家團隊成員、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華北林業實驗中心科技管理處教師官昊慧表示,無論做什麼課題、做得如何,最重要的是要真正去做,“很多人覺得小學生談科學素養提升會有點兒早,事實上學生們在做小課題的過程中,會産生發現科學問題、解決科學問題和探讨科學問題的濃厚興趣,這才是科學教育的源泉所在。”

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科學老師朱鋆全程帶領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并提供指導,在他看來,“學生們最開始對研究方法比較缺乏,我們首先要幫助他們明确研究問題是什麼,然後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分工等。”

朱鋆說到,在專業性上,指導老師也會引導孩子們聚焦研究題目提出問題,“引導孩子們往專業領域去問,比如調查動植物和環境的關系,每個問題都要跟這個有關。最後就是在展示中,會引導他們把自己的研究過程、每個環節一一展示出來。”

在朱鋆看來,一周的實踐研學活動讓孩子們收獲很多,“他們的收獲是綜合的,生活上變得更加獨立了,同時在團體研究項目中,也獲得了成長,比如隊長就要照顧更多的人;不太善于表達的同學,會在展示中更放得開。”

推動城鄉學校優勢互補,門頭溝已成立城鄉教育發展聯盟

此次活動中,來自門頭溝城區的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五、六年級的24名學生,來到位于深山區的付家台中心小學,同該校五、六年級的16名學生組成一個班,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學習和探究性活動。

昌樂火山口研學活動感受(北京門頭溝探索)3

學生們走進青山綠水間開展跨學科探索。受訪者供圖

接下來,付家台中心小學的學生将繼續到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開展“迷你”學期研學之旅,共同學習國家課程和特色校本課程,同享城區優質教育資源。

門頭溝區委教育工委副書記、主持區教委工作的副主任曹彥彥談到,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跨學科融合實踐探究,更重要的是通過探索大小學期制改革,讓城鄉學生互換生活場景和學習場域,重拾鄉土文化價值,實現城鄉學生彼此文化認同。同時通過“雙向”開展項目式研究性學習,實現教育資源互惠共享,推動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記者了解到,如何推動城鄉學校優勢互補是門頭溝區一直在探索實踐的重要課題。

2月23日,《門頭溝區城鄉教育發展聯盟實施方案》發布,該區城鄉教育發展聯盟正式成立,4所試點學校——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附屬小學與付家台中心小學、育園小學與齋堂中心小學,以及17所聯盟校——大峪第一小學與軍莊中心小學,大峪第二小學與大台中心小學,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永定分校與王平村中心小學,大峪中學與齋堂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京西校區與軍莊中學,北京市第八中學永定實驗學校與王平中學,大峪中學分校(大峪中學分校附屬小學)與清水中學(清水中心小學),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永定分校、京師實驗小學與妙峰山民族學校正式授牌。

門頭溝區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區委教育工委書記韓興無提到,像“迷你”學期這樣的改革探索将在該區所有聯盟校間廣泛深入開展。下一步,門頭溝區将立足區域教育“規模小、分布散、差異大”的特點和實際,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城鄉教育發展聯盟為契機,進一步強化資源統籌、開具良方、苦煉内功、破解難題,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最大化,育人成效的最大化,努力實現“人人出彩、校校生輝”,促進教育公平。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缪晨霞 校對 張彥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