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往來,往往被當下國人用來指代書信交往,甚至出現在很多正式媒體場合。那麼,
尺牍是書信嗎?
唐.李嘉祐詩《早秋京口旅泊章侍禦寄書相問因以贈之時七夕》
“缇萦通尺牍,父得以後甯”——《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這大概是“尺牍”一詞最早的記載了, “通尺牍”在這裡意思是上奏文書。事實上,在紙張還未發明之前,古人是将言語寫在竹簡木牍之上,每片約在一尺到三尺之間,因此習慣稱之為尺牍。
那麼,像尺素、尺箋、鴻雁、彩箋、鯉素、雙魚……至今仍有有十餘種對書信的稱呼,為什麼“尺牍”用得最廣呢?
宋.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因為尺牍的内涵遠不是書信這麼簡答!
一、 尺牍文化——文人官宦的私語領地,上層社會表達的高級感
尺牍在古代文人官場與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融合了文字、書儀、書法之美,體現着書者的才藝、學養和道德風範。
到今天,尺牍文化的内涵,仍然包含三種要義:
其一、尺牍指文體:“少宣長于尺牍,落筆皆有可觀。”——元好問《中州集·劉勳》,其代表為明清時期的“絮語散文”,即尺牍小品。具有篇幅短小、趣味橫生、怡人性情的特性。也就是說,“借尺牍之酒杯,澆心中之塊壘”,同時追求片言居要、墨希旨永的意韻。深為宋、明、清上層社會所追捧。
其二、尺牍指書法。“詢初效王羲之書……尺牍所傳,人以為法(《新唐書··歐陽詢》)。” 尺牍書法,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形制要求,體現着天道、尊卑、禮儀等諸多規範。 “簡之長短,皆二十四之分數,贖皆五之倍數”——王國維《簡贖檢署考》”。大緻上,尺牍書法起源于秦漢,多用篆隸;興于魏晉,多用章草;唐宋時期,草書為主。至今,這種借鑒自然、流暢而空靈的書法構成形式,仍方興未艾!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其三、尺牍指書信。真正意義上的書信,是包含了慰問、贈答、送别、論學等範疇,在稱謂、平阙、尺寸、字體、材質上均有着嚴格的規範,也就是當代逐漸消失的書儀。
“書信”作為一個偏義名詞來廣泛代替尺牍的概念,大概是晚近以降的事。所以,如果以書信指代尺牍,既無法容納尺牍一詞的豐富内涵,也不能體現尺牍所承載的曆史、文化和藝術底蘊。
所以,真正的尺牍文化,是融合了文字、書儀、書法之美,體現着書者的才藝、學養和道德風範的呈現載體。
二、 幅短神遙——困頓落寞與逍遙自适的尺牍小品
“中國尺牍向來好的很多,文章與風趣多能兼具”——周作人
“一時代有一時代之尺牍”,由三代而至春秋,尺牍由論辯逐漸出現個體的自我抒懷與宣洩,到兩漢,尺牍文開始向私人化過。“在塵埃之中,古今一體,安在其不辱也?”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在《報任安書》中,司馬遷用生命書寫出千古絕唱,至今為後人頌揚!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漢代史學家
魏晉時,尺牍文迎來了第一個高峰,呈現出繁豔、悠雅、清峻、悲壯等多種形态。“旅客貧辛,波路壯闊”(成語波瀾壯闊的由來)——《登大雷岸與妹書》;“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與朱元思書》皆為名篇。
魏晉名士——竹林七賢
而六朝到唐代,骈文盛行,佳作較少,多言說教、載道之事,少言情,少逸緻 。
宋代真正是尺牍文的繁榮期,歐陽修、蘇轼、黃庭堅等大家将其推向高峰。“語簡而情有餘”,如黃庭堅在《與德之司法帖》:“午間地爐太暖,欲眠,即過行香廳西齋,對火觀書,差覺味勝。恨泥謬,不敢屈煎茶耳。絮遂足用,鉛茶碗極煩調護,亦不極須也,聚會待要高使君近信為佳。”可謂是文人書齋閑适生活的一幅白描,觀書、煎茶、集會,閑雅風味一覽無遺。
到了明清,随着小品文的發展,尺牍文真正出現異彩紛呈的态勢,迎來創作高峰。佳作層出不窮。“身穿朝衣,心在煙壑”——湯顯祖,“十圍之腰,綿于弱柳”、 “故園松菊,宛如隔世”——袁宏道,……至今讀來,讓人拍案叫絕!
近現代,随着社會發展、文學演進和文體功能的衰退,尺牍文已經逐漸消失了。而尺牍也逐漸狹義化為“書信”代稱,但還是出現了一些具有可讀性的書信文集,如孔令境就主編的《現代作家書簡》、沈從文的《湘行書簡》、《傅雷家書》。
沈從文(1902—1988)現代著名作家
曆史的遠去,尺牍文,也隻能走向一種文體的接續與轉化,限定在書信範疇。其實,它的生命力遠不在此,在另一個維度,至今還熠熠生輝!
三、 翰逸神飛,心遊萬仞,尺牍——另一部書法史
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尺牍書法是一道最長最美的藝苑風景線。
對士大夫文人來說,詩文唱和,交遊往來,尺牍是他們須臾不能離開的資訊和媒介,尺牍之中處處滲透着他們的審美和創造, 二千年來尺牍與中國書法藝術之間水乳交融,堪稱另一部書法史。
“尺牍書疏,千裡面目”——趙樹功《中國尺牍文學史》
先秦同軌——小篆:文字之源、書法之祖,“取其法象”,貫通“三才”。 如《青川木贖》、《裡耶秦簡》:
漢代伊始——隸書:方勁古拙,如龜如鼈;重濁輕清,斬釘截鐵。如《居延漢簡》。
魏晉風流——行狎:行雲流水、潇灑飄逸;舒展有型;委婉含蓄。如陸機《平複帖》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陸機《平複帖》
唐宋以将——草書:化繁為簡,筆走龍蛇,張揚磅礴,氣象萬千。如李白《上陽台帖》、文徵明《書與華複尺牍》、顔真卿《劉中使帖》:
顔真卿《劉中使帖》
小結:
尺牍作為古代文人、官場與百姓生活中的重要載體。不僅融合了文字、書儀、書法之美,體現着書者的才藝、學養和道德風範,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明珠,更是傳統美學中的瑰寶。
然而随着社會發展,文學的流變,尺牍與啟、表、疏、檄、碑、制、銘、贊、頌等文體一樣,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不可否認的是,它作為美和創造的價值,不應該就這樣蒙塵!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不求塵盡光生,照破青山萬朵,但,對有着兩千多年文化曆史的尺牍,不應該隻持“漠然”态度,不是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