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刺參在蜈支洲島熱帶海洋牧場底播增殖成功
可增加漁民收入,有效保護野生海參資源
海南日報海口12月8日訊 (記者陳蔚林 通訊員餘夢月)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牧場團隊近日對三亞蜈支洲島海洋牧場區底播增殖的花刺參進行試采。經測量統計,經一年半左右時間的生長,采集成參總體成活率近30%。花刺參在我省珊瑚島礁熱帶海洋牧場海區底播增殖初獲成功。
花刺參。 海南大學供圖
花刺參屬沉積食性海參,是我國南方熱帶海域的代表性海參種類之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态價值,常栖息于海草床、砂質潟湖和珊瑚礁區。
2019年4月至2020年11月,在“藍色糧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南省科技計劃課題及企業經費的共同支持下,海南大學南海海洋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牧場團隊與海南蜈支洲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在三亞蜈支洲島海洋牧場投放火山岩恢複珊瑚礁并構建增殖生境,底播花刺參苗種1.6萬餘頭。
在此過程中,團隊教授許強攜科研人員,研發了花刺參苗種安全轉運一體化精準底播方法,實現了從苗種運輸到底播過程成活率100%,并保證了苗種底播精準度。
許強團隊認為,花刺參在蜈支洲島熱帶海洋牧場的底播成功,不僅實現了牧場的資源産出功能,而且可以為我省的海珍品增殖産業提供技術支撐,增加漁民收入,同時也可有效保護野生海參資源,進而保護珊瑚礁生态系統。
來源:海南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