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祯
高鐵上到底能不能賣衛生巾?
在點開熱搜之前,我是怎麼也沒想到,就為這點小事可以讓互聯網的男男女女大吵幾天。
确實讓我見識到了,互聯網的物種多樣性。
這場“大讨論”的開端,是前段時間有位女性在搭乘高鐵期間,月經提前來了,但沒能在高鐵上買到衛生巾。後來,她打電話給高鐵客服,得到的答複是:
“衛生巾屬于私人物品,是不正常售賣的”。
言下之意是什麼?
高鐵上沒有這東西賣,你自己不準備好,就是你的鍋。
誰讓你來月經了還不帶衛生巾上高鐵?
就此,圍繞“高鐵上到底能不能賣衛生巾”的讨論,就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在讨論之前,我先亮明态度:
高鐵上就應該售賣衛生巾,這是商業社會下的一種溫情。
我整理了一下網絡上的觀點,支持“高鐵上不能賣衛生巾的”無非就是幾類。
第一,“女性自備論”。
女性作為特殊群體,每月會有幾天特殊時期,需要用到衛生巾。坦白說,這東西需要自備,高鐵上不賣衛生巾情有可原,這并不能說高鐵服務不好。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女性的經期間隔一般在28天,但并不絕對。也就是說,它有可能提早,或者推遲,甚至有一部分女性因壓力過大,會出現月經紊亂的情況。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女性都能夠預測自己月經來臨的日子,并為此提前做好準備。
如果你還是覺得,女性沒有自備衛生巾是個人責任,自己不做好準備,就應該自己對自己負責這個觀點是沒有問題的,那我們把它換個主語。
高考的日期早就決定了,并且準考證也已經早早打印出來了。但每一年的高考,都會出現考生忘記帶準考證,由交警開路給護送着補辦的新聞。
如果我說,“坦白說,準考證需要自備,考場附近不補辦準考證情有可原,這并不能說工作人員态度不好。”
你們一定想打我。
因為大家對高考生忘帶準考證的痛苦有非常深刻的共情。大家都能夠理解高考生此時的無措、痛苦、恐懼,所以,大家不會跳出來說,“你沒有準備好準考證是你的問題,不幫你辦準考證也是情有可原的”。
那對于女性的痛苦呢?
當經血突然湧出,她們的窘迫,無措,尴尬,誰去共情?
這時候肯定也有人會說,兩者的痛苦程度是不一樣的。但我想說,對痛苦産生共情,并願意為陷入痛苦的人提供幫助,是人類的天性。
一個社會的文明發展,就是逐漸看得見每一種痛苦。
每一種痛苦都得到共情,這種共情并不因痛苦的程度而有區别,這才是文明社會應該有的樣子。
所以我說,高鐵上應該有衛生巾出售,這是我們社會文明的見證。
支持“高鐵上不能賣衛生巾”的還有一種觀點:縱容論。
“一步讓,步步讓,下次就是沒這個牌子這個尺寸的衛生巾不滿意了。”
在緊急情況下,女性根本不會去在乎衛生巾的牌子、尺寸。
隻要有一片衛生巾去緩解燃眉之急,那它就是女性的救命恩巾。
再者,如果你真是把衛生巾作為一種普通商品看,那它有不同的尺寸,不同的牌子,又有什麼問題呢?
在商言商的話,給錢的才是上帝,消費者就有提要求的權利。
就是有消費者不停提需求,高鐵上售賣的東西才越來越多,服務也越來越好。
以前高鐵上的套餐,又貴又難吃;現在高鐵上的套餐,價格合理,品種多樣,乘客甚至還能叫外賣。
以前高鐵上的娛樂商品不多,現在高鐵都在叫賣高鐵模型了。
而且,很多不了解衛生巾的人,忘記了衛生巾是可以分拆成一片片的。
兩片護墊,兩片日用,兩片加長日用,兩片夜用,各種尺寸的衛生巾放在一起,也不過是占一個紙巾盒的地方。
我相信,如果真的遇到了突發情況,肯定會有女性願意購買單片裝衛生巾的。
那在列車上,為女性準備一個裝着各類型衛生巾的小盒子,很難嗎?
一個文明的社會,就是應該讓大家都過上體面的生活。
而不是讓一個女性因突如其來的月經而陷入窘迫的狀态。
高貴文明的人格,并不是時時站在高處肆意地表露自己的與衆不同,而是能體會别人的不堪并提供适當的遮掩。
支持“高鐵上不能賣衛生巾”的還有一種觀點:盈利論。
他們認為,在高鐵上售賣衛生巾無法盈利,就不應該售賣。
從人數上說,購買衛生巾的人,确實不如購買高鐵套餐的多。從盈利的金額來說,衛生巾的盈利也确實不如撲克、瓜子、礦泉水。
但如果女性因為突然來了月經而又借不到衛生巾,經血染紅了高鐵座椅。
額外增加的清潔費用就不是成本了嗎?清潔費用想來也不比一片衛生巾便宜。
何況,女性的生理需求,不是幾個簡單的等式,一串簡單的數字可以概括的。
所以,我們不應該簡單地用不盈利為借口,去否定女性的突發需求。
如果某些人實在沒有辦法和全體女性共情,那就請你想想,如果你的媽媽,你的姐妹,你的妻子,你的女兒,碰巧遇到了這樣月經突然到訪又忘記帶衛生巾的情況,你會希望她能夠從容地在車上購買到衛生巾,還是窘迫地問别人借一張衛生巾度過尴尬呢?
如果有些人還是覺得衛生巾無法盈利,那不如索性放棄盈利,一輛列車上,常備幾包衛生巾應急,能花多少錢呢?
花一點錢,不僅能承擔社會的人文關懷責任,還為自己塑造一個對女性友好的形象。
可能賺不到實打實的金錢,但賺回了一個好名聲,不香嗎?
在這場“高鐵上到底能不能賣衛生巾”的大讨論裡,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觀點。
我堅持認為,高鐵上應當售賣衛生巾。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商業問題,這是一個社會的文明問題。
如果一個社會,隻會向錢看,隻會計較利益的得失,隻會用商業數據去衡量它是否發達,那我建議還是埋了吧。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就應該有人情味。
胡适先生曾經說過,考察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隻需要看他們怎麼對待小孩子和女人。
因為他們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而和弱勢群體共情的程度,恰恰體現了我們的文明程度。
對待弱者群體,我們能夠共情他們的痛苦嗎?
對待少數群體,我們能夠體察他們的不易嗎?
我相信,肯定也會有人覺得,今天是弱勢的女性突然需要衛生巾,明天可能是弱勢的糖尿病群體需要胰島素,後天可能是弱勢的孩子需要玩具安慰,如果處處都需要準備,那不就是把百貨商場搬進列車嗎?
是的,我認為一片小小的衛生巾,隻是列車人性化的一小步。
一列擁有百貨商城的列車,一列充滿人情關懷的列車,才是我們的終極追求。
一趟列車,最開始的什麼都不賣,後來逐步售賣餐飲,再後來建設了專門的餐車,能點外賣,車上還有無線網絡……
從滿足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到滿足更高級的物質需求,再到滿足最高級的精神需求。
我們不僅想要更加人性化的列車,我們還想要更加人性化的生活。
因為,這就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縮影。
因為,社會的進化,就是逐步滿足需求的過程。
因為,一個高度文明的社會,就是會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友好。
哪怕是一個少數派,也可以在社會裡毫無負擔、毫不窘迫、舒适自在地生活。
一個溫暖、文明、充滿人性關懷的社會,本來就該是這樣進步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