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清歡電台」。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
茶,在世界上已經存在數千年之久了。追根溯源,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葉的國家,被譽為茶的祖國。
如今,茶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
小小的一片茶葉,透過它,我們可以窺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也能照映出自己。
清歡電台旨在通過持續分享茶知識,傳播茶理念,讓更多的人愛上喝茶,把喝茶當作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從茶中體味清歡,從茶中守得虛境。
茶最早有很多稱呼,茶聖陸羽在茶經裡說:“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但其實在唐朝以前,用的最多、最普遍的是「荼」這個字,荼毒的荼,草字頭下面一個多餘的餘。
王菲有一首歌叫《開到荼蘼》,出自宋代王琪的詩:“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是一種花,荼蘼過後,無花開放,所以人們常常認為荼靡花開後,人間無芬芳。
現在我們一般把「荼」看做茶的古體字。
注釋:
槚,讀作:jiǎ。古書上指楸樹或茶樹;
蔎,讀作: shè,茶的别稱;
荈,讀作:chuǎn,指采摘時間較晚的茶。
圖片來源:茶狄
「荼」這個字,最早是在《詩經》中出現的。
《詩經·邺風·谷風》篇說到:“誰謂荼苦,其甘如荠。”
意思是說,誰說茶味最苦,在我看來甜如荠菜。當然那個時候人們不說茶是茶,所以一般的詞典解釋都說是苦菜,其真正意思就是茶。
這句詩是說當時一個用情至深的女子被丈夫抛棄,親眼看到丈夫另娶他人,新婚大喜之時這個女人内心悲痛苦澀,苦到什麼程度呢?
就連吃茶葉都覺得茶葉是甜的,比荠菜還甜,因為什麼都沒有看到曾經約定相守一生的丈夫,抛棄自己另娶她人這種苦,更苦了。
不由得聯想到最近頻上熱搜的一對韓國姐弟戀夫婦,愛的時候男方說因為太喜歡了,隻想馬上結婚;離婚的時候又說厭倦了,所以想離婚。
猜測女方現在内心也應該是「誰謂荼苦,其甘如荠」吧……
那荼字是怎麼慢慢演變成現在的茶字,變成用來專門指代茶葉的呢?
這中間經曆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演化。
在漢代以前,是沒有「茶」這個字的,當時一篇有關漢代印章的著作中曾出現過「茶」這個字,但既沒有讀音,也不知道意思,隻有字形。
經過長期曆史的演變和文字新老更替,最終,在中唐時期,茶聖陸羽在撰寫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時,選擇将荼減去一畫,一律寫成茶字,确立了茶的字音字形,規範了茶的稱呼。
從此以後,「茶」就作為專有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其實,除了前文陸羽所說的那些「茶」的别稱之外,在古代「茶」還有很多别的稱呼。
比如“水厄”。
兩晉時期個叫王蒙的人很喜歡喝茶,凡是從他門前經過的人必定得請進去喝上一陣。
大家都礙于面子隻好陪他喝幾杯。喜歡喝茶的人就算了,不喜歡喝茶的人去他家簡直苦不堪言,不喝怕得罪了主人,隻好皺着眉頭硬喝。
久而久之,士大夫們一聽說“王蒙有請”,便互相開玩笑:“看來你今天又要遭水厄了!”
部分内容來源 |《茶經》陳宗懋 楊亞軍主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