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嗣漢天師府
武則天,是誰?
她可能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女性了,
說她是中國曆史第一女主也不為過!
她先後嫁了兩個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
生了兩個皇帝:唐中宗和唐睿宗。
公元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建立武周。
1300多年前九月的一天。
63歲的女皇站在神都洛陽則天門上遠觀文武百官和更遠處靜觀大典的洛陽市民蟻伏在她的腳下,這是她登基稱帝的吉日良辰。
當皇帝,成為女皇;她更願意讓子民們認定——天命,天命,是天命。
然而,真的是“天命”?在成為皇帝的那些年,她也曾經遇到了一個文化問題。
武則天,她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在她成為女皇的通關之路上,她的頭腦裡充滿了改天換地的奇思異想。第一個,就是改年号。她當28年皇後,改了14個年号;當5年太後,改了4個年号;當了15年皇帝,改了14個年号。
▲《唐後行從圖》高180厘米、寬100厘米,絹本,設色
可是武則天當了皇後,開始參政就不一樣了,她就玩命地開始改年号,改到什麼程度?
最誇張的是一年改三個年号。
公元696年,開始的時候叫“天冊萬歲”,後來去嵩山封禅了,這是一個大的事情,得紀念一下,改成了“萬歲登封”。
又過了三個月,她又修成一座通天宮,這又得紀念一下,改成“萬歲通天”。
一年改三個年号,古代交流可不像現在這樣發達。唐朝的邊境又是如此的遼闊,剛騎馬跑到敦煌一帶,宣布皇帝已經由“天冊萬歲”改為“萬歲登封”了,再跑回長安一看,又傻眼了,皇帝已經改“萬歲通天”。所以邊疆的老百姓都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一年。
除了改年号,武則天還有一大愛好——“造字”!河南博物院館藏的一件鎮院之寶:武則天金簡上所刻63字銘文,那麼幾個字長得相當違和。比如:
▲國字,意味統禦八方,八方之民悉為掌握
還有這個:
▲臣字,意味臣要對君主一心,對萬民一心
還有“曌”字。武後最喜歡的新字莫過于照,這是她的名字,照如今被改寫為“瞾”,無疑是化平庸為神奇的一筆,它給人以某種日月相映于天空的聖潔的聯想:
▲武則天生造字中,隻有曌字流傳至今
但實際上,這個“造字控”留下的成果遠不止這一個,目前已在各類文獻中發現武則天生造字19(一說21)個,而這枚金簡上就有5個。
除了剛剛提到的曌、國、臣,還有下面兩個。
▲這兩個字分别為月和日
為什麼武則天要這樣幹呢?一句話:因為她想證明自己的權威。她想用這種方式來擺脫和李唐的關系,來證明自己也有當一位好皇帝的資格。
其實這是她内心很不自信的一種表現,她不得不通過這種儀式性的東西來證明自己的合法性,來一次一次确認自己的權威。
而這些,皆因武則天面臨了這樣一個文化、傳統對于女性的巨大困擾。
公元700年4月。當了10年皇帝的武則天已是77歲高齡的老人。她也許走出了這個困擾,也許還沒有。她到登封城三陽宮遊幸時得了重病,病好後恰逢七月七“乞巧”日。這天,她再次遊曆了嵩山,并讓随行的道士胡超帶上一枚金簡到嵩山投遞。
這一枚金簡1282年後,重現人世,它就是有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稱的“武則天金簡”:
▲武曌金簡 河南博物院藏
投簡,又稱投龍簡,起源于道教,唐朝時因道教盛行而走入宮廷,成為帝王祈福禳災的法定儀式。像武曌金簡這樣投入山中的稱為山簡,此外,還有水簡、土簡。
“投龍簡”,作為記載帝王心迹的信物,材質有金、銀、銅、玉等。目前已發掘的有南嶽衡山的唐玄宗開元投龍銅簡,現藏于貴州省博物館。
▲唐玄宗開元投龍銅簡影印本
五代吳越國錢氏諸王所投銀簡9件,現分别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和紹興博物館。
▲宋“崇甯四年”趙佶投龍玉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以及宋朝的“崇甯四年”趙佶投龍玉簡,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而我們的女皇陛下——武曌,不僅名字改得霸氣,簡造得也相當霸氣,科學檢測,金簡純度在96%以上,至今仍閃爍着燦燦光華,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唯一金簡。
想必在她看來,用“金簡”向上天祈求長生,效果應該更明顯吧。
公元705年(神龍元年),82歲的女皇在上陽宮溘然駕崩。遺囑“去帝号,稱則天大聖皇後”。
中國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在死前終于回歸了君主專制社會認為的“皇後”本位,并與唐高宗李治合葬于乾陵,墓前“立無字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