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進風腿疼怎麼辦?日常生活中,當出現腿脹、下肢疼痛、走路打飄沒有力氣時,有的人選擇忍忍就過去了,也有的人會選擇去找骨科大夫殊不知,下肢疼痛、腫脹、走路沒有力氣、間歇性跛行,可能是我們的血管在“求救”本期名家訪談,記者采訪了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章希炜教授,他表示,血管外科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除了治療一些如頸動脈狹窄、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等聽起來“高大上”的疾病外,像靜脈血栓、糖尿病足、靜脈曲張等下肢血管疾病,都與其密切相關,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腿進風腿疼怎麼辦?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日常生活中,當出現腿脹、下肢疼痛、走路打飄沒有力氣時,有的人選擇忍忍就過去了,也有的人會選擇去找骨科大夫。殊不知,下肢疼痛、腫脹、走路沒有力氣、間歇性跛行,可能是我們的血管在“求救”。本期名家訪談,記者采訪了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章希炜教授,他表示,血管外科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除了治療一些如頸動脈狹窄、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等聽起來“高大上”的疾病外,像靜脈血栓、糖尿病足、靜脈曲張等下肢血管疾病,都與其密切相關。
下肢疼痛、間歇性跛行,當心下肢血管病變
血管是人體運輸血液及各種營養物質的重要通路,它一旦出現問題,身體就會因供養不足,各種疾病随之而來。章希炜教授介紹,血管類疾病主要可分為擴張類疾病與閉塞性疾病。發生在動脈時,就是我們常說的動脈瘤、主動脈夾層、頸動脈狹窄等,而發生在靜脈時,則往往表現為靜脈血栓、靜脈曲張等。其中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由于起病時往往表現為走路沒有力氣、腿疼等症狀,往往被大家忽視甚至出現誤診,如果任其發展,一旦發生肢體壞死,很多傷害都是不可逆的。
南京市民鄭先生腿疼了半年多,從剛開始一陣陣的,到後來腿部疼痛越來越頻繁,直到出現腿部劇烈疼痛且發現腿部有發黑的症狀,此時,他在醫生的建議下立刻趕往江蘇省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求治,所幸幾個小時後便接受了手術治療,保住了一條腿。
章希炜教授介紹,在門診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患者:當出現下肢疼痛後,首選骨科門診,甚至有的患者就在社區醫院看看,當久治不愈後,才會在醫生的建議下來到血管外科。“這位患者非常幸運,僅在幾個小時之内找到了血管外科,并及時接受了手術,如果稍加拖延,可能就要截肢了。”章希炜教授說,由于患者的疏忽以及對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認識的不足,因延誤治療而被迫截肢的患者不在少數。
糖尿病足、老寒腿都與下肢動脈硬化有關
說到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很多人一頭霧水,但說到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感觸最深。“常見的老寒腿、糖尿病足等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主要表現。”章希炜教授介紹,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由動脈硬化引起的下肢動脈狹窄、閉塞導緻的一系列臨床症狀,但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足都是動脈硬化閉塞症導緻的,還有可能是神經病變,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篩查。
章希炜教授介紹,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主要表現為下肢痛,如腿痛。但疼痛有一定的規律性,早期多表現為間歇性跛行,比如病人走路一段時間後就覺得腿痛,大腿或小腿都可能會痛。但休息之後停下來一段時間,就不痛了。但也有些病人沒有很明顯的疼痛,多表現為疲乏、酸脹,有時候還會一瘸一拐的。如果不及時幹預,随着病情的進展,則會表現為靜息痛,即不動都痛,部分患者還會表現為腿涼,甚至夜不能寐,這說明血管可能是短期之内急性堵塞,如果不馬上處理,出現下肢嚴重壞死,則需要截肢才能解決。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可防可治
“早識别、早診斷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關鍵。”章希炜教授說,排除遺傳因素,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都是下肢動脈硬化症的高發人群,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抽煙是導緻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就是說,有時候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生,僅僅一個抽煙的不良習慣就夠了。
章希炜教授說,早期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可通過改變不良生活方式進行幹預,如戒煙,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血脂,避免久坐,在疼痛允許的範圍内進行一定的運動。此外,還可以通過藥物的幹預,防止血栓的形成;如果病情較重,出現跛行距離變短,甚至已經出現靜息痛或末梢肢體出現發黑、壞死,則必須接受手術治療了。
值得一提的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雖然很可怕,但卻是可以預防的。血管彈性是需要運動來維持的,因而預防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生,首先要适當運動,低糖低鹽飲食,防止“三高”的發生,還有不要忘記一定要戒煙。
章希炜教授提醒,一旦發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也無需擔心,早診早治的同時,要謹遵醫囑,要多注意自己身體狀态,當出現異常症狀時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診療,以免耽誤治療導緻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下肢麻木、疼痛時,一定要及時到專業的血管外科排除血管病變的可能,以免贻誤病情。
通訊員 董菊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 孫蘇靜
【來源:南京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