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朋友們在進行管件對接氩電聯焊操作時,常出現氣孔、夾鎢等缺陷,這與操作手法、焊接角度有很大關系。本文介紹了一些操作技巧及操作注意事項,以盡可能的避免焊接缺陷,獲得最美觀的焊縫成形。
3、打底層的操作
3.1持槍動作及操作角度:焊接操作時一般左手握焊絲,右手握焊槍,為增強操作的穩定性可采用右手小拇指接觸管壁作支點進行焊接;采用内部續絲和外部續絲兩種方法。電弧長度保持在2~4mm之間,為保障保護效果,在不影響焊工視線的前提下,噴嘴與焊件的角度保持在70°~85°,焊絲與噴嘴的角度一般為80°~90°。如圖1所示
3.2 引弧和收弧:引弧前先向管内輸送氩氣3~5s,将起焊處的空氣及灰塵吹除幹淨,采用短路引弧法,鎢極輕劃焊接處的坡口内側,引燃電弧,引弧動作要輕快,防止碰斷鎢極端頭,使焊縫産生夾鎢缺陷。需要停焊收弧時應将電弧引至坡口邊緣緩慢熄滅。接頭收尾熄弧時,應繼續輸送氩氣8~10s,避免産生裂紋和縮孔。
3.3 送絲:應使焊絲始終位于鎢極的前方,邊熔化邊送進,要注意焊絲和焊槍的角度,以免鎢極碰上焊絲和管壁造成“打棒”及夾鎢現象,送絲動作要輕柔,不得攪動氩氣保護層,以防止空氣侵入熔池,影響保護效果。
3.4 焊接:焊接操作采用兩半圈進行,前半圈的焊接應在鐘表6點位置前方約6mm處開始,引弧形成熔孔後,再送絲焊接。如圖2所示。
為保障焊縫背面成形良好,盡量向坡口根部送絲。适當延長在坡口兩側的停留時間,中間圓滑過渡,避免熔池中部溫度過高,使背面焊縫産生内凹、焊瘤等缺陷。在爬坡焊及平焊部位易出現背面焊瘤缺陷,此部位的操作除了注意輕微擺弧,向熔池兩邊送絲外,還要特别注意電弧的前進速度不能過慢,熔孔不能過大,以免造坡口背面金屬堆積而形成焊瘤。
焊接時應仔細觀察熔池和熔孔的變化情況,發現熔池溫度過高或熔孔過大時,應将電弧稍向前帶或熄滅電弧,使熔池降溫後再進行焊接。焊絲不斷送進時,如果熔池不向前移動,熔池金屬也不加厚,說明焊縫過熱,背面已塌陷,應停止焊接進行處理。
保證根部焊縫焊透及背面成形良好的關鍵在于:合适的焊接速度,注意電弧與送絲配合良好;控制好焊絲和焊槍的角度;注意控制熔池溫度和熔孔大小。
就這樣走走停停
4、填充層的焊接
采用直流反接法焊接,調試好焊接電流,掌握好焊條角度,使用鋸齒形運條方法,兩邊稍作停留使根部焊縫兩側熔合良好,中間圓滑過渡,運條速度要均勻一緻,接頭要到位,使焊道高低平整。盡量保證填充層焊道距坡口表面0.5~1mm,為蓋面層的焊接打好基礎。另外在填充過程中要控制好熔池溫度,避免根部焊縫因過熱而導緻燒穿和塌陷。
5、蓋面層的焊接
将填充層焊道清理幹淨後進行蓋面層的焊接,焊接時采用直流反接,鋸齒形或反月牙形運條。掌握好焊條角度,焊接速度應保持均勻,電弧在坡口兩側稍作停留,中間圓滑過渡。接頭操作時一定要準确、到位,避免出現脫節和超高現象。仰焊部位焊接時,注意焊條角度,盡量壓低電弧,防止産生焊瘤,咬邊等缺陷,仰爬坡焊和立焊部位要控制好熔池溫度和形狀,避免焊縫超高。焊縫寬度以坡口兩邊各熔化1mm左右為宜,餘高控制在0~3mm之間。
就這樣走走停停
6、注意事項
6.1焊件、焊絲表面應清理幹淨,不得有油鏽等雜質,焊條應按規定時間和溫度烘幹。
6.2焊接過程中注意防風,以免影響氩氣保護效果。
6.3打底層焊接時如遇到鎢極打棒、斷頭時,應立即停止焊接并處理幹淨,以防焊縫産生夾鎢缺陷。
6.4打底層焊縫不能太薄,以防填充時出現燒穿缺陷。
6.5勞保穿戴齊全,操作過程中避免燙傷。
7、結束語
氩電聯焊操作在工程施工中,能有效降低勞動強度,提高生産效率,減少焊縫根部清渣和管線清掃的工序,能更好的清潔施工。其焊接操作的關鍵在于:選擇合适的焊接電流和焊接角度,控制好熔孔和熔池的大小、形狀,避免産生夾鎢缺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