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貴州網訊(本網綜合整理)“二月二,龍擡頭,風雨順,又豐收。大倉滿,小囤流,好年景,春開頭。”
今天(農曆二月初二)是民間傳統節日之一——龍擡頭。這一天人們認為這天理發會鴻運當頭,便有了"二月二剃龍頭"說法。
那麼,“龍擡頭”這一天除了理發,還有其他什麼習俗呢?跟随多彩貴州網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龍擡頭”與農産密切相關
其實,“二月二”與農業生産有着密切關系。
“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這首民謠寄托了古代人祈禱獲得好收成的希望。
農業社會尤其重視農業生産,這天農民會“打囤圍倉”,同時說着吉祥話,比如“二月二龍擡頭,大囤尖小囤流”,目的是為了祈求豐收。
吃炸糕祈求豐收
由于龍的各種吉祥寓意,在“二月二”這一天,不少飲食也都被加上了“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面條叫食“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馄饨叫吃“龍眼”等,伴随着春回大地的暖意,各地人民将這些習俗演繹的有聲有色。
豎“燈籠竿”
過去,在遼沈地區的一些農村,滿族村民在大年三十前會在院内豎起“燈籠竿”,此後每天都要在黃昏之時點燃燈籠,讓其徹夜長明。這個燈籠竿要在二月一日清早放倒,因為“二月二,龍擡頭”了,把燈籠竿子放倒,表示在這一天“年”正式過完了。
引龍回——除蟲、防蟲
有的地方過春龍節,有‘引龍回’的習俗。在炕頭、水缸等地方,用灰灑在地面上,一直綿延到屋子外邊來,防止百蟲侵害。
此外,有民俗專家介紹他表示,“二月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蠢動,疫病易生,人們也期盼“龍擡頭”出來鎮住毒害蟲。
敲财
所謂“敲财”,也是為了求吉利。
農曆二月初二晚上,孩子們會用準備好的小木棍敲打門框,同時嘴裡念念有詞“二月二,敲門枕,金子銀子往家滾;二月二,敲門框,金子銀子往家扛”
(多彩貴州網綜合整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