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年,上海出台了禁止在地鐵上使用手機外放的規定,老狐當時看到可激動了,心想啥時候廣州也能禁止一下,每天上班都得忍受各種土味視頻的外放滋擾。
然而一年過去廣州還是沒有出台相關規定,無奈之下隻好帶上耳機,而且還得是降噪的,不然一般耳機根本扛不住這種噪音轟炸。
所以,越來越多人選擇帶降噪功能的耳機,來減少環境音對自己的幹擾。
不過,降噪功能并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實現的,如果買到了問題産品,嚴重的話很可能會損傷聽力,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最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專門針對主動降噪耳機進行了風險監測,結果令人大吃一驚,想買降噪耳機的朋友要注意了。
市場監管總局挑選了 60 副耳機進行測試,來自 47 個企業生産 ,包括 25 副頭戴式耳機和 35 副入耳式耳機,價格區間為 199 元到 2950 元(其中國産品牌 20 副,國外品牌 40 副)。
這次檢測項目有三大項,分别是最大聲壓級、主動降噪量和綜合降噪量,其中在主動降噪量這一項目上,有大量的耳機翻車了。
測試人員把環境噪音量設定在一百分貝,在給人耳模型戴上耳機後,用專業儀器,繪制出噪音曲線和降噪曲線。
可以看到,這款被測耳機在低頻部分的噪音曲線與降噪曲線幾乎是重合的,也就是說這耳機的主動降噪能力基本為零,所以在地鐵這種嘈雜環境,完全起不到作用(退錢!)。
該中心工程師給出了主動降噪耳機的判定标準:如果該耳機主動降噪的音量低于 10 分貝,那麼就表明它的降噪效果不佳。
經過了一系列的測試,60 副耳機中有 30 副降噪量低于 10 分貝,其中還有 10% 的耳機降噪量低于 5 分貝,好家夥,買回來真就聽個響。
根據歐盟标準,一天處于 80 分貝環境下 8 小時左右,就有可能損傷聽力。哪怕不足 8 小時,時間久了也會對聽力造成損傷。
所以一款不及格的主動降噪耳機,會讓不知情的用戶覺得,降噪功能不起作用是因為音量還不夠高。
調高音量後,加上環境的噪音,很可能音量就會突破 90 分貝,長期下來就會對聽力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真的得不償失。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清楚主動降噪耳機的工作原理,簡單來說,就是耳機能檢測外界環境噪音,經過芯片算法處理後,播放出反相聲波,來抵消噪音。
在抵消噪音的情況下,用戶以較低的音量就能聽清耳機播放的内容,從而達到了保護聽力的效果。
所以一個好的主動降噪耳機是能保護聽力的,而不及格的反過來會損傷聽力,這一來一回的,差距可太大了。
為了更好地檢測環境噪音,相應的算法、芯片就非常重要了。
根據檢測中心工程師的反饋,出問題的耳機大部分來自小企業,技術匮乏的它們為了賺錢,給自己的低價産品加上各種名不副實的降噪功能,導緻上面所說問題的出現。所以,大家還是盡量别買太便宜的主動降噪耳機。
說到這,有朋友覺得監管總局直接公布這批産品的測試結果不就好了嗎,我對着裡面高分的買,總不會踩雷了吧。
雖然是很好的提議,不過不太現實,畢竟央視也不是做慈善的,不能白給耳機品牌打廣告,說别人的不好分分鐘律師函警告,老羅當年的舌戰大家印象夠深刻了吧......
不過老狐也很想知道他們的測試結果,所以碼字的時候随手在微信上搜了一下,沒想到真就把它們給找出來了!
這是個名為「消協幫你選」的小程序,裡面有各種消費品的檢測報告,由于是各地消費者協會做的檢測報告,所以可信度相當高,起碼比外面的恰飯文來得更靠譜。
搜索耳機,裡面有三個檢測報告,黑龍江消協做的這個報告有 40 個樣品,是真的大工程了。
點進去一看,發現是相當嚴謹的,樣品數、項目背景、試驗主要結論都給大家詳細的列好了。
其中就有關于主動降噪功能的測試結果,其中 BOSE 一款頸挂式耳機效果最好,蘋果和索尼分列二三。
總體來說還是國際品牌表現更好,國産品牌的話性價比更高,萬魔、華為、vivo 均有五星推薦的産品。
裡面的報告,要多詳細有多詳細,參考價值不要太高,強烈推薦各位小夥伴前去圍觀。
不過裡面還沒有手機的檢測報告,畢竟手機市場太複雜了,真搞起來估計沒完。
所以,有選購需求的小夥伴不妨先到這小程序逛逛,裡面太多好東西了,就像老狐最近高價買了個床墊,如果能早點知道這個小程序,幾百大洋就省下了,可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