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理學家周敦頤《愛蓮說》中的名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相信許多人都對這句話記憶尤深,而荷花之所以能保持幹淨,離不開荷葉的庇護。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荷葉的表面也總是潔淨無比,當水滴落在葉面上時,并不會浸潤其中,而是圓圓的一顆,滾來滾去,頗有一種“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而“自清潔”和“不沾濕”這兩種特性,就被統稱為“荷葉效應”。
葉片上跳動的水珠
那麼,荷葉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能力呢?
我們從微觀視角一看便知。先将荷葉放大500倍觀察,就會發現:它的表面并不像肉眼看到的光滑細膩,而是分布着一個個小的凸起——乳凸。它們的平均尺寸接近10微米,平均間距在20微米左右。再将其中一個乳凸放大觀察,當顯微鏡倍數達到10000倍時,就能看到乳凸上面還密密麻麻地分布着細微的棒狀蠟質晶體。它們的長度接近1微米,直徑則在100納米左右。也就是說,在荷葉表面存在着複雜的“微米—納米”雙重結構,也正是這種結構決定了荷葉的特殊性質。
納米級結構
微米級結構
我們可以将這些乳凸看作一個個隆起的“小山包”,它們之間的凹陷部分充滿着空氣。水滴的最小直徑為1~2毫米,遠大于乳凸的尺寸,所以當雨水落下時,隔着極薄的空氣層,它僅能與“小山包”的頂端有些許接觸,而不能浸潤到荷葉表面。又因為表面張力的作用,水滴就會保持球狀體,并在滾動的過程中吸附灰塵,最終滾出葉面。至此,荷葉便做到了所謂的“不沾濕”和“自清潔”。
“不沾濕”和“自清潔”
而在自然界中,不僅僅是荷葉,許多生物都擁有超疏水的能力,例如,蝴蝶的翅膀、水黾的腿等,将它們在顯微鏡下放大,都會觀察到與荷葉相似的“微米—納米”級結構。
蝴蝶翅膀放大1000倍
蝴蝶翅膀放大10000倍
水黾腿上微米級的剛毛
剛毛放大後存在凹坑
在了解荷葉效應産生的原因後,人類當然不會放過這一模仿學習的機會,“超疏水材料”便應運而生。例如,澳大利亞一家服裝公司發明了一種特殊的T恤,同樣是棉質衣服,但是不論往上面潑水還是飲料,它都能一直保持幹爽;日本尼桑公司将一種納米級材料塗抹在汽車的一半,在駛過泥地後,就能看到明顯的對比:塗有特殊材料的車身幹淨如初,而原來的部分早已布滿泥污。除了這些,還有荷葉效應乳膠漆、防水漆、荷葉玻璃等,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荷葉效應可以應用在更多的材料上,我們的生活也能因此改善。
超疏水T恤
納米級超疏水塗料
防水漆
參考資料:
我們把荷葉放大了500倍,找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 科普中國
“荷葉效應”揭秘 . 華南植物園
賞荷時節,這些秘密你得懂 . 蝌蚪五線譜
荷葉效應及其應用 . 荒年fans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