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理工科專業的一些職業選擇建議!
先說下機械專業有沒有前途的問題。我大學的時候也是聽說這個專業沒前途,很多網友的評論和私信也在問我機械到底有沒有前途。感覺大家一直以來的誤解就是這個專業薪水不高。
現在想來,這種誤解的來源還是學校老師和社會脫節,站在狹義的機械和國企的角度來理解的。
我大學的時候也以為機械制造就是機械加工,車銑刨磨鑽之類的活,機械設計就是設計機器和夾具,就業的方向就是工程機械或者裝備制造業、徐工、柳工、桂林機床廠之類,曾經一度很抵觸。這些行業的工資當然是很低的,一方面是傳統國企,人員龐大、效率低,另一方面,行業發展慢,就不怎麼賺錢,工資也高不起來。
畢業的時候,我發現可以把目标放寬到整個制造業,從機械裝備或者工程機械放寬到 任何産品制造,隻要是有工廠的地方,都要招機械的人,比如汽車行業、家電行業、電子制造業,甚至食品加工(雨潤)、水泥生産(海螺水泥)都要機械的人,哪怕是蘋果公司也要找機械工程師。衷心建議是,大家一定要學好英文(也不要特别好,能夠結結巴巴溝通就行)。
機械制造的範圍從機械加工放寬到産品制造全部過程,還包括鑄造、沖壓,表面處理、裝配。機加工隻是其中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說實話我雖然從汽車行業出來,現在對機加工卻還隻是懂點皮毛,因為平時根本用不到)。
裝配才是制造業裡的重中之重,我剛畢業的時候覺得裝配沒有技術含量,當時做了工藝工程師,問前輩,我這裡一點工藝都沒有啊,全部都是裝配,所有零件都是供應商做好運過來的,前輩說,裝配也是工藝啊,裝配工藝。
為什麼裝配是重中之重呢,因為這是最後一道工序了,前面所有工序隻要發生了問題,都有可能導緻裝配發生問題,總裝工藝工程師就要去分析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所以對前面工藝都必須了解,雖然沒前面的人懂得深入,但是知識面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強很多,所以裝配工藝工程師跳槽最好跳。 我當年做工藝工程師的時候,供應商的零件總是出問題,但是最後産品出問題責任也是我,總不甘心要替前面的人擦屁股,一氣之下辭職走人了,後來才發現,錯過了多少學習的機會。
不要以為裝配很簡單,我大學以為裝配就是人工一個一個把螺絲擰上,這個理解就弱爆。比如一台手機的裝配,幾十工序。雖然是手工裝配居多。但是這幾十個工序先後順序的安排,哪個工序要用工具,什麼參數,也不說那麼簡單的。
汽車行業要求嚴格一點,會要求把手工作業變成用夾具裝配,作業員把兩個零件放好,按下開關,由氣缸 壓頭自動把兩個零件裝配好。主要考慮的夾具定位的問題。
有人說我大學隻學了機械加工工藝學啊,隻懂機加工,那些鑄造,沖壓、表面處理、裝配工藝不懂,他們會要我做這個職位嗎?這不用擔心,隻要是在校園招聘招你進去了,是沒期望你懂的,都是把你當小白的,不懂就多去學習,學得多與少,決定你以後的發展。比如我從來沒有學過電鍍(這個應該是化工專業學的),但是作為對産品總裝負責,電鍍的我也在工作慢慢學了很多,甚至還可以去質疑别人的電鍍工藝流程不合理。
還有人覺得學的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畢業之後做搞機電一體化的工作,這雖然是一個發展方向,但是現實很殘酷,幾乎所有公司 機電是分家的, 機械的就是搞機械的,電的就是搞電的(PLC),完全是兩撥人,所以想要找這方面工作的朋友,清楚自己的重心在哪裡,不要浪費無畏的時間想兩頭兼顧。如果對PLC感興趣 那就全力去搞PLC,不要想着自己又懂一點機械又懂PLC會很吃香。
最後,覺得自己做的機械的工作沒有技術含量的朋友,看看我寫的這篇文章,因為現在社會分工協作高度發達,所有工作本來就沒什麼技術含量。
畢業這麼多年,以自己對這些職業的了解,寫下以下建議,供大家參考,請大家酌情做出選擇。說到這,一定會有人罵我說憑什麼給職位分出個高低貴賤出來,我隻能說孰是孰非自有判斷了。
這裡說的理工科,除了IT和土木工程,偏向于機械類專業一點。如果要去做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比如機械設計,考研更好,其他情況都不需要考研。
先說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永遠都要優先選擇大公司、大品牌。不要盲目崇拜外企,外企也要看是不是大型外企,小外企也隻是呵呵。有人說小公司學東西多,大公司都是按流程辦事,都是當螺絲釘,所以要選擇小公司。這種觀點我也隻能呵呵。我管他是不是螺絲釘,隻要我以後好跳槽就行。大公司出身的人,跳槽去哪裡都容易,而小公司的人,哪怕能力再強,簡曆都沒人看。
如果因為學校不好,實在進不了大公司怎麼辦呢?先去大公司同行的中小公司,比如你想進華為,如果他不要你,你去投他的同行也是做通信的小公司,做了幾年後再投華為就容易多了。
再說行業,理工科優先考慮汽車行業(或者比汽車行業更加嚴格的航空、軌道交通、醫療器械),包括産業鍊上的零部件制造商,因為汽車行業的特點是大批量,大規模,龐大供應鍊配合,産品高度涉及到人身安全和法律規定,沒有其他一個行業同時有這麼多特點。所以管理水平很高,是整個制造業的标杆,一切行業的典範。
比如蘋果這種做手機的公司,制造水平應該是很高了,但是比起汽車行業來說,還是弱爆了。比如手機制造商還在看良率的時候,汽車行業已經在追求CPK 1.67,甚至零缺陷了(哪怕産品100%合格,但是過程不穩定也是不行的,仔細琢磨這句話)。其他行業認為返工是正常的,汽車行業已對返工嚴格控制了,甚至要求零返工了。原因是汽車行業認為,檢驗和返工都是事後諸葛亮。隻要問題發生了,不管怎麼檢驗或者返修都是有風險的,制造過程正确并且穩定才是王道。
其次考慮電子制造業,除了安全和法律法規沒這麼嚴格外,其他特點都具備。不過以港台企業居多(江浙一帶以台灣企業居多,廣東一帶以香港企業)居多,也有少量外資的 捷普,偉創力,新美亞等等。這種這個行業的管理水準也不太差,但比汽車行業稍微差一點。跳槽非常方便,如果英語好,跳到客戶那裡去非常容易。
工程機械行業比如徐工 三一 中聯,怎麼說呢,專業技術倒是能學到很多,但是這個行業不符合上面兩大行業 大規模 、大批量 、龐大供應鍊的特點,所以管理水平 我隻能說呵呵,因為産品數量不夠大,還有很多公司在用手動機加工機床,而電子行業和汽車行業,幾乎都是用CNC了,誰說用手動加工簡直是天大的新聞。
其他行業比如白色家電行業比如美的、格力、海爾這種,也符合電子制造的大規模大批量龐大産業鍊的特點,東西能夠學到,管理水平也不太差(不過國内企業的管理水平比港台的還是差那麼一點),但畢竟是夕陽産業,利潤薄,薪水不會太高,不過跳槽去電子制造業還是很方便。做電視的都比比做白電要有前途。
最後就是一些傳統的玩具、日用品什麼的(非智能),水平還停留在上個世紀,不要考慮。
最推薦的職位:
工藝(制造)工程師
設計工程師
最不推薦的職位:
測試工程師
維修工程師
先說最推薦的職位
工藝(制造)工程師★★★★★
我之前做這個職位的,不同的工廠叫法不同,有的叫制程工程師,制造工程師,PE,大部分理工科都是去做這個職位。
這個職位是每個工廠都需要的職位,而且數量要求巨大。為什麼呢?因為工廠是要生産工藝才能運轉的,這幫人就是提供生産工藝,也就是規劃每個産品按照什麼要求生産的。整個工廠的運營在技術方面按照這幫人提供的指示在走。
這個職位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去生産現場現場解決一些産品的質量問題,比如分析是不是機器設備發生了錯誤,是不是物料有不良,是不是工人沒有按照規定的方法生産。還有就是客戶要求一個新的産品,設計一個生産流程把這個産品從頭到尾做出來。而且這個職位要和公司(工廠)幾乎所有的部門打交道,能夠鍛煉自己在做人和溝通方面的能力。
可以說是最懂制造的人,最懂公司(工廠)的人。
很多人不喜歡在工廠工作,覺得髒累差,所以不想選擇這個職位,一心想搞研發類的工作。殊不知正由于這個工作崗位由于直接和生産打交待,是對整個工廠了解最多、而且最容易做出成績的,生産總監、廠長、副總通常都是做這個職位出身。公司内部轉崗也容易,做制造工程師去做采購,銷售,開發也毫不稀奇。跨行跳槽也非常容易,我見過做制造廠做生産經理的跑去汽車廠做生産經理。而且由于每個工廠都需要這個職位,跳槽非常方便,哪個公司工資高就去哪裡。也正由于跳槽方便,流動性很高,所以内部出現空缺的機會也很高,基本上能夠熬上四五年都能晉升到管理崗位。
缺點就是壓力有點大,隻要生産不能正常進行,都是這個職位首當其沖。
另外就是起薪普遍都不高,我畢業那會的行情才2000多一個月。但是随着工作經驗的累積,彈性非常大(跳槽或者職位提升),月薪1萬到10萬都有可能。我去蘋果面試一個普通制造工程師職位,從頭到尾不和我談薪水,我實在忍不住問了一句這個職位的預算是多少,他說,薪水你不用擔心,一定能夠滿足你,年薪30W到100W都有可能,隻看你有多大能力。
給這個職位的建議是:
1. 盡可能多去掌握每一個制造細節
2. 盡可能多做做各種測試。優秀的制造工程師都是建立在掌握大量的制造細節的基礎上,比如“刀具多久更換一次?什麼材質的?轉速多少?刀徑是多少?還有其他哪幾種類型也可以使用"用的是哪個供應商的物料? “這個膠水有什麼特性?”“每個班次能夠做多少産品?” 普通的工程師覺得反正都有人知道,所以自己懶得去了解。
想象你自己要在外面開一間同樣的車間,你需要掌握那些細節才能做出一樣的東西。另外就是通過多做測試來快速增加經驗,比如一個産品要求烘烤 100 /-10度,但是如果烘烤150度會發生什麼?有十年經驗的制造工程師由于在過去工作中由于各種原因偶然做過這個測試,知道結果,這變成了他的經驗。但是優秀的制造工程師不需要十年,他隻要能夠主動好奇去做這個測試,就能快速彎道超車。
設計工程師★★★★★
這個職位應該是能夠用得到自己大學所學專業知識最多的職位,專業性稍微比制造工程師多一點(但是也多不了太多)。好處是不需要直接和生産打交道,不需要天天去生産現場,工作相對輕松,工資也相對高,在公司地位也相對高。
這個職位每天做的事情就是
- 畫畫圖,技術含量不高,因為大部分時候都不是自己的原創想法,都是根據部門經理,市場部,或者生産部門要求來畫,和文員差不多。
- 做樣品測試。有了一個新的要求或者想法,能設計出來不代表真正能做出來,或者不代表做出來的東西就是想要的東西,所以需要安排做幾個樣品出來,然後測試各種性能以及耐久。這部分工作占了他們80%的時間。
- 和外包供應商溝通技術要求。有些零件是外包給其他供應商做的,需要和他們溝通技術細節。
可以說是最懂産品的人
這個工作也很好跳槽,做筆記本結構設計的去做汽車結構設計也完全可能。但是受到專業的限制,跳槽面沒有做制造工程師那麼廣。比如做輪胎設計的人去做發動機設計用人部門就有點難接受。但是做輪胎制造工程師去做發動機制造工程師就還可以考慮,因為畢竟都是制造。
有人問,如果我不會畫圖,可不可以做設計工程師?當然可以,很多人剛畢業的時候完全不會畫圖,這些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學的。而且畫圖,不管3D還是2D不是什麼牛逼的事,隻是會用這個軟件而已,真正厲害的設計工程師是可以有原創的設計的。好比你會用電腦的裡的繪圖闆,但是你畫不出像樣的圖出來。
這個工作的崗位升遷會相對難一點,因為流動性相對較小,可能做五年十年都還是個高級設計工程師,而做制造工程師的已經升了經理了。不管怎麼樣,地位高,工資高,工作壓力小,相對好跳槽,有專業技術,也算是值得推薦的工作。
再說最不推薦的職位
測試工程師☆☆☆☆☆☆這個職位就是配合上面說的設計工程師安排的測試,就是一個服務部門。想想一下醫院裡驗血提供報告的人。
專業性是很高,但是又怎麼樣呢?
就算你把所有儀器所有功能都學會了,又怎麼樣呢?
知識的極限就是對儀器的了解。工作能力并不會随着你工作經驗的增加而增加。最多就是能夠有機會擺弄一下新的設備。
工作忙的時候,沒有人能夠體諒你的工作量,隻知道質疑為什麼測試還沒做完,報告怎麼還沒出。
對于公司而言,這個部門是成本,不創造價值,隻想着怎麼把這個部門的人減少,在公司的地位非常低。
跳槽極其不方便,因為招的人本來就不多,能夠産生空缺的機會就更少了。所以這個部門的流動性是最低的。而且由于不同公司的設備也不一樣,也不太願意招外面的人。
晉升機會,由于流動性太低,幾乎不考慮有晉升機會。
畢業後和我進了同一間公司的同班同學做了測試工程師,我做了制造工程師,我陸陸續續跳了幾次槽到了現在的公司。而我同學雖然也很想跳槽,但是苦于市場上測試工程師的職位何其少,而且做測試的跨工種找工作也沒人要,所以一直都還在原公司待着。
維修工程師★☆☆☆☆☆
修得好是你應該的,修不好那是你不行。
能夠學到很多設備的知識,這點非常有幫助。轉去做制造工程師很容易。
但是隻是和設備打交道,不需要和人打交道。一方面,知識的極限也隻是對設備的了解,另一方在人際溝通方面鍛煉很少。
屬于很有能力,公司又不重視的,價值決定地位。
再看其他職位
質量工程師★★★★☆
如果你對質量的理解還停留在“品質檢驗”,也就是找個人把産品用肉眼看一遍或者測試一下,過就pass,不過就挑出來,那就弱爆了,這還是上上個世紀的質量概念。
現代的質量管理,已經發展到“預防質量缺陷發生“的層次上了。一個質量工程師做的事情是如何從設計上、從體系上預防質量問題産生。比如一輛汽車有成千上萬個零件,漏裝零件是可能發生的,質量工程師要做的事情就是從源頭上,比如要求設計工程師從設計上可能漏裝零件的數量,或者要求設計上能夠防錯,如果漏裝零件,車就沒辦法裝配。比如汽車的焊接,質量工程師要做的就是在工藝上要求機器能夠自動檢測出。如果電流電壓不穩定,設備就停止運行,并且鎖住零件不讓流出。這樣想要做出不良品都難。
一句話,質量工程師做的事情就是在源頭上預防問題發生,而不是在問題發生之後再去檢驗。
你問我支不支持你選這個職位,我可以明确告訴你,我是支持的,不過非汽車行業(或者比汽車還嚴格的航空,軌道交通)不去。
這個職位隻有在汽車行業才是受到重視的,而工作是成體系的,有前途的,高薪的,熱門的,好跳槽的。汽車行業的品質總監地位是崇高的。
在汽車行業,質量工程師分成負責内部質量的和處理客戶投訴的。後者也一樣有前途,和客戶打交道多,出差出國機會多。
在其他行業,比如服裝、玩具、家用電器,如果你和他說“品質是做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和他說8D,他會睜大眼睛驚訝地看着你,你是在說夢話吧,完全不能理解你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他們的理解确實還停留我在開頭說的品質檢驗上。其他行業的品質要麼就是沒有品質總監這個職位,要麼就是生産部門的附庸。
可以說汽車行業的品質體系IATF 16949(以前叫TS16949)是一切行業的标杆。
當然,像知名的大型制造公司比如富士康、仁寶等的品質體系也在向汽車靠齊,他們的質量工程師職位也是值得考慮。
不過這個職位和制造工程師相比,吃虧在于他們沒制造工程師懂制造。一個制造工程師很容易能夠去做質量工程師,但是質量工程師不一定能做制造工程師。
生産管理★★★☆☆
這個名字聽起來很牛逼,靠“管理”兩個字騙了不少人,想想自己一輩子沒當過官,終于也能混個領導當當了。讓我來接接内幕。
不同公司這個崗位内涵不一樣。
某些公司比如國内民營企業,國企等等,這個職位就是班組長,工作内容就是管一批流水線上的工人,天天在線上守着,做到要求的産量,一個大學生去做這個就有點屈才。
某些公司比如台灣企業,這個職位就是做生産計劃的,香港企業叫PMC(production material control),歐美企業叫logistic/planning。工作内容就是根據客戶的訂單,排出每天的生産計劃。
這個生産計劃的職位在任何公司地位還是很高的,很受重視,也比較有前途,因為訂單的達成都是靠他來計劃,很多廠長和生産經理生産總監都是做這個崗位出身的。當然,壓力也很大,因為各種瑣碎的事情比較多,比如生産物料不能如期到達,生産線人手不足,生産線因質量問題停線,這些都要重新排計劃。
這個崗位的好處就是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理解整個公司和制造,跳槽好跳。缺點是壓力山大,瑣碎多,也不如制造工程師精通生産工藝。
項目管理
大公司在項目管理上有完善的流程,小公司或許就沒有這個職位。
從事項目管理的人有幾種
- 項目經理★★★★☆
- NPI(New project introduction)★★★★★
這個項目經理可不一定真就是經理,隻不過就是project manager(項目管理者)的翻譯過來的。一個新的項目從頭到尾要涉及客戶、生産、品質、采購、銷售等等,如果沒有一個人來協調,可能各自為政,互相扯皮而達不到客戶預計的時間,這是大忌。項目經理的就是從頭到尾,調各方利益,把握各項決策,最終在時間、成本、質量上三方面達到客戶要求(時間往往是最大的瓶頸)。
這個職位的地位很高,直接向高層彙報,所以平時大家都要給幾分面子。不過,貌似隻有汽車行業有這個職位,其他行業可能就直接由工程部做了這個工作了。薪水高,跳槽方便,也是突發狀況多,瑣事多,職業發展還是有瓶頸,一般做到高級項目經理就到頂了。
NPI這個職位在電子廠(特别是香港的)比較常見,和上述項目經理幹的活有所不同。這個職位主要是在生産硬件(比如機器、設備、夾具)上導入,比如一生産線從頭到尾所需要的硬件都是NPI按計劃購買、調試、安裝,确保在量産前各項硬件到位,同時對量産準備階段的品質負責,确保産品在投入量産時品質是OK。很多公司由制造工程師來擔任NPI的工作。
對這個職位的建議是,主動多去了解每個制造細節(參照文章對制造工程師的建議)。由于時間壓力,對每個項目都是淺嘗辄止,所以對制造細節掌握不如制造工程師,而一個優秀的有前途的NPI,是能夠和制造工程師不分上下的。
工作前途和缺點參照制造工程師。
銷售工程師★★★★☆
很多人問到這個職位,我來解釋一下。
大家平時理解的銷售是要口才很好,像推銷員一樣特能吹,這就特錯大錯了。
大家也覺得銷售能夠拿提成,這也不完全對,能不能拿提成看你是跟單還是開發客戶。
銷售分幾種類型
- 大型工廠對工廠的銷售,像富士康和蘋果的關系。
- 中小工廠對工廠銷售。比如國内各種做對外貿易的工廠。
- 設備供應商對工廠的銷售,像注塑機供應商對富士康的關系。
- 品牌對經銷商的銷售
第一種,富士康的銷售是完全不需要去賣東西的,隻是一個工廠對客戶的窗口,隻要接聽客戶指令完成客戶要求和訂單就可以了。這種銷售是沒有提成的。口才不是第一位,溝通能力,也就是準确理解客戶要求并給出反饋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種,這些銷售員是要開發客戶的,能夠拿提成,但是多以"外貿業務員“這個擡頭出現。
第三種,注塑機供應商賣機器給富士康,也不需要很好的口才誇誇其談,這樣反而适得其反,對産品的了解和服務才是第一位。我以前做制造工程師買鐳射機的時候,約談好幾家供應商的銷售,那些銷售工程師簡直把我氣死,問到稍微細一點的問題,就都不知道,用很官方的回答告訴我說等我回去确認一下再告訴你比較好一點,對于這些供應商我統統拉黑。這種銷售是有提成的。
第四種,就是某某大區經理,比如格力電器的廣東省大區經理,也不需要很好的口才,不要去推銷的東西,隻要去維護和經銷商的關系。有提成。
采購★★★★★
你說采購既然五顆星推薦為什麼不把它放在最推薦裡面呢?
因為這個職位是可遇而不可求,一是空缺的職位太少了,三是油水太多,人人都觊觎,根本競争不上,三是這個職位大部分都是内部轉崗,對外招還很少的。
對于大公司來說,采購分兩種
- 直接采購
- 間接采購
直接采購就是采購本公司所生産的産品上某個外包部件,比如汽車廠的輪子可能是外包給輪子供應商,那麼直接采購就是和輪子供應商打交道,這一塊屬于供應鍊管理,工資高,油水多,前途大。
間接采購就是采購本公司所生産的産品以外的東西,比如機器、設備、夾具等等,有點油水,但是不如直接采購多,因為人家量大。
對于小公司來說,采購職位就不要去了,因為采購都是老闆親自把關,采購員隻有跟單的分,沒有任何技術含量,被供應商欺負的事情都可能發生。大部分中小公司的采購都是跟單的。隻有大公司的采購才有決定權。
工業工程師★★☆☆☆
這個職位也叫IE,如果你百度,發現這是一個多麼高大上多麼有前景的職位。事實上呢?
說得簡單一點,主要工作就是測工時,也就是拿着秒表每天去生産線去測每個工位要花多少時間,或者是布線。
這個職位涉及到的學科工業工程,毫無疑問确實是博大精深,是從科學的角度優化生産效率,節省成本。隻可惜大部分國内企業的意識還是很落後,認為成本是固定,如果要降低成本隻能偷工減料了,沒想過還可以通過改進作業方式來提高生産效率最後節省成本。哪怕是外企(喜歡把這個職位叫做 lean expert精益專家),意識稍微強一點,但這個職位總而言之地位不是很高,老闆想要通過這個工種來做出成績,但是往往決心不大,又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所以工業工程師舉步艱難。
另外一方面,由于工業工程師并不像制造工程師對項目有那麼深的了解,也沒有那麼大的把控能力,經常被邊緣化。
雖然能夠學很多東西,但是總之由于沒有地位,發展前景堪憂,而且跳槽也要混經驗,要考什麼六西格瑪黑帶才有說服力。
學這個專業的人,去做制造工程師才是王道。
一些邊緣的職位
比如EHS(環境健康安全)工程師、設施(水電廠務之類)工程師,請不要考慮,太邊緣了。
最後列舉一下制造業的組織架構
由于每個公司的叫法都不同,大家找工作的時候,不要被職位的擡頭迷惑(通常職位擡頭都高大上),一定要看具體這個工作是屬于什麼職能。所有職能幾乎都離不開我列的這些,如果不是這裡面的,就要注意了,避免那些小衆職位,以後換工作不方便。
也有公司把制造工程部(包括制造工程師、IE工程師)劃在工程部下面管理,便于和開發緊密合作。各有各的好處。
也有把質量部劃在生産運營部下面管理的,這是非常落後的管理體制。汽車行業的幾乎所有公司都是把品質部單獨畫出來。
最後再次強調,大家一定要學好英文學好英文學好英文,職業選擇面會大很多,不然連蘋果都進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