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黃老之術漢初

黃老之術漢初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18 02:07:44

黃老之術漢初(漢初黃老之學的内涵及其興盛原因)1

黃老之術漢初(漢初黃老之學的内涵及其興盛原因)2

從戰國中期至西漢初年,黃老之學以其獨特的性質在諸多思想流派中脫穎而出,對當時社會産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西漢初年被統治者采納為治理社會的指導思想,烜赫一時。基于秦末以來社會長期戰亂,西漢初年社會凋敝的這種現實,漢高祖劉邦順應人民普遍希望安甯的心理,以黃老思想為指導,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治理社會,使社會生産由恢複而發展,乃至出現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老子曰:“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即明古之理,可以治今之事。漢初的黃老之學不僅對于西漢初年的社會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它作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精華,以其中蘊含的豐富哲理對于當代中國社會的治理仍有着深刻的啟示。

一、漢初社會背景下的黃老之學的内涵

黃老之學,顧名思義,“黃者,黃帝也;老者,老子也。”,就是對黃帝和老子的學說的合稱。一般認為,黃老之學分屬于道家學說,在戰國時代,道家學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假托黃帝的名義來闡釋道家思想,并對老子的學說加以繼承和發展,采取兼收并蓄的方法,吸收陰陽、儒、法、墨等學派的觀點,從而形成了今天我們所講的“黃老之學”。與先秦老莊道家思想相比較而言,黃老之學的突出特點就是“道法結合”,在這種觀點看來“道”是由“法”衍生出來的,它主張君主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無為”,但是這種所謂的“無為”并不是毫無作為,隻是統治者基于社會的現實狀況,采用相應的措施,不過分幹預人民的生産和生活。這些主張适應了漢初醫治戰争創傷,恢複發展生産的社會發展形勢,以及發展經濟的迫切需要。鑒于西漢初年的社會現實狀況,從西漢建國之初至漢武帝時期,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漢統治者主要側重于黃老之學中“清靜無為”的特征。所謂的“無為”即是:統治者不苛擾人民,不滋擾生産,促進社會生産秩序的穩固。綜合來看其基本的特點是,在肯定封建王朝統治秩序的前提下,主張“無為而治”,緩和階級矛盾,又“順民之情與之休息”,從而恢複和發展生産。

二、漢初黃老之學自身的特性

産生于戰國時代的黃老思想到漢初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程度,在逐漸繼承發展的過程中,它摒棄了原始道家消極的成分。與老莊道家提倡消極出世相比較,黃老之學則講究積極入世,“強調今天下大争,時亦至”,這就決定了它必然會對整個國家發展的走向或多或少産生一定的影響。同時,先秦道家中所推崇的“無為而治”在當時也有了新的發展,黃老思想在老子消極的“無為”中注入積極的因素,由此轉化為積極的“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的思想理論主張統治者要減少對人民生活造成不必要的幹預,适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發揮萬民的創造力,适應民衆普遍希望安甯的心理,休養生息,從而促進社會由恢複而發展。“究其實質,西漢初年的黃老之學是道家的無為與法家的法治的奇特結合。”再者,黃老道家秉持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态度,兼采法、儒諸家之長,形成了兼收并蓄的理論優勢。這些都是黃老之學思想作為漢初治理國家指導思想所具有的特征。

三、漢初社會現實的需要

黃老之學思想被漢初統治者采納為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有着深刻的社會曆史根源。秦朝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王朝,它的建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但是秦統治者采取暴虐的手段治理國家,最終引起了民衆的反抗。“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劉邦順應天下大勢,擊敗各路反秦力量,建立了西漢王朝。西漢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鑒于秦二世而亡的教訓,随即命謀臣賈誼著書立說以總結秦短命的教訓。賈誼在其著名的《過秦論》中曾指出繁盛的秦朝之所以很快滅亡了,主要是因為秦統治者不懂得施行仁義。因此,陳涉力量雖微小,卻能使強大的秦朝滅亡。由于這種思想理念的影響,黃老之學得以确立為漢初社會發展的引導思想。

漢初整個社會趨于思安的心理成為黃老之學被确立為治理國家的指導思想的助推劑。曆經秦朝末年的社會大動亂之後,剛剛建立的西漢朝廷,民生孱弱,百姓生活困苦,國家經濟衰敗。漢初,“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鈞驷,而将相或乘牛車。”同時,人民生活亦非常困苦,以緻出現“人相食,死者過半”的現象。因此,漢初的統治者意圖通過社會生産的恢複和發展,來穩定社會秩序和緩和社會矛盾,穩定民心,鞏固王朝的統治。基于這種目的,其統治思想上逐漸陷入保守,趨向成熟的黃老之學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正好适應了社會大衆的心理需要,漸被統治者采納為治理社會的指導思想。

曆經秦朝末年的戰亂而建立起來的西漢王朝,力量還很薄弱,主要體現在:對内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來實行專制主義政策來鞏固封建統治,對外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來遏制北方匈奴的進犯。對于此時的西漢王朝來說,它急需一段相對穩定的時期來增強國家的力量,鞏固統治政權,表現在思想文化領域,兼有各家學說的黃老之學也就順應時勢而興。

四、漢初統治階層對黃老思想的重視

“西漢初年統治階層人物主要是來自楚地的“布衣”,他們構成了其時政權上的“布衣卿相之局”,對産生于楚國的黃老之學,莫過于是最熟悉的。”西漢開國丞相蕭何是一位具有黃老思想的政治家,入關後面對關中地區殘破的現狀,蕭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定社會秩序,順應民心,發展經濟,深刻體現了黃老之學的治國之道。蕭何去世後,曹參成為西漢王朝的第二任丞相,他秉承了蕭何治國的風格,仍以蕭何所定的政策治理國家。“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陳平在擔任丞相期間,仍以黃老思想為指導治理國家,由此可見漢初幾位丞相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對黃老之學中的“無為而治”都頗有應用。另外,漢初的幾位帝王皆非常重視黃老思想。據《史記•禮書》載:"孝文即位,有司儀欲定儀禮,孝文好道家之學,以為繁禮飾貌,無益于治,躬化謂何耳。故罷去之。"此外,窦太後更為崇尚黃老清靜之術。在此影響下,文景時期,黃老之學在統治階層内部非常盛行。漢初統治階層對黃老之學的重視對于國家大政方針的實施産生了一定的影響。總而言之,一種思想理論能夠在某個曆史階段盛行并被統治者所青睐進而确立為治國的理論,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它順應了曆史發展的潮流,符合時代發展的背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