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是割的意思;蘇,是腐草的意思。屠蘇酒,就是用割來的藥草泡的酒。古人每年除夕将藥囊放在井裡,春節取出泡酒,一家人都來喝,可以祛邪防病。
這個習俗後來一直沿用,宋代王安石的詩《元日》中“入屠蘇”、”新桃換舊符”,描繪的就是當時人們過春節,飲屠蘇酒、貼新桃符的喜慶氣氛。
屠蘇酒由大黃、桔梗、蜀椒,白術、桂心、制烏頭、菝葜等組成。 制作方法:以上藥物研為末,以布包裹。在除夕那天沉入井底。正月初一從井中取出藥,浸入一斤清酒裡,放火上煮沸數次即可飲用。古人在春節期間引用,以期起到避疫氣,避免溫病、傷寒侵襲等作用。但後來屠蘇酒的意義在于節慶,而不在于治病了。
傳說屠蘇酒的配方出自三國時名醫華佗,後來孫思邈對此方極為推崇,經過衆多中醫典籍的轉載,後來竟演變為春節期間飲屠蘇酒的民風民俗。其影響範圍之廣,遍及全國各個地區和數個民族,并世代傳承。期間有無數詩人留下了與屠蘇酒有關的詩作。在中國曆史文化名酒中,屠蘇酒也是一枝獨秀,文化内涵十分豐富。有些地方,還将屠蘇酒加以神話,以為它不但能防治疾病,還能給人民帶來吉祥和幸福,成為中華文化傳承中的一朵奇葩。
作者王叔文,河北省贊皇縣執業中醫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