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浙江師範大學附屬杭州笕橋實驗中學(以下簡稱“笕橋實驗中學”)從2008年開始,以課堂改革為抓手,深入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内生課堂”實踐,将“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豐富課程體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内生動力,讓學習真正發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浙江師範大學附屬杭州笕橋實驗中學(以下簡稱“笕橋實驗中學”)從2008年開始,以課堂改革為抓手,深入推進基礎教育改革。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内生課堂”實踐,将“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豐富課程體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内生動力,讓學習真正發生。
讓課堂有活力
“義和團運動究竟是什麼情況呢?你們讨論一下。”任課教師話音未落,學生迅速站起來圍成圈,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激烈的讨論。
随後,被點到的小組站到講台上向全班講解“義和團運動”。“石雨軒字好看,去闆書;俞哲濤基礎好,講解一下背景……我來補充基本知識,王哲凱補充課外知識,沈羽潼台下糾錯,有問題及時反饋。”組長趙思潔安排得清晰明了。
教師則一直在旁邊巡視、監督小組内的讨論,認真觀察學生的課堂展示,并給予評價。“有表現不積極的組員,就要扣一分;表現優異的小組,要加分。”同時還要眼明心亮,随時糾正謬誤,做好點撥提升。
學生通過教師的“導”,協商确定小組學習任務,選擇學習方式,分工答疑,互相幫扶,并對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和點評。教師則根據每組的探究與展示,通過适度梳理、延伸與拓展,提升課堂思維含量,幫助學生形成高階的思辨能力。可謂“導—助—展—評—研”缺一不可。整個過程,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這種獨特的“内生課堂”,颠覆了傳統的“以教為主”的課堂,在預學任務和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的學習活動,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學生“先學後教”,以激發學生内在的學習與創造能力。
在年輕教師方楊輝看來,“内生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力、團隊協作力、領導力和創造力。他說:“有時候學生多變的思維和表現力令老師耳目一新。有小組曾經以情景劇的形式演繹課堂内容,學生一下子就全記住了。”
八年級的沈蜀桐,覺得這種課堂形式不僅能碰撞思想火花,更重要的是檢驗了自己學得是否紮實。“給同學講着講着,突然自己就不會了。”
課堂的改變,帶來“鲇魚效應”。小組内,優秀生的學習與研究更加細緻深入,帶動基礎弱的學生迎頭追趕。
讓學生有動力
在笕橋實驗中學,與“内生課堂”相配套的是教師充分“放權”。從學生進入校園的一刻開始,吃飯、午休、放學、眼保健操等活動都由學生自行管理。學校自編《笕實學子自主管理手冊》,還創設了“對子契約、小組契約、班級契約”三級契約機制,以“契約”的形式推進學生日常自治和課堂自治。
其中,小組是自治的核心。它将學習和生活由“單打獨鬥”,變成“抱團取暖”。每個班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再分成兩個次級小組,形成一個優等生幫扶中等生和差等生的格局。組名、組歌、組訓等皆由組員自主制定。小組一旦成立,從此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比賽,都将以小組形式展開,小組間共同遵守一起拟定的“契約”,向着共同目标努力。
點贊式評價的開展,無疑讓小組成員彼此抱得更緊。在笕橋實驗中學,有個特殊存在,那就是“點贊銀行”。“點贊銀行”每個月開放,每個學生可拿自己努力賺取的點贊卡,到“點贊銀行”兌換獎品。
學生如果想獲得更高的分數,換得更多的點贊卡,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與小組一起在課堂上“為學習而戰”。因為點贊式評價體系核心在于學生創造性、自主性能力和素養提升的評價,評價過程更注重課堂上小組間學生的自評互評、有效互動,特别關注課堂挑戰性問題的選擇和解決、課堂展示的效果和提升。換言之,認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展示的學生,在課堂上會更容易獲得“加分”。
評價打分還會強調目标确定的差異性,因生制宜、因組制宜。“基礎好的學生完成得到一分,基礎弱的學生完成,可能就是兩分。”黃夏康老師表示,教師會根據問題難度給予個人不同的分數,鼓勵偏弱的學生和小組加油努力。
讓課程有魅力
“學生各有不同,如何發現他們的特點和優勢,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一直是學校課改關注的重點。”學校黨委書記、校長高瓊表示,學校以去功利、至良善、重選擇作為課程體系建設的出發點,杜絕功利教育,緻力于為每一名學生提供适合的課程,激發每一名學生向上的動力。為此,學校以“立德樹人、博約養正”為育人總目标,精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拓展型課程,也為學生愛上校園、激發内生動力提供了新的選擇。
學校的拓展型課程,包括博學、博雅和博采三大課程體系。博學課程主要為擴展學生的學科知識而設立,如宋詞鑒賞、走進《論語》、英語戲劇、辯論等課程。博雅課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禮儀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而博采課程是學校利用社會資源、高校資源和家長資源開發實施的56門涵蓋科技、體育、藝術等領域的綜合實踐類課程的總稱,通過走班自選、項目式學習等方式階梯式推進。其中,英語戲劇和辯論最有特色,也是七、八年級學生的必修課。
學校還為學生搭建了豐富的展示舞台,比如博約文化節、戲劇節、科技節等。在學校的大力推動下,拓展課程成效顯著。2020年學校學生獲得了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創客大賽金獎。
現在學校教師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學校從最開始零課題的窘狀,到如今擁有1項教育部課題、6項省規劃課題、27項區級研究課題,先後獲得區、市、省多項課題成果一等獎,科研氛圍濃烈,教師成長迅速。
(作者單位系浙江師範大學附屬杭州笕橋實驗中學)
《中國教育報》2021年05月28日第6版
作者:鄭蔚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