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訓練 防止疲勞性骨折
■張焱 羅微全
姜晨繪
傷情播報
“加油!别停下……”訓練場上,陸軍某旅新兵正在進行3000米跑考核。眼看離終點越來越近,戰士小許突然感覺左髋部疼痛難忍,一個趔趄摔倒在地,無法站立行走。小許到聯勤保障部隊第904醫院檢查後,醫生診斷為疲勞性骨折。
“跑個步怎麼就骨折了?”小許感到十分納悶。
什麼是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又稱應力性骨折,是人體長期重複單一運動導緻的骨骼損傷。疲勞性骨折的易發對象包括運動員、舞蹈演員及部隊新兵,好發部位有足第二跖骨、胫骨、腓骨、股骨等。不少新戰友年齡小,肌肉力量單薄,如果訓練強度超出身體承受範圍、訓練時不注重自我保護,就容易發生疲勞性骨折。此外,不合适的訓練場地、帶病訓練、受傷後未及時就醫等情況也可能引發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多發于投彈、正步、奔襲等訓練課目後,早期表現為受傷部位疼痛,進而周圍軟組織腫脹,局部有明顯壓痛。與外力撞擊造成的骨折不同,疲勞性骨折發病初期對肢體運動功能沒有明顯影響,容易被忽視。損傷積累到一定程度時突然爆發,有很強的傷害性。
通常情況下,官兵在長時間劇烈運動後,身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休息一段時間可緩解。如果疼痛持續兩周以上,甚至有加重迹象,要引起高度重視。若出現以下症狀,可能是患了疲勞性骨折,應及時就醫:身體某一部位(通常在下肢)未受外部碰撞出現突然性疼痛,不能繼續跑步;單足站立或單足跳時局部疼痛;用手指按壓痛處或腫脹部位時,疼痛感強烈;完全停止運動一段時間後,疼痛自然消除。
預防疲勞性骨折
科學訓練。組訓者應根據新兵實際情況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避免長時間、超負荷重複單一動作。建議采用“循環訓練法”,如在3公裡越野跑後進行仰卧起坐訓練,再進行其他與跑步相關的課目,以減輕胫骨、跖骨等部位的磨損程度。訓練前充分熱身,舒展關節和肌肉,讓身體提前進入運動狀态。訓練過程中掌握正确的動作要領,跑步時注意落地緩沖,避免損傷膝蓋、腳踝等部位。
提高防護意識。訓練前充分了解訓練課目,穿戴合适的鞋襪,有條件的還可在膝、踝等部位佩戴專業護具,保護關節。如果官兵訓練後身體疼痛,且反複發作,要及時就醫。切忌帶傷訓練,否則會加重病情。
調節飲食。訓練期間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可适當多吃雞蛋、牛奶、魚蝦、豆制品等食物。盡量不喝碳酸飲料。碳酸飲料中含有磷酸成分,會抑制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經常喝碳酸飲料容易出現骨質疏松,可能增加骨折的發生率。建議各單位夏季配制含鹽的清涼飲料,或在訓練場準備榨菜、糖和涼開水,供戰士取用。
疲勞性骨折治療
新兵出現的疲勞性骨折大多是慢性損傷,症狀輕微,一般隻需進行保守治療,及時停止訓練,靜養休息。如果病情繼續發展,患肢出現明顯骨折迹象,X線片提示骨折無移位,要用石膏繃帶固定骨折部位,同時冷敷患處。每次冷敷時間約10分鐘。必要時擡高患肢,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症狀較重、愈合困難的疲勞性骨折需進行手術治療。
無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後期都需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系統的功能康複訓練,以加快愈合,最大限度地恢複患者的肢體功能。
功能康複訓練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早期關節活動訓練以牽伸、跖屈、内外翻等被動活動為主,肢體運動弧度或轉動角度不宜過大。随着傷情好轉,可逐步加大動作程度,切忌小範圍、快節奏活動,防止造成骨痂損傷。疲勞性骨折易發于下肢,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下肢康複訓練動作:
踝泵運動。平躺于床,雙腿伸直放松,腳尖向上勾起至最大限度,保持5-10秒;接着腳尖往下壓至最大限度,保持5-10秒;最後雙腳以踝關節為中心旋轉。上述3個動作為1組,每次15-20組。
股四頭肌收縮運動。平躺于床,大腿繃直,膝關節向下壓,腳尖向上勾起,盡量收縮大腿肌肉,以股四頭肌肉鼓起、髌骨向上活動為标準,保持3-5秒後緩慢放松,腳尖恢複到自然狀态。重複以上動作,直至大腿雙側感覺疲勞。
直腿擡高鍛煉。平躺于床,雙腿自然伸直,腳尖向上勾起,一條腿緩慢擡高,距床面約10-15厘米,保持3-5秒後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每次鍛煉以身體能承受、不感覺疲勞為宜。
(本文刊于《解放軍報》2021年5月9日第7版)
來源: 中國軍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