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一雙地理的眼睛,品味大自然的美好」
廣西的桂林山水、湖南的張家界是享譽世界的旅遊勝地,他們分屬于不同的地貌類型。那麼,他們的形成、地貌景觀有什麼不同呢?
一、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一個石灰岩高原的名稱,那裡有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因此,喀斯特一詞即為岩溶地貌的總稱。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地下兩大類,地表有石芽與溶溝,喀斯特漏鬥,落水洞,溶蝕窪地,喀斯特盆地與喀斯特平原,峰叢、峰林與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地下形态的總稱,又稱岩溶地貌。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喀斯特地貌——天坑
喀斯特地貌——峰林
喀斯特地貌——溶洞
濕熱氣候條件下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高數十倍,且反應速度很快,因而岩溶作用強,喀斯特地貌分布較廣;反之,幹旱高寒氣候區喀斯特作用很弱。
我國著名的喀斯特景觀名勝區分布: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吉林。
(一)貴州興義萬峰林景區
萬峰林景區,位于貴州省興義市東南部,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萬峰林氣勢磅礴,景觀奇特,堪稱中國錐狀喀斯特博物館。
貴州興義萬峰林景區
貴州興義萬峰林景區
(二)重慶武隆喀斯特旅遊區
武隆喀斯特旅遊區,位于重慶市武隆區境内,擁有罕見的喀斯特自然景觀,包括溶洞、天坑、峽谷、峰叢等,兼具休閑、娛樂、運動項目,以及土家族、苗族、仡佬(gēlǎo)族等少數民族獨特的民俗風情,是國家5A級旅遊區。
武隆喀斯特旅遊區
武隆喀斯特旅遊區
(三)廣西桂林山水風景區
廣西桂林山水風景區,包括桂林市、陽朔縣等。這裡居住着壯族、瑤族、苗族、侗族(dòng)、仫佬(mùlǎo)族、毛難(máonán)族等少數民族。簪山、帶水、幽洞、奇石,曆來被譽為桂林風景的四絕。
廣西桂林山水風景區——象鼻山
廣西桂林山水風景區——地下溶洞
(四)北京龍門澗風景區
北京的京郊,有一個大峽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被譽為“北方喀斯特之花”“北方地質博物館”的美譽,這就是龍門澗風景區,位于門頭溝區清水鄉燕家台西北側。
龍門澗地質結構奇特,已經有1億5千萬年的曆史了,峽谷内崖高谷窄,兩側山峰相對谷底落差為300—600米,最窄處不到4米,谷内有大大小小的溶洞。谷底道路蜿蜒曲折,曲徑通幽;小溪潺潺,溪水清涼。
北京龍門澗風景區
北京龍門澗風景區
二、張家界地貌
您可能會有疑問,張家界地貌是一種地貌類型嗎?
2010年,國際地貌學家協會将張家界特征鮮明、規模巨大的獨特砂岩地貌類型,确定為“張家界地貌”。自此以後,凡在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發現類似張家界石英砂岩峰林的地貌,都可統稱為“張家界地貌”。
張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種獨特類型,它由石英砂岩為成景母岩,通過流水侵蝕、重力崩塌、風化等作用力形成的石林、嶂谷、石牆、天生橋、方山、平台等地貌景觀。
【嶂谷,指谷坡陡直,深度遠大于寬度的峽谷。】
張家界地貌——乾坤柱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張家界市武陵源區,公園面積398平方千米,公園内的砂岩峰林地貌是世界上獨有的,具有相對高差大、柱體密度大、柱體造型奇特、擁有軟硬相間的夾層、植被茂盛、珍稀動植物種類繁多等特點。
景區中的千座石峰撥地而起,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縮小的仙境,放大的盆景”。
張家界地貌———“中國山水畫的原本”
張家界地貌——石牆
張家界地貌——圓形石柱
張家界地貌——方形石柱
張家界地貌——天生橋
張家界景區——峽谷地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