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漢字之源有哪些

漢字之源有哪些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6 01:33:48

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利,會意字,讀作lì。甲骨文字形左右結構,左禾右刀,或者左刀右禾。有的甲骨文字形還在刀和禾之間有幾個點,表示禾成熟後掉落的谷粒。有的甲骨文字形還有一隻手和從根部割掉禾之後留下的根(丄),有的甲骨文把丄誤寫為土。金文繼承了甲骨文的所有字形,還有的把丄誤寫為工字。篆文整齊化,承接最簡單的字形,寫作左禾右刀。隸變後,楷書寫作利。本義用石刀快速收割成熟的谷子。

漢字之源有哪些(漢字探源利)1

利字的演變

《說文解字》:利,銛[xiān]也。從刀。和然後利,從和省(利是一種叫銛的農具。以刀作偏旁。和氣生财得利,利字的禾是和字的省形)。這是根據《易經》的“利者,義之和也”所作的解釋,不确切。利字的本義就是用石刀快速收割成熟的谷子。

漢字之源有哪些(漢字探源利)2

現代農民收割谷子

割谷子,需要刀刃盡可能的薄,引申為農具或兵器鋒刃尖而快。(1)《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兩個人同心同德,力量大得像切斷金屬的利刀)。(2)《荀子·勸學》:木受繩則直,金就砺則利(木材經過墨線加工才能取直,金屬刀劍在磨刀石上磨過才能鋒利)。如,鋒利,利爪,利劍。

由器具鋒刃尖而快形容快捷,靈便。《荀子·勸學》: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緻千裡(乘坐車馬的人,并非他的雙腳走得快,卻能到千裡之外)。如,利馬(快馬),利落。

引申為人的思維敏捷,言辭尖銳,語速很快。《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端木賜傳》: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子貢口齒伶俐,巧于辭令,孔子常常駁斥他的言辭)。如,言辭犀利。進一步引申為看問題深刻。如,目光銳利。

石刀尖而快,收割谷子時會很容易,引申為不難。《史記·項羽本紀》:時不利兮骓[zhuī]不逝(時局非常困難啊,烏骓馬都跑不動了)。如,利鈍(順利與挫折)。

引申為擁有或取得某種優勢。(1)漢·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秦國憑借已經取得的優勢,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劃分山河的區域)。(2)《資治通鑒》: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善于作戰的人,會根據戰場形勢,将優勢導向己方,以實現己方戰略目标)。

引申為重要的,要害的。《老子·道德經·第三十六章》: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大魚深潛而不離池淵,國家重器要秘而不宣)。

收割了谷子,人就有飯吃,可以活下去,引申為好處,益處。(1)《韓非子·五蠹》:上下之利,若是其異也(君臣之間的利害得失,是如此的不同)。(2)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但欲求死,不複顧利害(隻求一死,顧不得對自己是好是壞)。如,利益,利害。

引申為經濟權益。《管子·國蓄》: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诎;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經濟權益由國家統一掌握,這樣的國家強大無敵;分兩家掌握,軍事力量将削弱一半;分三家掌握,就無力出兵作戰;分四家掌握,其國家一定滅亡)。如,利國利民,福利。

引申為債權人從債務人那裡獲得的報酬,或者投資企業銷售的産品減去成本賺到的錢。《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候時轉物,逐什一之利(買進賣出時都等待時機,以獲得十分之一的利潤)。如,營利,盈利,赢利,牟利,謀利,利息,暴利。

引申為錢财。(1)《論語·裡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明白大義,小人隻知道小利)。(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商人重利輕别離(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輕易别離)。如,功名利祿。

引申為吉祥,好運。廣東人過年時晚輩向長輩要紅包叫“逗利是”,以期新的一年走好運。如,利市,利事,利是,利時,吉利。

引申為達到預期的目的。《孫子兵法·謀攻篇》: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一定本着不用武力就使敵徹底屈服的原則争得天下,做到軍隊不受損失而取得完勝)。如,勝利。

引申為物産。(1)《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将連橫》:(秦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秦國西面有巴、蜀、漢中等地的富饒物産)。(2)兩漢·晁錯《論貴粟疏》: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勢力超過官吏,憑借資産相互傾軋)。

腹洩時排便疾速,引申為痢疾。《二十七脈戡亂記之洪脈》:小便淋瀝或不通,大便閉結或下利(小便淋瀝或不通,大便拉不出來或腹洩、腹痛,便中帶膿、血和黏液等)。此義後寫作痢。

利姓或源自遠古首先使用石刀收割谷子的氏族。他們把這種活動用符号記錄下來,寫作利。這個氏族或者建立了方國利國。國人以利為圖騰标識,并以利為氏。據記載,春秋時期,晉國有利邑,其地不詳。晉國極盛時,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區、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陝西的一角,這些地方都出産谷子。楚國也有利邑,在今四川省廣元境内,但廣元出産稻子而非谷子。從利字本義看,晉國的利邑有可能是遠古的利方國。

據文獻記載,利姓的來源有:

1.源自姬姓。春秋時,晉國有大夫食采于利邑(具體地點無考),其後人有利孫氏,後改為單姓利氏。

2.源自芈姓。春秋時,楚國有公子受封于利邑(今四川省廣元縣境),其子孫以封地為氏,稱利氏。

3.源自高陽氏。上古時,有位商代王族有人叫理利貞,為了逃避商纣王迫害,曾路經一棵李樹下以李子充饑,後來就改稱李利貞。李利貞的十一世孫李聃,就是老子。老子後代中,有取先祖李利貞名字中的利為氏的,稱利氏。

4.源自官位。秦始皇設置有利氏一官位,也稱栗氏、曆氏,專職負責監造金屬器具。其中,負責兵器制造的稱“利氏”。其後人以先祖官位為氏,稱利氏。

5.源自古代鮮卑族。南北朝時,北魏鮮卑族有叱利氏,入中原後遂漸與漢文化融合,後改為利氏。

6.源自少數民族。滿族、達斡爾族有利氏。

如今利姓人口約14萬,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第370位。

詩曰:

利指用刀收谷快,

谷多飯飽好處來。

上下一心利斷金,

争名奪利不應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