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講了什麼是痔瘡和直腸癌,痔瘡會不會變成直腸癌(痔瘡會變成直腸癌嗎?)。雖然痔瘡不會癌變,但是其便血的症狀,會掩蓋其他有類似表現的疾病。臨床上經常會碰到不少直腸癌患者,發現便血後,存在僥幸心理,最初都以為是痔瘡,最後一查竟是直腸癌。因為痔瘡比較常見,且便血是痔瘡和直腸癌共有的症狀,所以很容易被誤會,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耽誤了直腸癌。
痔瘡和直腸癌引起的便血特點是不同的
痔瘡引起的便血一般顔色比較鮮紅,一般是便紙上有血,或便後滴血,有些人會有噴射狀出血,便後可自行停止。這種出血一般不和大便混在一起,曲張的靜脈團被大便蹭破引起出血,鮮血附着于糞便表面,便是便,血是血。一般是間歇性便後出鮮血。
直腸癌引起的便血,顔色大多數是暗紅色,也可為鮮紅色或黑色。如果腫瘤引起的出血量較少,速度慢,血液在腸内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顔色即為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黑便,柏油樣便,比如胃出血);若出血量較多,血液在腸内停留時間短,排出的顔色呈暗紅色;若出血量特别多,血液在腸内停留時間很短,出血很快排出時,可呈鮮紅色。因為腫瘤會破壞黏膜産生黏液,腫瘤破潰繼發局部感産生膿液,往往便血會伴有黏液,或膿液,後者稱為膿血便。直腸癌引起的出血常常是和大便混在一起的,兩者不容易區分。
直腸癌會引起直腸刺激症狀,痔瘡刺激症狀不明顯
直腸癌會有排便習慣的改變,是在自己原有排便習慣的基礎上,出現排便次數增多,同時伴有肛門下墜感,裡急後重,很想解大便,然而又無法一洩為快,總有排便不盡感。腫瘤侵犯導緻腸腔狹窄,還會引起大便變型、變細,嚴重者會出現腸梗阻。痔瘡便血時不會引起排便習慣的改變,刺激症狀不明顯,排便很規律,大便形狀一般不改變。
直腸癌侵犯前列腺、膀胱,會出現尿頻、尿痛、尿血等表現,侵犯骶前神經,會出現骶部持續性疼痛。晚期出現肝轉移時會有腹水、黃疸、消瘦、貧血等。
肛門直腸檢查
除I度内痔外,其他都可在肛門試診下見到,按壓質地軟,部分痔可在手輔助下還納。直腸是惡性腫瘤,質地硬,一般不會脫出肛門。直腸指診是診斷直腸癌最基本、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我國直腸癌中約70%是低位直腸癌,能在直腸指診中觸及。
腸鏡檢查
腸鏡可以清晰的觀察腸道内情況,對于異常的地方可以取組織進行病理檢查。結直腸作為空腔髒器,普通的檢查如腹部CT、超聲很難發現息肉、早期的癌變,隻有通過腸鏡下放大觀察、鉗取組織做病理檢查,才能夠早期發現大腸癌。
不是所有的患者都會出現典型的症狀,但如果出現便血,特别是暗紅色血便、膿血便,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或伴有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腹痛等,特别是中老年人、有家族史的直系親屬等高危人群,要及時就醫,通過大便潛血試驗、直腸指診和腸鏡檢查來診斷,避免延誤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