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吃東西噎在胸口處下不去?本報訊(記者 劉蓉)好好吃飯本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但對于來廈務工的宋女士來說,卻是個奢望——她被“想吃吃不下、吃下也要吐”的怪病困擾多年,反複就診未果,直到近日廈門市中醫院消化内科對她進行POEM(經口内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手術,術後三天,她才在四十年來第一次順利進食,激動得熱淚盈眶,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總感覺吃東西噎在胸口處下不去?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本報訊(記者 劉蓉)好好吃飯本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但對于來廈務工的宋女士來說,卻是個奢望——她被“想吃吃不下、吃下也要吐”的怪病困擾多年,反複就診未果,直到近日廈門市中醫院消化内科對她進行POEM(經口内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手術,術後三天,她才在四十年來第一次順利進食,激動得熱淚盈眶。
體态消瘦的宋女士40年來一直進食困難,身高1.6米,體重不到45公斤。她總感覺進食時食物噎在胸口,很是難受,近幾年症狀更加明顯,有時甚至連水也難以咽下,嚴重時吃下去的又吐出來,還逐漸出現胸骨後疼痛、體重減輕等症狀,多處求醫,效果都不理想。由于病程較長,家人由最開始的耐心陪伴變成了不理解,認為宋女士是無病呻吟,因此她在身體備受煎熬的同時,心理也忍受着巨大的痛苦。近日,她抱着試試看的心态,來到廈門市中醫院内鏡中心主任索标的門診。
索标接診後,詳細了解病情,及時為宋女士采取補液、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營養支持等讓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的措施,并完善胃鏡、食管造影等相關檢查,初步診斷她為“贲門失弛緩症”。在索标主任和鐘名榮副主任醫師的帶領下,對宋女士進行POEM(經口内鏡下食管括約肌切開術)手術。術後第3天,宋女士就能順利進食,目前已康複出院。
“贲門失弛緩症由于長期吞咽困難,患者生活質量往往較差。以往治療包括口服藥物、内鏡下注射藥物、球囊擴張和支架治療等方法,但不能有效解除食管下段括約肌梗阻,療效不肯定,複發率較高。”索标介紹,“傳統的外科手術療效确切但手術創傷大,要考慮患者長期營養不良的身體耐受力,且術後恢複慢,住院時間長,手術費用也較高。”
POEM作為治療贲門失弛緩症的一種全新的内鏡微創技術,病人無需開胸手術,全部手術過程均在無痛狀态下通過胃鏡進行操作,具有手術時間短,創傷小,無疤痕,恢複快,療效可靠的特點。“POEM通過内鏡在贲門上方建立粘膜下‘隧道’,在内鏡直視下切開食管周圍的環形肌,術後金屬夾關閉粘膜層切口,充分彰顯出微創治療的優越性,讓患者免受‘開膛破肚’之苦。”
【名詞】
贲門失弛緩症
這是由于食管胃交界處神經肌肉功能障礙,導緻食管下端括約肌高壓、對吞咽動作的松弛反應減弱,食物無法順利通過而滞留,逐漸使食管蠕動減低、食物擴張的一種疾病。吞咽困難、反流、胸骨後疼痛、體重減輕是贲門失弛緩症的主要症狀。
作者:劉蓉
來源: 廈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