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七大并發症狀?俗語說“腰帶長,壽命短”,生活中,不少人明明四肢不胖,但肚子卻肉嘟嘟的,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肥胖的七大并發症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俗語說“腰帶長,壽命短”,生活中,不少人明明四肢不胖,但肚子卻肉嘟嘟的。
您認為這不是胖?錯!這是一種更為危險的肥胖——“腹型肥胖”。
“腰粗”要小心是内髒脂肪過多
對于健康人群,四肢纖細,但有“将軍肚”,大多是内髒脂肪過多導緻的。
此類肥胖會讓内髒器官壓力逐漸增大,内髒機能下降,各種健康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如脂肪肝、心髒肥大等;當多餘的脂肪進入血液後,還會引發動脈硬化,增加中風、心梗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外,據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報告數據源顯示,内髒脂肪過多會增加11種癌症的并發率!
什麼樣的腰才算“粗”
腹型肥胖是一種比較隐蔽的肥胖,除了肉眼觀察,我們最好拿出尺子量一量。
測腰圍的方法也很簡單:
在身體兩側找到肋骨最下端和胯骨最上端兩點,取兩點連線的中點,用皮尺水平圍繞一圈(緊貼而不壓迫皮膚),就能測到腰圍。
測量時要脫掉或拉高上衣,身體站直,并慢慢呼吸,不要憋氣,不要吸肚子,可重複測2~3次以保證準确性。
按照我國目前的标準,如果男性腰圍≥85cm,女性腰圍≥80cm,就屬于腰圍超标,有内髒脂肪超标風險。
減肥為何這麼難?
減肥的過程中,有一個關鍵問題,就是要區分自己屬于“實胖”還是“虛胖”。
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是當代運用中醫藥治療糖尿病的領軍人物,他發現,現在的糖尿病患者百分之八十都肥胖,在大量理論根據和現實意義上,仝小林院士提出了這個分型原則。
如何正确判定自己到底是“實胖”還是“虛胖”呢?
先說一個總的原則:大吃大喝導緻肥胖,通過運動或節食比較容易瘦下去,這是實胖;少吃少喝還是胖,無論怎麼運動或者節食,都沒有明顯效果,一般這就是虛胖。
實胖:實胖的本質就是飲食過量,攝入的能量太多,而又根本不運動或運動量太少,能量沒有地方消耗,最後隻能轉化成脂肪。
仝小林院士對這種肥胖有一個形象的描述:縱腹垂腴。這個詞的意思是說肚子太大了,承擔不了重量,就下垂了。這些貼在肚皮底下的脂肪,在中醫裡叫做“膏脂”。
膏脂的危害是能滲入血管之中,形成“血濁”。一旦膏脂入血形成血濁,高脂血症、高尿酸症就都找上來了。若還不注意節制飲食,接下來的發展就是冠心病、腦血栓、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失明、爛足、中風癱瘓、心梗等後續風險相繼增大。
仝小林院士指出,肉類能夠令人内熱,熱積累多了就會消耗人體津液,最後形成脾疸——2型糖尿病前身。這種肥胖人群要想減肥,沒有别的辦法,必須要立下志向,持之以恒地節食加運動。
虛胖:很多女性朋友屬于“虛胖”。
她們很少應酬,日常生活中也并沒有頓頓大魚大肉。吃得不多,身上的贅肉卻越來越多。她們也嘗試過節食減肥,甚至一天就隻啃倆黃瓜,結果還是胖,而且越節食減肥,身體反而越虛弱。
其實,這是身體代謝水平太低導緻的,如果能夠把基礎代謝率提起來,減肥就會變得容易。
代謝水平為什麼會低呢?
中醫認為,這是因為脾虛了、腎虛了。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腎氣、脾氣,分别是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氣的本質,是髒腑功能的體現,好比髒腑幹活能力的強弱。
氣虛了,髒腑幹活就幹得慢,體内的營養、水濕遲遲得不到代謝。
代謝不掉的就變成了脂肪,中醫把這種脂肪稱作痰濕。而且,這種脾虛、腎虛的“虛胖”人,因為氣虛,陽氣亦不足,每天特别累,動則氣喘籲籲,四肢無力感非常明顯。還怕冷,下肢容易腫。
虛胖的人肌肉比較疏松,脂肪下垂,輕輕拍拍自己身上的肉,如果有晃動感,那就要警惕可能是虛胖。虛胖者不僅僅胖,關鍵還有虛,體虛則自身陰陽與氣血調節受損,造成抵抗力降低,産生疾病。
因此,虛胖患者必須調理髒腑,先把脾腎補起來,讓水濕處理得快,不要老是滞留在體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