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币是指以柔軟的物料(通常是紙張)造成的貨币,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币符号。它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使用的貨币形式,目前世界上有兩百多種紙币,流通于世界上193個獨立國家和其他地區。紙币的出現,使貴金屬貨币漸漸退出流通領域,商品交換不再受到貨币不足的限制,從而更加便利。
紙币的使用起源于中國。采用紙币的最早嘗試出現在漢武帝在位時期。當時,連年征戰匈奴耗盡了國家财力,私人鑄錢使錢币大幅度貶值,導緻錢币的面值持續出現劇烈浮動。漢武帝便下令發行每張價值為40萬銅錢的鈔票,收回大部分硬币。這種鈔票用極其罕見的白鹿的皮制作而成,上面印有特殊圖案。
公元800年左右,中國重新發行紙币,在當時被稱為“飛錢”,因為它很容易被風吹跑。這種紙币不能充分交換,隻是私人銀行交給商人用以兌換現金的憑證。它在京城發放,商人在返回各省後可用之兌換現金。然而,這些都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紙币,直到北宋時期在四川成都出現了的“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币。
交子
紙币出現在北宋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産物。宋代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商品流通中需要更多的貨币,而當時銅錢短缺,滿足不了流通中的需要量,需要大量輕便的貨币作為支付和流通手段。
北宋初年,宋王朝為了掠奪川蜀地區的财富,在此地區禁使銅錢,而使用鐵錢。鐵錢值低量重,使用極為不便。當時一個銅錢抵十個鐵錢,每千鐵錢的重量,大錢25斤,中錢13斤。在四川買一匹布需鐵錢兩萬,重約500斤,要用車載。鐵錢如此笨重不便,這時,一種類似存款收據的紙券出現了,正背面都有出票人的印記,有密碼花押,票面金額在使用時填寫一一這就是交子,但它隻是一種存款和取款憑據,而非貨币。交子的出現适應了商品經濟發展的要求,所以很快流行起來,被商人們廣泛使用,中國因此成為最早流通紙币的國家。
交子的産生
随着商品經濟的發展,“交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并在各地設交子分鋪。太宗初年,成都16家富商聯合建立交子鋪發行交子。後來由于富商經營不善而使交子不能兌現, 失信于民,引起政府幹涉并收歸官辦。1023年,北宋政府在益州設立交子務,在次年2月開始發行官交子,規定市面上隻許流通政府印發的交子,将商人個别發行的交子全部收回。官印交子有一定的發行限額和流通期限,每三年持舊交子換新交子。交子按規定可以随時兌現,屬于信用貨币性質。交子的票面金額開始時臨時填寫,後改為印固定金額。
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為“錢引”,改“交子務”為“錢引務”。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廣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諸路均改用“錢引”。
後來, 印制紙币的思想向西緩慢傳播。1292年,蒙古人在伊朗印發了中國式鈔票,最早的歐洲紙币是1901年在瑞典印制的。“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币,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币印刷技術有着重要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