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為了更好地生存,在生産生活中,總結出來了很多經驗,以及非常有效的知識技能,并且将這些生活經驗和技能,用簡單易懂的口頭語記錄下來,交流傳頌,這便是民間不可或缺的俗語。
民間的俗語,同樣也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俗語,由于隻是流傳在民間老祖宗們的口耳之間,甚至無法找尋他的源頭,也看不到記載他們的文獻。但這并不能否認,民間俗語對于民間生活生産,以及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民間就有這樣的一句話“男怕三十,女怕十八”,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男怕三十
所謂“男怕三十”,就是說,男人一旦到了三十歲,便到了人生的分界線。三十歲之後,上有老,下有小,該是承擔起人生重擔的時候了。
而為什麼人們會認為“三十歲”是人生的轉折呢?
其實這與孔子的一句話有關。
孔子曾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三十而立之說便來自于此。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開始研究學問,無論是學官制,還是學琴,抑或是問道老子等等,大部分都是在三十歲之前做的事情。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孔子就已經在學問上有所成就了。
這個時候,孔子的學問有所成就,但并不代表他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所以孔子所言的“三十而立”,是指自己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儒學的基本觀念。換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确立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
而人們說“男怕三十”,隻是對“三十而立”的斷章取義的誤解。
很多人都說人們的黃金年齡是在二十多歲左右,但其實不然,二十多歲雖然是身體機能和大腦最為活躍的時候,但是人們隻有經曆了在二十多歲的積累,才能在三四十歲的時候爆發。
這也就是為什麼孔子會有“四十不惑”說法的原因!
女怕十八
十八,在古代是個非常重要,且有着非常多文化内涵的數字。
比如說,十八層地獄、女大十八變、十八般武藝,就連神話故事中開天的盤古,都是一丈八尺長。古人一般都用“十八”來表示虛數,民間俗語“女怕十八”中的十八,其實也是虛數,不是說女子就害怕十八歲,而是說女子的芳華易逝,要格外珍惜年輕的時候。
民間經常說“女人三十豆腐渣,男人四十一枝花”,其實都是在說女子的芳華易逝,而男子在四十歲,到了不惑之年,才是最有魅力的時候。
對于“女怕十八”,其實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古代女子往往很早就會成家。老祖宗認為多子多福,所以古代大多都是在很早便成婚了。“女怕十八”就是在說,女子稍微年長,便不好成親。
《紅樓夢》中,襲人的父母要想将襲人贖回來嫁人,可那個時候,襲人卻大約才十七八歲的年紀,可見當時,這個年紀嫁人,已經是常态,甚至可以說,年齡都算是比較大的了。
甚至古人還有“女十七不嫁者,罪其父母”的規定,南朝時期甚至還有“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就是說十五歲還不嫁,就會被朝廷治罪。當然這種規定大多數都是朝廷為了增加人口,恢複戰後生産,提升國力的舉措。古代國泰民安的時候,民間的結婚年齡也是保持在了十七八歲左右。
民間的俗語充滿了老祖宗的智慧,雖然很多俗語的來源,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但并不妨礙我們對俗語的繼承和發揚。民間俗語中所蘊含的古老智慧,也同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