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04:38:24

越食記-諸暨篇

1.次塢打面:一碗可以統殺南北的面條

前幾天,老越走在甯波清冷的街頭,一碗”次塢打面“落胃,感受到了從裡到外的溫暖。So,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一碗面。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一碗可以統殺南北的面條)1

次塢打面

面是北方的面,湯是南方的湯

“次塢打面”目前在全國小吃界的地位還不高,但依老越看,這面是具備統殺南北的潛質的,因為它很好地融合了南北面條的特質。

一位來自北方的朋友,對于南方的面條向來不屑。

吃過次塢打面之後,才算改口:這面條還不錯!

先來說面

“打面”,顧名思義,就是打出來的面。

純手工制作的面條,是次塢打面的招牌,也是讓他能夠從普遍使用機器面的南方面條中脫穎而出的最大資本。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一碗可以統殺南北的面條)2

即使放在手工面的圈子裡,打面也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般手工面的面團是用手揉出來的,比如蘭州拉面。

所以,我們說揉面是一個力氣活。

但是人的力氣再大,也比不過棍子打壓啊。

次塢打面的面團就是在案闆上打壓出來的。

一根1米多長的擀面杖,一頭在牆壁上固定,打面師傅抓住另一頭,一邊走一邊壓案闆上的面團,就像鐘表上的時針一樣來來回回地走,直到把一個面團壓成一張薄薄的面皮,這個過程據說要個把小時。然後,師傅再把面皮折疊起來,用刀切成一根根的面條。

這樣做出來的面條,自然是特别有韌性。

再來說湯

南方的面條,講究的就是湯頭。

或者準确地說,應該是“澆頭”。

比如杭州的面條:

“片兒川”講究的是雪菜、冬筍、肉片搭配的那鮮勁兒

“蝦爆鳝”講究的是河蝦和鳝魚用醬爆過後的鮮香味兒

“腰花面"講究的是腰花爆炒的嫩勁兒

次塢打面澆頭的講究,單從那豐富的食材中就可見一般了

以三鮮面為例:雪菜、河蝦、豬肚、筍片、香菇、青菜——把山珍海味、新鮮時蔬都囊括了進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還包含了諸暨的另一特産:蛋卷。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一碗可以統殺南北的面條)3

諸暨蛋卷

諸暨蛋卷制作工藝并不複雜,把新鮮肉末攤在蛋皮之上,團成卷,再用竹片夾住,用細繩緊緊纏繞。放上一天,蛋卷就成形了,切開後,橫截面紋理清晰,頗為可愛。最妙的是,蛋卷放入口中,還帶着些許嚼勁。大約是剁肉末時,手上是松着勁的,才有了這連筋帶肉的口感。

古代史:北方血統的面條征服南方皇帝的胃

次塢打面,論血統,其實是屬于北方的。

關于它的起源,有一個傳說是這樣的:

宋皇朝遷都杭州,北方的飲食文化就開始在杭州周邊地區流散開來。

據說,有一個宮廷面點師因闖禍從宮中逃走,流落到次塢一帶鄉間,打面這種由北方面粉特制的面條,從此就在次塢民間流傳開來。

到了元末,次塢打面又征服了一位開國皇帝的胃。

600多年前的一天,朱元璋帶領大兵攻打杭州,駐紮在臨近杭城的小鎮次塢,杭州城裡張士誠兄弟早已慌了手腳。朱元璋和他的大将徐達卻信心滿滿。剛剛激戰鄱陽湖,平定陳友諒,從屍山血河裡爬起來的他,坐在營帳裡,有着一種說不出的興奮感,"天下就要到手了!"

聽徐達和其他将士彙報完杭州城内的情況,朱元璋更顯從容,信步從帳中走出,與将士們一同往次塢鎮走去。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一碗可以統殺南北的面條)4

朱元璋

鎮中居民早已紛紛躲避,僅有的幾家店鋪也早已上了排門。走約半時,他們聽到一陣"啪、啪、啪"的有節奏的敲打聲,從一家小小的店鋪裡傳出來,一行人好奇地敲門探詢。徐達因怕居民誤會,特意報上姓名,說明來意。終于,排門被一扇扇地拿開,一張長方形的木桌子,一根被磨得溜光發亮的竹棍,以及一團和好的面呈現于眼前。

朱元璋頓時來了興緻,讓店家做幾碗面來嘗嘗,如果好吃,加倍封賞。

那店家夫婦一聽,忙戰戰兢兢地動起手來。丈夫開始繼續用竹棍"打面",妻子則從缸中掏出淹制好的雪菜,又拿出了上好的豬油、豬肉,開始爆炒。兩人都使出了"絕活"。香氣頓時從内裡小房間中飄出,丈夫也已經在"衆目睽睽"之下把打好的面團切成條狀,不一會兒,一碗面出爐。

徐達示意部下将面盛出少許讓店家試吃,朱元璋搖手制止,并挑起面就吃起來。先頭一聲不吭,"埋頭苦吃",待吃到停下來,一碗面已經下肚,此刻才連呼好吃,有勁道!

店家夫婦一碗一碗地将面端了上來,卻不料朱元璋及其部将均是草民出身,胃口奇大,各人都吃下兩三碗方罷。各個都贊不絕口,店主人夫婦這時才放下心來,手腳比劃着向朱元璋等人介紹做面的要訣。

好不容易聽懂了店主人的意思,朱元璋示意部将拿來銀兩,并連連誇贊主人做的面,真是"百吃不厭",等大捷之日,還要再來。

自此,次塢打面的名氣開始傳開來,無論達官顯貴,還是普通百姓,均紛紛湧來,隻為一嘗那"百吃不厭"的味道。

現代史:地主才吃得起的阿貴面館

解放前夕,國弱民貧,普通老百姓連溫飽都成問題,制作複雜的次塢打面自然也吃不起了,他們隻有在招待特殊客人或麥子成熟的時節,為改善一下生活條件,才做一回"次塢打面"。

而地主和保長則會常常吃面,當時他們最喜歡去的要數俞貴松的"阿貴面館",花三個銅錢,吃一碗雪菜肉絲面。看起來價格不高,但對于一年到頭隻能掙到"100碗"面錢的長工而言,這面也是價值不菲了。

解放後,阿貴的兒子俞慶夫繼承了"阿貴面館","打面棍"也由竹制換成了不易破損的木棍。可惜俞慶夫早逝,俞慶夫的兩個兒子俞先有和俞滿友接續薪火。解放後,開面館做買賣不被允許,俞家的面館也就關停了。(這段曆史有待求證,老越隻是道聽途說,網上說法不一)

當代史:一個人撐起了一個産業

改革開放後,在俞先友的張羅下,俞家的面館重新開業,并且打出了“先友打面”的招牌。

“打面”這個名頭,也是在這個時候才開始叫響。

據俞先友說,打面以前其實叫“坐杆面”,因為那時的面條是人坐在杆子上壓出來的。俞先友對這種制作工藝進行了改良,改為用手持棍子來壓面,并且用了”打面“這個形象的名字。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一碗可以統殺南北的面條)5

俞先友

到1985年前後,先友面館的生意已經很紅火,來吃面的隊伍直直地排到了老街外頭,6毛一碗的肉絲面,一天能賣出150碗。

從那時候起,鎮裡就有人時不時會來面館裡看他打面,向他讨教做面的本事。

90年代初,先友面館又在諸暨轟動了一回。

當時有一位中央煤炭部的領導到諸暨視察工作,中午時分,到了次塢,要接待人員安排面食,于是大家就來到了先友面館。俞仙有夫婦一聽是大幹部,立即做起了"蛋清打面"。不添水,純蛋清和的面,直吃得中央領導連聲稱好。

大約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次塢鎮菜場邊已經開始一溜兒地開起了”打面店“。

直到現在,說起打面的源頭,當地很多打面店的師傅還是會指向“先友面館”所在的老街說:“喏,都是從先友那裡學來的。”

現在,俞先友已經70多歲了。他的徒子徒孫已經把打面店開到了天南海北,也發展出了三鮮打面、豬肝打面、牛肉打面等諸多品種。俞先友卻依然守着家裡的老鋪子,年複一年地做着最簡單的肉絲面。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一碗可以統殺南北的面條)6

要問今天的次塢打面哪家強?”阿生打面“應該是排得上号的。

今年不到40歲的吳其生,在2014年注冊了“阿生打面”品牌,打破傳統打面的夫妻店模式,開啟了連鎖經營之路,據說目前已經在全國開出了220家加盟店。

未來史:地方政府也來摻和了

今年,次塢打面似乎迎來了發展良機。

2019年11月9日,諸暨市舉行了“諸暨次塢打面”品牌啟動儀式

現場發布了品牌logo和行業标準

諸暨農商銀行将授予次塢打面5個億的産業綜合授信

開發最高額度為50萬元的“打面貸”專屬信貸産品

此前,諸暨市已經出台了《“諸暨次塢打面”産業發展實施方案》

落實了1000萬專項資金

對符合要求的旗艦店,給予一次性補助20萬元

示範店,給予補助3至5萬元

次塢打面一天可以做幾碗(一碗可以統殺南北的面條)7

看起來,随着缙雲燒餅、嵊州小吃、新昌炒年糕等地方小吃如雨後春筍般瘋長,諸暨人民也是坐不住了啊。

老越講完了,您有沒有興趣來一碗嗎?


老越吃的,不僅是味道,還有曆史和文化!

喜歡請點擊關注“越來了”

跟老越一起追尋“越文化“的根

發現一個最真實的紹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