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普遍存在的六種偏見

普遍存在的六種偏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22:52:14

在魯迅先生筆下,有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說人物:孔乙己。對于他的命運,我相信沒有誰不清楚的,但孔乙己這個人物有一個特點,引起我近期又重新關注。你肯定記得這句話:“孔乙己是穿着長衫站着喝酒唯一的人。”

普遍存在的六種偏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1

這句話代表了什麼含義呢?首先是“穿着長衫”,在小說原文,隻有那些經濟條件比較闊綽的,用現在來說就是“白領階層”吧,他們去喝酒是為了享受人生,所以就走進包廂裡坐着邊喝酒邊聊天;另一類就是“站着喝酒”,指的就是那些搬磚的工人,一來他們經濟不怎麼寬裕,二來他們是做體力活的,穿長衫可不太方便,所以就穿着短衣衫,在外邊站着喝酒,喝完酒繼續搬磚。

問題來了,孔乙己到底屬于哪一個圈子的呢?他穿着長衫,應該是屬于前者嘛,但是他經濟條件并不好;說他屬于後者嘛,那些粗重活他也不願意幹。因此,孔乙己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既不屬于長衣幫,也不屬于短衣幫,兩個群體他都格格不入。

通過孔乙己,我想要講的是《偏見的本質》裡邊作者關于“内群體”的一些見解。首先第一個問題,我們看起來習以為常,但卻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人們為什麼會有“群體”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們熟知的事物,往往在潛移默化成為一種價值。從我們出生開始,我們的父母、鄰裡、居住地、國籍等都是已經安排好的,而且我們都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這是已知的确定性,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内群體: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從屬于多少個群體?我就随便羅列一下我從屬的群體:我的原生家庭、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大學同學、我的家族親戚、前公司的同事、現在公司的同事、公司學員的微信群、狂派讀書社的社群……

其實我所在的群體還有很多,多得我都想不起來了。那麼,如何去識别一個群體呢?在古代,人們往往把一個部落看成是個群體;如今科技發達了,隻要你有網絡,你在天涯我在海角,足不出戶都能組群。

普遍存在的六種偏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2

現在我們最直觀的群體,非“微信群”莫屬了。不論是家族也好、公司也好,都可以拉進一個微信群。近一兩年特别流行一個詞:私域流量!比如去Coco買杯奶茶,店員都會跟你說:加一下我們的微信群,馬上就能獲得XX福利。聽起來蠻不錯啊,而且舉手之勞就加入商家的私域流量中了。

在這些群體裡,成員們往往都會以“我們”來稱呼。比如,在一個公司的微信群裡,大家都會提到“我們公司”。對于群裡的每一個成員而言,這就屬于“内群體”。

那麼,是不是每一個群體對我們的影響都是一樣的呢?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既是公司群裡的一員,同時也是Coco客戶群裡的一員,這兩個群體對我的影響能說一樣嗎?當然不一樣,在公司的群裡,我每天都得關注着,以防錯過重要的工作安排就得挨批了;而Coco的客戶群哪怕我不關注也沒事,即使錯過了優惠活動,我頂多是少喝杯奶茶而已。

群成員的穩定性也不一樣的,在公司裡群成員的穩定性相對高,除非是離職不幹才會退群,而在商家的客戶群裡,隻要是服務有點不滿意,或者客戶要離開一個地方,那退群也是鐵釘上的事情了。

同時,群成員之間的關系也不一樣的。在家族的群裡,大家的關系往往都比較密切,因為都是一家人嘛;但在公司群就不同了,說不定群成員之間還會勾心鬥角呢。縱使兩個人同屬于同一個群體,也有可能在觀點上産生分歧。就比如說,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有的人是真正熱愛這一個行業,而有的人單純隻想混日子的,從心理層面來看,能認為他們屬于同一個群體嗎?

既然每個人都屬于多個群體,群體之間的界線有時也不是那麼明顯。咱們腦洞大開,作為全人類,能否構成一個大的群體呢?就拿全中國來說,我們都是中華民族,是不是可以構建成一個巨大的中華民族内群體呢?原則上是可行,但操作起來卻是有難度的。

比如一個卧底,他不得不遊走于我方和敵方之間,這兩個群體都是勢不兩立的。如果人類能夠組成一個大的群體,何必這麼麻煩,直接合并就可以了啊。很顯然不行,我們看卧底的工作難度,就知道這是難以實現的。不說全人類能否構成一個群體,就拿全國來說,當我們跟敵人競争的時候,能不能握手言和說道“咱們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都是自家人别内卷了?”

2 參照群體:想融入内群體,是有門檻的

記得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最向往的工作單位是摩托羅拉公司。其他的同學都是到處投簡曆,希望能增加應聘成功的概率;而我跟其他同學不一樣,就隻投了一份簡曆,就是投到摩托羅拉公司,最後當然就是收到Offer,成功被錄用了。

普遍存在的六種偏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3

通過前面所講述的就不難理解,摩托羅拉公司就是一個“内群體”。在沒有加入摩托羅拉之前,我并不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但是我往這個方向全身心地去努力,認真地調研這家公司錄用的要求,他們會研發什麼樣的産品,哪個崗位正需要人手等等。

我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假定自己是公司的人,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思考。盡管我還沒加入這個群體,但我的想法和做法,都跟這個群體匹配。對我而言,雖然我不在摩托羅拉公司,但它的企業文化都影響着我,所以摩托羅拉就是我的“參照群體”。

那麼,我和參照群體的距離有多遠呢?其實這也是可以量化的,我們可以用0到100來表示。當你真正被群體接納時,這個距離就變成0,恭喜你成為内群體的一員,就不存在“參照群體”這個概念了。然而,這需要經曆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你看中一家公司想要加入的時候,其實你和組織的距離是接近100,因為相互不了解,所以能加入群體的概率幾乎為零。

一個人跟參照群體的距離有多遠,主要取決于群體能夠接納他的概率有多大,概率越高,距離就越近。想要融入一個群體,是有一定門檻的,真正想要融入,就得想辦法增加接納你的概率。

3 群體的約束性和排他性

不論是内群體也好,外群體也好,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逐漸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的典型的符碼、信念和規範,以滿足他們自己的适應性需求,這種需求往往具有約束性,約束着所有的群體成員。

國家作為一個大的群體,有沒有約束性?當然有,法律和道德就是用來約束的。哪怕再小的群體,就比如夫妻兩口子也有,“不準出軌”這也是一種約束。

有研究表明,改變一群人的态度,比改變一個人的态度要容易得多。也許你不信,我們就拿“雙十一”來看。在沒有“雙十一”這個日子之前,想要成交一個人買東西,可是難過登天。但是,有了這個特殊的日子,運營商把活動上架,提前開始預熱,把所有能量都存儲到“雙十一”當天一次過爆發,這個成交額是驚人的。

普遍存在的六種偏見(人與人之間的差異)4

然而,想改變這一切也很容易,就看2021年的“雙十一”,一切都變得低調起來。消費者為什麼都帶不動了呢?具體原因有很多,但相對合理一點的解釋,就是“雙十一”拉長了,把原來隻有一天的活動,擴散到整個月,無形中就把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稀釋了。

同一個群體是具有約束性的,那不同的群體之間會怎麼樣呢?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不同群體之間,難免會有相互排斥的情況。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這都算是最溫和的排他性。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紛争,不同群體相争也是特别常見的。首先是言語拒斥,反正就是在對方的背後說壞話、潑髒水,但相互見面時,依然還是友好、客氣地交流。

嚴重一點的,就是歧視。在2010年的“3Q”之争我還曆曆在目,當年360和騰訊兩家象征,逼着我們用戶要做選擇,你要麼選擇安裝360安全衛士卸載QQ,要麼就是安裝QQ而卸載掉360軟件,這真的是讓我們用戶被迫作出“艱難的決定”啊,你還記得嗎?

比這個更嚴重一點的,就是實質性的攻擊。小至兩人的打鬥,大至國家之間的戰争,這都是群體之間最激烈的鬥争。作為一個理性的群體,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走到這一步。

那麼,為什麼群體之間會有相互的紛争呢?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沒有這麼大吧?這還是“謠言”的功勞。每年的過年前,都會廣為流傳一條消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很多微商團隊們都會大肆宣傳的,就是:快遞停運。

你确定快遞會停運嗎?其實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消息是如何傳開的。這一則消息,往往都是由群體的領導者傳出來的,這是什麼目的呢?快遞停運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很長的一段時間都不能發貨,然後就無法接單了。

大家趕在停止發貨之前,趕緊把庫存補上,因為這一則消息,群體成員大量地備貨,然後煽動群體以外的顧客,趕緊找我買貨,要不然快遞停運後,你想找我要貨,我也無能為力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自己先相信了。就這麼一招,群體的整體營業額是不是就猛漲了呢?

其實,我們隻要去認真檢索快遞公司官方的新聞,就會得知,快遞在過年期間并不打烊,還是照常營業的,而因為群體都相信了這一則謠言,最終讓整個群體的業績亢奮的沖上一波,這一招滿滿的套路啊!

最後的話

在嚴格的邏輯上,每個内群體都必然對應着一些外群體。哪怕是相互對立的兩個群體,在特定的條件下,也會變成同盟,為了共同解決同一個問題而合并成同一個群體。

在極端的情況下,外群體可能被視為需要被打敗的共同敵人;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外群體也是能夠被寬容并且欣賞的,甚至還會因為多樣化而被偏愛。

所以,我們應該保留人群的多樣性,不同群體之間沒必要互相為敵,人類團結是建立在寬容與愛基礎上,而不是毫無差異的整齊劃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